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方志馆建设与发展思考——以遂宁市方志馆为例‖杨毅

作者:杨 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14 14:22:05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1期

方志馆建设与发展思考

——以遂宁市方志馆为例

杨 毅

地方志作为一项浩繁的文化系统工程,其鲜明的地方性与地方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家文化建设战略,这是地方志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而方志馆作为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当下建设方兴未艾,为各界尤其是方志界寄予厚望,借此机会助推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方志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遂宁市地方志办充分认识到建设方志馆是时代的需要,是地方志事业“立”起来的重要阵地,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全省率先启动方志馆建设。在此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经过不断地思考、摸索与总结,方志馆如期高质量建成。先后接待广安市委宣传部、南充市地方志办、重庆市江津区地方志办等30余个兄弟部门莅遂参观调研并给予一致好评。但从方志馆建成试运行情况看,还存在受众面狭窄、功能发挥不好、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这里,笔者将建设取得的经验、开馆后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方志馆未来发展的思考做如下简析。

一、遂宁市方志馆基本情况

2016年底,遂宁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方志馆。遂宁市方志馆为市文化中心的子项目,位于市文化中心B区4楼,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设置办公区、地情展示中心、地情文献收藏中心、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地情资料开发利用中心、图书阅览区、多功能会议室等多个区域,其中地情展示中心面积1235平方米,布展资金680万元。2017年初,我们组织人员到具有代表性的广州、杭州等7地的方志馆进行学习考察;3月,开始撰写展陈大纲和展陈脚本,6—12月,完成方志馆展陈概念性方案征集及审查工作。2018年3月,遂宁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志馆展陈设计方案。2019年7月,启动方志馆布展建设。2020年国庆节,方志馆地情展示中心进行试运行。展示中心分为序厅、城—政通人和、业—东川巨邑、文—文贤之邦、风—民风民俗、志—遂宁方志6个板块,由60余个小板块、17个场景、5个多媒体互动和2个多媒体影片组成。

二、建设遂宁市方志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争取领导支持是根本。2016年,遂宁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遂宁市文化中心,前期未将方志馆纳入建设计划。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分管常务副市长汇报方志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将方志馆纳入修建总盘子。常务副市长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将方志馆纳入建设计划,在市档案馆划出一层建设方志馆,从布展总资金中划拨680万元用于方志馆布展。在建设期间,多次向分管建设的副市长汇报建设进度情况,他多次到馆查看建设进度,对布展工作提出意见,帮助协调解决与工程建设方的问题。常务副市长还亲自审定方志馆展陈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并在布展资金外单独拨款20余万元用于购置方志馆图书柜。

(二)突出方志特色是生命。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时任党组书记高京斋曾在全国方志馆建设研讨会上指出:“方志馆的方志特色不突出不明显,缺少对地域特点和方志文化的深度解读,缺少直击灵魂、引人深思的展览元素。”我们在建馆时强化办馆特色,突出方志馆“四个中心”(地情展示中心、地情文献收藏中心、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地情资料开发利用中心)的时代定位,充分发挥其平台、阵地作用。在地情展示上,将突出地域特点和方志文化作为首要思考方向,充分认识方志馆在众多文化场馆建设中的定位,坚持从志书出发,从历史出发,将方志馆定位为历史文化馆,展示区的主题定位为“志中古今 乡愁遂宁”,在平面展板中多处引用古代志书内容,在场景设计中力求复原古代相关场景,在多媒体构思中以故事形式反映志书中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较好地反映了遂宁的历史和方志文化。

(三)坚持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关键。坚持设计施工一体化,为的是设计方和施工方更好地衔接、合作,不出现双方互相推卸责任,避免工程出现施工图落不了地、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中标方在设计时就考虑施工环节,考虑设计效果的落地落实,杜绝“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发生,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也便于交流和沟通,布展既能达到效果,又能节约时间和经费。遂宁市方志馆按照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招标,中标公司能较好地进行概念设计与深化设计,并在施工中达到设计效果,有效地保证了布展工作的快速高效进行。

