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云南剑川:古道书香兴古城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8 14:00:02 浏览次数: 【字体: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澄澄

  “此桥叫玉津桥,是茶马古道马帮进入沙溪的必经之路,由清末民初剑川名士赵藩倡议募捐修建。”夏日,云南剑川县沙溪镇文化站站长杨惠铭介绍,沙溪古镇拥有世界濒危纪念建筑遗产“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区。古镇东侧环绕着美丽的黑惠江(下游即漾濞江),一座近百年的石拱桥横跨两岸。

  正说着,一阵铃铛响起,一位村民牵着几匹马从身旁登桥过江。“这是村民为游客提供骑马游沙溪的服务,成为村民们的一项重要收入。”杨惠铭笑着解释。

  “在白族话中,寺登街意思就是‘寺院所在地方的街’。”杨惠铭说。从东寨门走进沙溪寺登街的四方街,高大的清代戏台与众不同,二楼是戏台,三楼是魁星阁,一楼却是商铺,而且戏台两边、四方街两侧都是商铺,商铺窗下均有铺柜。戏台对面是有近600年历史的兴教寺,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寺院门旁是一丈二高、作导航和照明之用的“天灯”。整个四方街充满了马帮集市的繁华气息,仿佛可见当年络绎不绝的马帮走进傍晚的四方街,下货交易,进寺院祈福,在四方街席地而坐,喝酒看戏……

  “沙溪作为马帮登上迪庆高原之前的重要休息站,又受到周边滇西四大盐井的影响,自然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院的青年学者邓小杰说。近4年来,他扎根沙溪,参与沙溪的保护开发,还在沙溪参与筹建了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茶马古道馆,展馆以“攀越世界屋脊的文明礼赞”为主题,内容丰富翔实。

  从东寨门出沙溪,沿茶马古道一路往北,就到了剑川古城。剑川县拥有距今5000多年前的海门口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拥有被誉为“南方敦煌”的唐宋时期的石钟山石窟,自古以来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文献名邦和军事要冲,是云南文明之源、木雕之乡和白族文化宝库。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州、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5个,不可移动文物177处。今年3月5日,剑川县正式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漫步明代建成的剑川古城,古街古屋石板路,21座明代院落、清代及民国时期的众多民居保存完好,古朴典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传统建筑比比皆是。“我们的古城既古老又年轻,都有原住民在这里生活,让民族民俗文化活态传承,充满了烟火气。”剑川县博物馆副馆长张丽萍说。

  1639年,徐霞客游历至剑川,买鱼至北门街杨贡生家烹食并小住两日。此逸事记载于《徐霞客游记》中,说明古城里不仅充满烟火气,还弥漫书香气。古城历来户户门口贴春联,多数春联都是户主自撰自书。不时可见门口悬挂进士牌匾。“剑川有21位进士,进士、举人、贡生558位,古代有进士牌匾,现在恢复了挂匾这一传统。剑川还有赵藩、张伯简等文化名人,足以说明我们剑川人崇尚读书。”张丽萍颇为自豪。

  “门前商帮流水过,院中兰桂经雪香。”这是古城北门街一家商铺门窗上的对联,描述了古代马帮商贩络绎不绝经过北门街的繁华景象。“当年这里商铺集中,马锅头们都来这条街采买物品,所以现在叫茶马古道一条街。”张丽萍说。

  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造就了剑川灿烂的历史文化,2022年8月,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落户剑川,这是国家方志馆在全国设立的第六个分馆。

  今天的沙溪,游客熙熙攘攘,处处是网红打卡地。“今年,沙溪古镇通了高速路,茶马古道变成了高速公路,来沙溪旅游的游客更多了!”杨惠铭信心满满。

  近年来,剑川县聚焦“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样板暨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力促文旅产业发展。2022年,剑川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92.59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76293.92万元,以绿色为底色、文旅发展促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不断夯实。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5日 04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