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廊桥:不让廊桥成“遗梦”
泰顺廊桥:不让廊桥成“遗梦”
讲述人: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廊桥研究保护中心主任 庄通
泰顺历代先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目前存有各式古桥梁近千座,廊桥70多座,其中15座廊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的廊桥叫“风雨桥”“蜈蚣桥”或“厝桥”,直至20世纪30年代,古建筑家刘敦桢第一次将这种有廊屋的桥梁称为“廊桥”。1995年,随着美国电影《廊桥遗梦》风靡中国,摄影家萧云集背起相机回到泰顺寻访廊桥,拍摄的作品《浙南廊桥》引发高度关注,开启了泰顺廊桥热。
廊桥不仅是公共建筑,更是山区人民的“精神图腾”。木拱廊桥一般选址于村落风水布局的水口、水尾处或是连接山涧古道,融入了山地人居的传统风水布局、祭祀信仰以及聚会集市等多种功能,发挥了增进民众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2009年,泰顺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泰顺4座木拱廊桥与浙闽六县18座木拱廊桥“打包”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然而,保护传承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中秋节,台风“莫兰蒂”登陆,薛宅桥、文重桥被洪水冲毁,南溪桥部分被冲垮……我们立即向相关乡镇村发出搜寻廊桥木构件的通知,不到五分钟就收到多名群众反馈发现木构件的消息,一场万人救桥的行动就此开启。连续两周,我和乡镇干部、志愿者及群众从峡谷跋山涉水到瀑布源头,乘皮筏艇到飞云湖上游溪流出口处,大家拼尽全力,利用绳索拉、背、抬,找回了90%的木构件,为廊桥重生奠定了基础。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三座廊桥竣工后,它们的灾后修复工程入选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特别推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文化遗产恢复和重建案例研究。
弘扬廊桥文化、加强廊桥保护,泰顺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搭桥”,让沉寂千年的廊桥展露新姿。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胡晓军、李玉兰、王洋、高建进、陆健、周仕兴、王瑾雯、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陆鹏、张川惠子、丰瑶)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5日 07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