(四)梳理布展脉络是基础。我们按照地方志“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原则,组织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图书,对遂宁数千年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多次赴省档案馆、省图书馆查阅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历史脉络,在各板块中引入古代志书相关内容,让志书说话,与其他场馆进行错位展示,有效避免简单的重复。在展陈内容设计上,跳出“修志思维”的束缚,只抓住各方面重点,突出遂宁历史的辉煌时刻及各行业亮点。比如,在讲遂宁特色旅游文化卓筒井盐时,博物馆、科技馆均有展示,他们展示的重点在制盐的科技上,而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史料,确定按遂宁制盐的开端、发展的鼎盛时期到如何消亡这一历史脉络进行展示。在展示中,我们列出了遂宁制盐鼎盛时期100余年遂宁盐产量在全川的地位,并在清雍正时期地图上详细介绍了遂宁盐的运销,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遂宁盐的生产销售情况,增加了故事性和趣味性。

(五)收集图片、实物是重点。方志馆展示的是一个地区上千年的历史,在布展中面临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没有馆藏、没有图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制定出画图、搜集、复制相结合的解决办法。我们采取随文配图的形式,在梳理出各展板大的线条和布展内容基础上,针对历史人物图片,要求设计公司按各朝代文臣武将的服饰特点进行创作;针对与文字相对应的图片,我们组织人员多方查找文献资料,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图片线索。通过努力,搜集到唐朝遂州武信军节度使印、前蜀时期四川政区图、明朝遂宁中式举人杨台的考试试卷、清朝遂宁进士张维翰的档案、清朝雍正年间四川及云贵地区地图、清朝乾隆皇帝对张鹏翮的朱批、民国时期遂宁城楼图片等一批珍贵的资料。在实物展示中,我们结合各篇内容,增加复制品,在城篇人口变迁部分复制清光绪年间的遂宁《李氏家谱》;在业篇纺织部分复制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樗蒲绫;在志篇古代志书部分复制收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的明万历年间的《潼川州志》等。同时,深入农村,在农户家中对即将消失的传统农具进行搜集,搜集到风车、竹连盖、蓑衣、犁头等一批实物,还对遂宁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物进行展示,增加观赏性。

(六)把控布展手段和细节是保障。在布展中,我们坚持传统布展方式的同时,适当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方式,增加展示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提升整个场馆的参观性。在多媒体设计上,设置2个多媒体视频,一个是介绍遂宁基本概况的序厅影片,一个是以涪江为线条,穿越千年,介绍遂宁重大历史事件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千年遂州 船行涪江》。这2个视频以较强的视觉体验,震撼的观影效果,试运行期间吸引观众参与,赢得较好赞誉。注重对细节的把控,除上墙的文字和图片外,我们重点对场景图画、人物雕塑、多媒体影片设计、展示区灯光效果、展品复制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把控。比如,对九宗书院场景画、下码头茶馆场景画、民俗板块的人物场景画等,每幅场景画反复修改10余次,以达到还原当时场景的效果。在雕塑九宗书院创始者张九宗和设计唐朝武将夏鲁奇及古代战争时期的动画人物时,多方查找资料,查阅《中国服装图史——衣冠天下》《中国古代服饰图集》《中国商至清代军戎服饰》等书籍,了解各时代服饰特点,以还原当时的人物服饰。在灯光效果的控制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展示区的灯光效果是决定参观效果的关键,先后对灯光效果不理想的10余处灯具进行更换或重做,达到较好的参观效果。

三、遂宁市方志馆面临的发展瓶颈

(一)专业人员缺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第十条:“方志馆应设收藏保护区、展览展示区、编纂研究区、学术交流区、信息技术区等主要区域,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附属设施。”遂宁市方志馆按照要求成立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图书室)、地域文化宣教中心(展示区)、地方志研究中心、地情资料开发利用中心4个内设机构。除地域文化宣教中心(展示区)可用聘用人员外,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图书室)、地方志研究中心、地情资料开发利用中心对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聘用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培养困难,且流动性大,不适合承担各中心的专业性工作。

