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论红军长征在宜宾留下的精神财富‖袁刚

作者:袁 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27 14:36:35 浏览次数: 【字体:

论红军长征

在宜宾留下的精神财富

袁 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布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逻辑和历史起点,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创造和形成了众多的具体精神形态,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而1935年2月,中央红军红一军团过宜宾及其后组建的游击纵队在宜宾的艰苦战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品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诠释,也是新时代每一名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锤炼精神品格的营养剂和源头活水。

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

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过宜宾战斗精神的根本要义。

红一军团经过珙县时,红军战士杨华清走散后暂投靠观斗乡乡长,衣食丰足,待遇优厚,但他坚持革命信念不动摇,秘密串联,宣传革命,开展游击活动,最后壮烈牺牲。

红军纵队在“天天行军打仗、缺衣少食,草鞋穿烂了用破布裹足,疾病战斗减员速增”等艰苦环境中,牢记周恩来副主席在纵队成立大会上“坚持斗争,直到革命的胜利”的指示,一直号召全体党员和红军指战员坚定信心、将革命进行到底,并始终带着“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反动统治面临穷途末日”的信念与敌人殊死战斗,最后壮烈牺牲。

川南特委继任书记余泽鸿在长宁县梅硐的家前后被敌人查抄6次,他的父亲余淑皋等6位亲人先后被捕,有3人被严刑拷打迫害致死,依然动摇不了他的革命意志。

1935年底,中共梅硐区委和梅硐游击队负责人邓楷在与特委失去联系,反动当局大力悬赏缉拿时,邓楷坚定地说:“党派我到梅硐工作,就要干到革命成功,否则,就是敌人把我杀了,我也不会离开梅硐。”

1945年9月,川南游击支队队长金璲由于叛徒出卖被捕,临刑前写下了“生无良策安天下,死留正气照乾坤”的豪迈诗句,在敌人押赴刑场时沿街高喊:“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建国必成……”

翻开红军长征过宜宾的历史画卷,无数红军指战员展现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历久弥新、久而弥坚,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1938年9月29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开幕式上,张闻天宣读了一份90位高级领导人牺牲者名单,并带领全体与会者起立默哀。这90位牺牲者名单中,纵队领导人就有余泽鸿、徐策、戴元怀……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政委余泽鸿牺牲而建立的纪念碑亭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长期、永恒的话题。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红军忠于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为民爱民的宗旨意识

红军长征过宜宾,就是一部红军战士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民爱民干革命的战斗史。红军所到之处,打富济贫,宣传群众,与当地民众结下了鱼水之情,留下了传颂至今的“红军岩”“王场济贫”“勇救放牛娃”“特殊的称砣”等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5年2月4日(大年初五),红军战士在大坝街边屋檐下休息,没收恶霸地主的粮食衣物分给穷苦百姓,并与群众欢度春节。他们的为民行动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当红一军团在兴文石碑(现属珙县)被落雁河所阻时,石碑街村群众将店铺门板、家用木梯等串联木船,架起了浮桥,保障了一军团大队人马顺利通过。继后,红军游击纵队也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在战斗中他们一边宣传特委制订的《川南工农劳苦群众目前斗争纲领》,明确了推翻豪绅地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的奋斗目标,一边在革命斗争中践行着为民的初心和使命,纵队攻占上罗,把地主的粮食、银元分给群众;打下底洞,当众烧掉团总盘剥农民的地契、帐册;打进洛表,处决欺压群众的“母老虎”。

珙县石碑乡落雁河渡口。1935年2月7日,红一军团团部在这里动员船工20多人利用民船20多艘在此抢渡,向洛亥、扎西进发

写在板壁上的《川南工农劳苦群众目前斗争纲领》

相反,敌人在一次进攻中受挫,竟抓来老百姓押着走在前面开路,纵队为避免误伤老百姓,让出有利阵地。难怪当地群众说:“红军来了爱百姓,白军来了害人民”。

宜宾南部一些县的很多劳苦群众心甘情愿为红军和纵队送粮送菜,带路传信,站岗放哨,侦察敌情,收容照顾掉队的红军,医治伤病员。珙县王场的王仕其(医生)免费收留和精心医治纵队伤员,每天倒屎倒尿、评脉问病。当一名战士因伤去世,王仕其集资购买大棺材将其安葬。另一名战士治愈后身带残疾,又与纵队失去联系,王仕其打通关系,介绍他到上罗帮人、学手艺,以维持生活。

