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文心结缘 万象倾情——读黎文魁《情之缘》‖黄盅程
文心结缘 万象倾情
——读黎文魁《情之缘》
黄盅程
欲读其书,先解其人。我与黎文魁相识,也是缘于文学聚会。2021年,在南部县诗词楹联学会举办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诗词朗诵会上,他跑前跑后为会议摄像,个儿不高却倍显精瘦,动作相当敏捷;无情的岁月在古铜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一双炯炯的小眼睛眯出微微的笑,眼光里透出祥和淡定。作为特邀嘉宾莅临会议的南部县老体协副主席、《南部老年文体报》执行主编何生章给我介绍,黎文魁是在升钟中学从教了43年的退休教师,著有长篇章回小说《黎府嗣鸿》和短篇小说集《殊勋茂绩》,他常在各大网络媒体和纸媒大刊发表诗词作品。自此,我对黎文魁刮目相看了。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酷爱文学,著作颇丰。后来,我在编辑学会《灵云诗苑》杂志和《南部诗词》网刊中经常读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写景抒情、羁旅行役、谈禅说理、闲适隐逸、咏史怀古、送别怀友等多个方面。
6月26日上午11点46分,今年78岁的黎文魁在微信里以文件打包格式传来了《情之缘》一书的样本,嘱托我为该书撰序。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化专职干部(群众文化馆员职称),非名人大咖,也不具备正规的科班文化;自学的汉语言文学仅仅取得了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大)的专科文凭。黎文魁邀我作序令我诚惶诚恐,唯忧自己词不达意,有损其心血,故不敢贸然应允。然,微信那头,他传来一句“黄老师不必谦虚,你是好样的”的文字刺激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信任,让我无法再行推托。面对同为县域文化教育战线的同事之谊、因爱好文学而走到一起的相识之缘、年龄相差20岁的忘年之交、我对他文学情结锲而不舍的敬佩之情,若再三推辞,一定会辜负他的厚望,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情之缘》是黎文魁近几年创作的诗词赋集,是他毕生情怀的集中抒发,全书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社会、事业、家乡的挚爱。收录的几百首词赋和格律诗作品,分祖国情、山河情、社交情、家园情、农事情5大部分32个类别,讴歌了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升平盛世及辉煌业绩,赞美了祖国的壮美山河和风土人情。作品还描写了与亲人、师长、文友、同志之间的密切交往和深情厚谊,传承弘扬了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诠释了对人生的感慨、对先烈的缅怀、对世事的认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爱国爱民的真挚情感和对自然风物的咏叹,反映了作者朴素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怀。
黎文魁长时间在文学田地间勤奋耕耘,他脚踩泥泞,肩扛相机,奔波于名城古刹,穿梭在崎岖山路。将行走的足迹和历史的陈迹在共时性的今天予以重叠,运用古典词赋的手法将其所思、所感、所怀淋漓尽致地一跃千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作品在川内尤其在川北有相当高的声誉。他勤奋写作,著作丰硕;不论小说还是格律诗词,都能熟练地将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与戴着镣铐的词赋舞蹈融汇起来,通过眼耳鼻舌的感官来悟出心灵的火花。独特的历史传说、久违的方言俚语、淡忘的轶闻典故、风趣的街谈巷议,成为他取之不尽的灵感和素材。他笔尖下流泻着对祖国山山水水、家乡一草一木、尘世风风雨雨的现代怀古和深植骨髓的爱意。他的情思与文思凝聚,意得则抒怀,让作品有了空间和历史的纵深感,情真意切地奏响了民族的强音、人民的心音、自然的谐音、百姓的乡音。
