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在丹青中与古人跨时空对话——高校师生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侧记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9 14:00:01 浏览次数: 【字体:
  光明日报记者 王笑妃

  2月28日,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近500名师生,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美育教育活动。

  走进展厅,墨绿色、宫墙红、灰蓝色等不同颜色的墙面上悬挂着用浅色木框装裱的历代绘画,布展清雅,琳琅满目,将人们带入古画中气韵生动、思景交融、笔墨风流的一方天地。

  古人遗墨汇聚一堂——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听着讲解员妙趣横生的讲解,走过“汉唐气象”“宋韵无尽”“元气淋漓”“明丽煊耀”“清流回荡”展区,中国古代艺术史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此期间,不断有老人和小朋友被吸引过来,加入听讲解的队伍。

  千年风采,一日尽览。山水画的南北两派,《清明上河图》中的工笔“界画”技法,赵孟頫“方知书画本来同”的书画同源思想,明代的浙派、吴门四家,清代的“四王”“四僧”……展览中讲解员抛出密集的知识点,如行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高校师生一边认真聆听,一边拿手机拍照,还有人扫描简介边上的二维码,深入了解画作知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李嘉鹏一直捧着手机记录知识点:“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有了整体认识,对各个朝代的绘画特点、技法也有所了解,我打算再去看看纪录片《盛世修典》。”

  山水、人物、花鸟……一幅幅古画,如同一首首无声的诗,既是艺术,也是生动的社会文化史。西园雅集抚琴唱和、兰亭宴饮曲水流觞,画中有文人雅士;重峦叠嶂,烟村渔舟,重汀复渚,画中有幽人山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以画证史的资源富矿,是研究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百科全书”,让我们得以与古人跨时空对话,感受千古丹青中的市井风俗与家国情怀,触摸中国知识分子千年赓续的君子品格。

  本次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展厅中《千里江山图》的灯箱,吸引高校师生纷纷驻足,“打卡”拍照。放大两倍的青绿山水细节清晰可观,层叠起伏的山景与浩渺的碧波万顷,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生动鲜活。“当看到偌大的青绿画卷在靛蓝的展厅中静静陈列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华贵明艳的色彩、壮阔秀丽的山川……我感觉那是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是一种雄壮又沉静的美。听讲解员介绍,这幅画距离上次开卷已有17年,如今它得以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重获新生,让人感到欣慰、振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邱天说。

  在“取像传真”单元,一条长廊展示着用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复原的石窟,龙门、云冈、敦煌、麦积山……散落于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的石窟造像于此荟萃一堂。在复制的大足宝顶山石窟大佛湾第15龛第五组“推干就湿恩”造像下,高校师生静静伫立,听讲解员娓娓道来其背后的故事:“本组造像表现《父母恩重经》中的第五恩——‘推干就湿恩’,展现了半夜小儿把床尿湿,母亲将小儿放到干燥一边,自己去睡湿处,并在睡眼蒙眬中侧身给小儿把尿的场景,是佛教进入中国后与孝道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石窟艺术的中国化、世俗化。”

  展览最终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形成了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的皇皇巨著。

  盛世修典,泽被后世。从唐代的《历代名画记》,到宋代的《宣和画谱》,再到清代的《石渠宝笈》,至当代“十七年磨一剑”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体现了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国运兴则文化兴。

  看完展览,师生们在展厅合影。一次独具中国韵味的艺术之旅结束,激起师生心中的文化自信自强。馆外,春风拂面,春色来天地,是丹青难描的如画江山。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01日 04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