纵队和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充满深厚的阶级情谊,在当地群众中唱过这样一首山歌:“送郎当红军,打倒土豪劣绅,穷人得翻身。”据不完全统计,珙县、兴文、长宁、筠连等参加红军和纵队及游击队近千人,有名可考的达几十人。珙县南部山区几个乡镇,先后参加云南游击支队的就有300多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对于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始终重于千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履职尽责,推动发展,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

“舍小我,成大局”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形成强大合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也是红军和纵队在宜宾留下的主要精神品质。

遵义会议后,1935年2月3日,面对敌人的众兵集结,中央红军红一军团勇趟险境,进入宜宾兴文、珙县等地域,为中央红军“进行渡江的侦察”“夺取和控制长江各渡河点”做准备。

1935年2月10日,中共川南特委成立。面对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纵队干部知道凶多吉少,但为了整个长征的胜利,他们坚决地留了下来,而且主动出击,诱敌围攻,为红军主力三渡赤水,安全突围创造了条件。

1935年3月24日,纵队插到兴文县石碑(现属珙县)大石盘时,遭到优势敌人的围攻。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川南特委委员、组织部长戴元怀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带领纵队司令部通讯班十几名战士,用短枪阻击蜂拥而来的敌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936年2月中旬,纵队因战斗和伤病严重减员,处境异常艰难,得知红二、六军团转移到达毕节,并要其前去会师。特委研究决定纵定仍留在川南牵制打击敌人,配合红二、六军团长征。红军及纵队战士在党的旗帜下,为了全局甘愿做出牺牲,彰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命令的坚决服从。1986年,张爱萍将军为纵队题词:“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川滇黔边游击战场,孤军奋斗牵制强敌,壮烈牺牲万代敬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党员干部要时刻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自觉在全局中找准坐标,于大局中踏实干事,在“绿我涓滴”中,绘就美丽中国的“千顷澄碧”。

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是红军长征过宜宾伟大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英勇顽强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1935年2月6日,红一军团一支50多人的小分队在兴文县柏杨坡遭遇敌人,边打边冲,浴血突围,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捅,用石头砸,有的红军战士紧抱住敌人从悬崖滚下去,最后仅十余人突出重围。

1935年7月13日,纵队在由威信长官司向兴文县石碑(现属珙县)转移时遇敌伏击,特委书记、纵队政委徐策,副政委张凤光,代理参谋长陈宏等干部前仆后继,抢着带领部队冲锋,战士们越战越勇,把敌人从战壕里甩来的手榴弹又扔回去。身负重伤的徐策,被战士抬着突围,见敌人快追上来,命令警卫员:“以革命利益为重,迅速离开,去追赶部队。”这场恶战,从早上打到下午4点,虽然给予敌人重创,但红军游击纵队死伤70多人,敌人不得不承认:“红军不怕死的拼命精神,确实是可怕的。”

凭借着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红军游击纵队在川滇黔三省边区20多个县迂回穿插,奔袭近100个乡镇,攻取云南威信扎西、贵州赫章、四川筠连县城,开辟游击区数千平方公里。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道:在半个月内已扩大了三倍,并且已经建立了七个乡的革命委员会。红军游击纵队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主要领导人相继牺牲,部队被打散。正如周恩来所说:“战斗频繁,扎不下去,拖得太厉害了,这是长征付出的代价啊……烈士们的精神永存。”

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战斗过的地点——江安县红桥镇(右)与兴文县玉屏乡(左)交界沿河街景

公正严明的纪律观念

纪律严明是红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显著标志,也是红军长征过宜宾始终不变的坚守。

1935年2月7日,红一军团前卫在珙县洛亥遭到民团袭击,部分战士在攻敌碉楼即将擒住敌人时,听到吹号声,忍痛抛下敌人,立即归队。

纵队纪律严明,在编唱的《纪律歌》中明确规定:“红军纪律要严明,行动听命令,切莫乱胡行。”

为比较准确地打击顽固的地方反动势力,特委明确规定,经过调查,至少要有群众七人以上公认,提供具体罪恶事实的,才能定为土豪恶霸,才准没收其浮财分给穷苦百姓。纵队还专门成立没收分配委员会,配合特委地方工作团,组织打土豪、惩恶霸、济贫穷这项重要工作。

