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历史观的生成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哲学高度提出大历史观,以之为新时代认识、借鉴和把握历史的科学观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历史观这一标识性概念的生成,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热土,其来有自,渊源深厚。深刻认识和把握大历史观的生成逻辑,有益于更加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从宏阔的历史视野中汲取开创未来的经验智慧。
第一,大历史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大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创新,既坚持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又根据时代特点和实践变革赋予唯物史观崭新的时代内涵。
唯物史观作为“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强调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来探究历史,为人们认识历史本质、揭示历史规律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唯物史观是大历史观的理论底色,大历史观是唯物史观的时代发展。面对巨大的历史变迁和剧烈的时代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如何正确看待这场大变局,如何有效应对时代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只有树立大历史观,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才能做到不被浮云遮眼、不被乱花迷眼。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党史作如是观,而且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都置于大历史观的宏大视野中,将其作为一个充满生动联系的整体,从发展规律、内在机理的深度进行系统认识和深入思考,展现出吞吐今古、纵横捭阖的理论气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这是历史自身的发展逻辑,也是运用大历史观考察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第二,大历史观具有坚实的历史依托。大历史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中华民族述史、学史、用史的经验智慧提升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中国史学早在殷商时期即已肇其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上很多民族、国家都有丰富的史料和历史著作,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史学观点和思想。但比较而言,中华民族对历史的记述和对史料的保存,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就说过:“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恢宏厚重的历史记忆,串联和延续着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厚重步伐,也给今人留下无数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国史学素有经世济民、心怀天下的优良传统,史学研究之所以能经世致用,就在于历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亲仁善邻的卓越智慧、走向未来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历史的大视野,以宏大的气魄纵览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史,既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有益于时代的经验智慧,又根据新时代新要求为传统历史观赋予崭新的价值内核。基于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胸怀千秋史,放目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大历史观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土,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绽放出绚烂的时代之花。
第三,大历史观具有鲜活的实践依据。大历史观是时代实践的产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展开的伟大历史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思想升华,具有雄厚的现实根基。
知古可以鉴今,察往可以知来。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汲取历史教训,获得历史智慧,才能开创历史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系列重要工作都要求放在大历史观的宏大框架内予以看待、谋划和推动。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在“三农”问题上,他强调,“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对于繁荣发展新时代的文艺工作,他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大历史凝练大智慧,新理论引领新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历史眼光审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和成败得失,在风高浪急、乱云飞渡中稳稳掌控中国号巨轮发展之舵,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新的灿烂篇章。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震古烁今、彪炳史册,既为大历史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又以新的宏伟实践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大历史观的理论内涵。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9日 15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