(二)馆藏资料利用率不高。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书”,地方志书包罗万象,各行各业都能在志书、年鉴、地情书中找到有用的资料,“存史、育人、资政”是地方志的独特优势。遂宁市方志馆藏书1万余册,其中有1985年编纂的第一轮志书、2000年编纂的第二轮志书、综合年鉴以及收集的本地地情资料书(图册)等,但在纸质媒体逐步萎缩的今天,让普通读者抱着一本本大部头的志书、年鉴来阅览显然不合时宜,这就造成绝大多数资料束之高阁、鲜有问津,受众面不广、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四、遂宁市方志馆发展思考

(一)坚持开放办馆,将方志馆办出方志特色。方志馆作为地情馆,具有自身特色,特别是在全面展示地情方面具有自己的定位和优势。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方志馆就是存放市志、县志、年鉴之类书籍的地方,与图书馆、档案馆功能作用大同小异。实际上,方志馆的功能与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虽存在一定交叉和重复,但有着根本的不同。方志馆分门别类地介绍本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俗等情况,成为展示一地独特地情的标志性文化场馆,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场馆取代不了的。曾有领导说过:“观遂宁历史到方志馆,看遂宁未来去规划馆”,一句话点明了方志馆的作用。“集众家所长,取自我之道”,这是遂宁方志馆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要坚持开放办馆的理念,加强与市文化中心各个场馆的合作,注重融会贯通,强化方志意识,在充分认识方志馆在众多文化场馆中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特别注重吸收众家之长,吸收其他场馆的办馆理念和成功做法,结合方志馆自身实际,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管理和运转模式,从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强化馆藏资源收集及利用,推进数字方志馆建设。我们把馆藏资源建设作为方志馆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持续抓好。目前体现方志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是志书、年鉴、家谱、地方史和其他各类地情资料,这是方志馆建设的根本所在。我们将适当扩大收藏范围,丰富馆藏资源形式,既收集实物书籍,又收集影像资料,使之最大限度地丰富馆藏资源。随着馆藏实物书籍的增多,如何建设数字方志馆,实现数字方志馆与实体方志馆协同发展,如何更好地对馆藏书籍的开发利用,服务社会是一项重要的、亟待开展的工作。我们将数字方志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数字方志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地情信息、志鉴资源、研究成果、地情展示等向社会各界提供查询、利用,特别是要把数字资源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实现地方志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分散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地方志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普通民众和专业研究人员、政府与企事业相关单位、外地的访问者,都能够快捷、高效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目前,已完成市、县(区)志书、综合年鉴的数字化处理工作,后续将完成全市部门志、乡镇志及地情书籍的数字化处理,逐步将馆藏资源转化为具有可供查询及检索功能的PDF格式,方便查询和利用,在适当时候建设方志馆数字资料查阅室,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

(三)举办各种地方文化活动,扩大地方志影响力。遂宁市方志馆按照“志中古今 乡愁遂宁”的主题定位,将不定期举办方志馆研学、方志大讲堂、地方志特色展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各个年龄段的民众深入、全面了解遂宁沿革、地理、物产、经济、文化、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增强本地历史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不断激发民众热爱家乡的激情和生在遂宁、长在遂宁的自豪之情,使广大群众通过方志馆系列活动去挖掘遂宁的历史渊源,探索遂宁的历史文化。同时积极申报党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情展示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牌子,将受众面由机关干部、专家学者扩大到社会大众和青少年,在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对促进遂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扩大地方志的影响力。

建一座方志馆,忆一座遂州城。遂宁市地方志系统将进一步强化方志馆的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在地方志“立”起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方志馆的“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讲好遂宁故事,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更好地实现地方志工作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使地方志事业“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毅(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