【国家高端智库专家谈两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科技外交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科技外交是世界科技大国角力的重要舞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愈加激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科技外交在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我们应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外交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一、科技外交面临更复杂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外交工作亮点纷呈,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促进我国科技人才引进、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实现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科技外交工作坚持“以我为主、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支持并取得许多重大成就,持续为国家发展大局和总体外交提供强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科技外交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正经历复杂深刻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通过科技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近年来,国际格局加速重塑,科技创新“政治化”“集团化”和“武器化”趋势愈加明显,科技问题意识形态化的趋势明显增强。全球数字化浪潮冲击、国际关系拆分与重组等,正在以可见不可见的形式连锁展开,世界各国都在变局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定位与未来航向,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外交工作的有关部署。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变量是中美关系。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加大力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通过出口管制加码、科技产业链剥离、限制投资与资本切割、人才与科研基础条件限制、纠集盟国围堵封锁、加强意识形态防范等手段,试图阻止我国科技前进步伐。总体上看,中美战略博弈正在进入一个重大转折期,可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两国在应对全球危机与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上,虽然存在潜在共同利益诉求,但中国仍被美国视为科技和经济安全长期的最大威胁,科技优势的争夺仍是竞争和博弈的核心。
二、在新形势下加强科技外交总体战略布局
科技外交如何应对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的新挑战,需要前瞻谋划,加强战略规划布局,进行差别化国别/区域科技外交路线图设计,着力开展全方位、广领域、深层次的科技创新合作,增强体系化危机处理能力。
一方面,科技外交紧密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营造有利于我国创新发展的国际环境,更好地整合优化全球科技资源和要素,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确保科技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科技外交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科技合作关系,促进国际间科技创新资源的互补共享,深度挖掘和扩大各国利益契合点,避免恶性竞争和走向对抗,多途径突破西方技术霸权,在世界变局中寻找行稳致远的共同航向。
面向未来,科技外交要更加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大势和全局,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把开放合作和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更多贡献视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前提条件和根本路径。在数字安全、网络空间治理等涉及全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与有关国家联合设置全球科技合作议题,积极参与和引领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制定。
二是突出前瞻引领,立足长远统筹发展和安全。科技外交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对外延伸,有助于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破个别国家对我国的科技封锁,从而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是坚持深层对话,巩固与发展更广阔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分类分阶段客观判断美西方的实力与意图,拓展彼此目标相容的空间,以和平对话机制化解科技遏制和零和博弈。继续坚定维护多边体制,推进中欧、中日韩、中国-东盟、中英等双/多边创新合作对话,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
四是树立底线思维,精准施策化解风险。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也是我国科技外交必须恪守的底线。面对创新发展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构建科技外交新篇章
我国科技外交不仅是国家总体外交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战略目标、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紧密围绕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科技外交工作的新形势新使命,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更高水平上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总体外交。
一是加强中国特色科技外交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以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指导科技外交实践,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外交理论。完善更加开放包容互惠的科技外交战略和国际科技合作规划,使科技外交成为我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是促进科技与外交工作联动。加强我国科技政策的“对外意识”,进一步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对话机制,完善与主要国家、重要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机制。重视和加强科技领域外交,加强智库、民间交流合作,探索机制灵活、多样化、自下而上的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途径,形成国家、民间团体共建的科技外交网络。
三是积极拓展“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科技外交。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通过科技人才培养、联合开展研发项目、共建科技园区、科技政策规划与战略咨询等方式,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从能源伙伴、贸易与投资伙伴向高科技伙伴迈进。从关注某个领域某项技术合作,逐步向构建完备安全的产业技术体系、能源合作体系、共同价值观和叙事体系方向迈进。
四是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积极主导和参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合成生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国际治理。稳步提升全球科技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牵头组织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创制国际科技合作公共产品,搭建高层次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增强我国在创新合作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中的主动权,围绕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领域,拓展对话议题,丰富对话内容。
五是提升科技外宣工作的影响力,讲好讲透中国科技创新故事。科技是支撑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点领域,新时期我国科技外交工作亟需提升科技外宣工作影响力,营造我国主导的国际科技传播交流与合作氛围。要讲好中国科技发展故事,反击技术“污名化”。宣扬新发展理念,超越技术民族主义。
相关链接:
【国家高端智库专家谈两会】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理论逻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