纵队执纪如山。1935年9月9日,纵队进驻江安县红桥后,战士黄炳廷乱拿群众东西,挥霍掉组织购买子弹的银元,特委将其处决,并重申纵队纪律必须严格遵守。

云南游击支队订有“不准抢穷人、不准抢女人、不准烧房子”三条铁律,支队长殷禄才的舅父枪杀战友潜逃被抓,殷禄才母亲再三求情,但被其大义灭亲,枪毙在珙县、云南威信县边界的郭家坟。

特委及纵队在敌人严密堵截和疯狂追击下,强调要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无论作战、行军、休息和宿营,处处都要严守纪律,维护群众利益。一次,纵队甩掉追敌,来到珙县宝山的山沟里,又饥又渴,路旁地里的萝卜已成熟,部队想买来解渴充饥,四周又找不到人,只好拔一个萝卜,放一个铜元在窝里面。这件事很快传开,群众无不为之感动。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要成功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需每名党员干部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意识,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把遵规守纪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工作各方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

围结统一的战斗力量

红军及纵队在宜宾战斗过程中,广泛团结争取绿林武装、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少数民族及社会各界等,为夺取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6年6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和红二、六军团首长的指示,特委决定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与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等合并,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并积极开展活动,在边区各界群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纵队进入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特委制订的《川南工农劳苦群众目前斗争纲领》,得到少数民族同胞理解、支持和拥护,在与兴文相邻的叙永界首山还建立了四川省第一个苗民政府。特委印发《告绿林弟兄书》,努力争取团结绿林武装,使之执行共产党的政策,壮大纵队力量。

纵队每到一地,总是先派人联系或送信给当地上层人士,吁请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停止内战,一些有识之士响应纵队呼吁,表示拥护抗日。梅硐区委还教育争取了长宁县保安大队副袁虹桥,他率领的保安团队按特委要求,秘密给纵队送子弹,支持梅硐区委的活动。

同时,纵队优待俘虏。1936年9月底,在兴文大庙一战,纵队俘获国民党珙县县长刘治国调集的警备队50余人,纵队领导干部借中秋佳节,同这批俘虏一道过节,同桌饮酒谈心。第二天,又把俘虏的私人财物还给他们,全部释放。这些士兵回到珙县县城,到处称颂共产党和红军官兵,这也是后来促成驻珙县底洞的一连川军起义投奔纵队的一个重要因素。

川南游击支队还在“交朋友、共患难”的口号下,建立“掉把”组织“永义长”,不仅团结和组织了许多学生、教师、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而且在长宁县府和警察中队里也建立了“掉把”组织,极大地凝聚起山区群众的革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在新时期,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增强“见贤思齐”的宽广胸怀,要有从善如流、闻过则喜的不凡气度,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帮、互助、互谅、互爱,切实做到在事业上同心、同德、同向、同力,共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排难创新的战斗策略

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是红军长征过宜宾克敌制胜的关键。

1935年1月,进行渡江北上战役侦察的红一军团,按中革军委“根据目前敌情及渡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难(敌人重点集结,严密防堵),军委正在考虑渡江可能问题。如不可能,我野战军应即决心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建新苏区”的命令,及时调整作战方针,迅速由宜宾兴文、珙县等地域向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靠近,以便迅速集中,利于机动。

1935年2月6日,红一军团一部行进到兴文五村龙君庙时,受敌两面夹击,借大雾掩护诱敌混战,迅速撤离,让敌人演了一出“大水冲破龙王庙”的闹剧。

纵队在配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时,大张声势,佯攻叙永,引着敌人在五龙山一带周旋。

在反敌人“三省会剿”时,纵队避实击虚,抓住敌人弱点,专打孤立分散之敌。国民党长宁县政府在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纵队:“往来灵活,巧于避战。”

在组织群众方面,特委在群众基础较好的长宁梅硐等地,建立地方组织,组织农会和地方游击队,开展抗捐抗税斗争等。

在宣传教育方面,采取书写标语、搭台演戏、赶场宣讲、开坝坝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和革命教育。云南游击支队还秘密发行油印小报《进修报》20期左右,在云贵川边区隐秘宣传革命和游击队的斗争等。

同时,纵队在书写标语落款时,时而为“红军(川南)”,时而为“红军川南游拥”“红军川拥支”“红军川南五”“红军川南四”“红军黔北宣”等,迷惑和威慑敌人,推动了云贵川边区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是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史。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积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限制,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形势,用新的思路推动工作,用新的机制和办法解决问题,以创新攻克难点、破解瓶颈,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刚〔中共宜宾市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研科科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