一、情作弦,奏响时代强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黎文魁以党员的行为标准严于律己,用笔头记述着民族复兴的发展大业。《情之缘》一书收录了他展现灵魂天性的佳作,充分体现了他对“二为方向”滋生土壤的颂赞和对“双百方针”抓铁有痕的彰显。他在洁白的纸上放飞灵魂幸福、暖心自由的歌唱,弹奏了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强音。
听,黎文魁激情四射地歌唱:“共产主义,东方燃亮。一九二一,初见曙光”(《共产党赋》)“初心耿耿,怀万户千家;铁骨铮铮,闯雄关漫道。伟业浩荡,忠诚担当。感恩奋进,乘胜而上。红歌高唱,伟业我党”(《入党誓词赋》)。他的赋多以四字为句,言近旨远,言简意赅,描述了党的建设、革命斗争、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字字铿锵,饱含深情。细读《水龙吟·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舰”航母下水》《沁园春·解放军锁台军演》《水调歌头·北斗组网收官》等作品,我喜不自胜。他格律诗词的古典雅韵里,铭刻着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变和千载难逢、激动人心的盛况,令我为华夏民族的振兴而振奋、而骄傲。
二、情寻根,发掘人民心音
习近平总书记说,“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黎文魁做文的初心,就是把文心与民心融为一体,展现人民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铸造群众美好心灵。他本就从群众中来,教书育人遍访村社农户,退休后又扎根基层。他来往在街坊巷里,接触于左邻右舍,更加懂得群众的需求。永葆政治本色、不忘人民大爱,是他创作的力量之源。他用脚步丈量古老的田地,用眼睛寻找群众的难题,用耳朵聆听百姓的声音。
“新逢盛世,寻踪祖皇。为彰臣能,为显国昌”(《回龙场黎姓溯源》)。纵观《情之缘》,我们不难发现,洋洋洒洒的文字里,黎文魁一直在以心溯源,用情寻根。缅怀英烈是寻找红色文化之根,跋山涉水是寻找地域图腾之根,独白抒情是寻找灵性自由之根,谦孝正德是寻找生命精神之根。他根在年少记忆,“帅气小娇娃,好自矜夸。摸鱼上树乐追杀。打滚逗蛐寻喜趣,还不归家。幼稚火蝶侠,憨笑吱喳。课堂暗做小山花。嘴咬笔杆突显傻,再被折罚”(《浪淘沙令·少年》)。他根在农事节令,“白露秋风爽,天蓝候鸟翔。疏枝枯草露清凉。稻谷高粱金灿灿、味飘香”(《南歌子·白露》)。他根在美丽山村,“展画山川丘陇,状元村艳戎韬。脱贫致富强村娇,又是辉煌定了”(《西江月·升钟镇回龙场村》)。他根在不忘教育,“承先启后,辈出栋梁。百业唯勤,耕读求上。教化子孙,慎独思想。厚德载物,正直善良”(《回龙场黎姓溯源》)。
三、情润土,激荡自然谐音
诗人郑万才曾说过:“诗者,必当为其诗也。若无情,可引情;若无景,可造景。情景相生,诗境必出,自有余音延外”。在黎文魁笔下,论山水,不论走到哪里,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春夏秋冬四季,则披文而见时。《情之缘》一书很多篇幅以实景铺述,身临其感,即景抒情,读来其乐融融。
“碧空万里,海堤沿、周遍展翅鸥鸟。水秀山青红日照,千里清波晶耀。苍际涟漪,天悬明月,大海烟波淼”(《念奴娇·游北戴河老虎石海滩》)。我真羡慕黎文魁在青山绿水中徜徉,将游历中的所见景色,妙笔生花成一篇篇瑰丽的诗篇。他感悟着世事万物,记录的是心情,留下的却是精神,更是文化遗产。“八面嵯峨,四围险峻。古怪乔松盘翠盖,杈桠老树挂藤萝。瀑布飞流,寒气逼人毛发冷;巅崖直下,清光射目梦魂惊。涧水时听,樵人斧响;峰峦倒卓,山鸟声哀。麋鹿成群,狐狸结党。穿荆棘往来跳跃,寻野食前后呼号”(《武夷山赋》)。原生态的美景映入眼帘,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悠悠蓝天下,绿水青山,柳暗花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遂文以载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是一切美好的基因,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要求。《情之缘》作品内容真情实感,文理达意和谐;意随语出,语美意雅,客观实际地宣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理念。
四、情随俗,传递百姓乡音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黎文魁是“文学长跑者”,非常注重在格律诗词里运用雅俗相生的遣词造句来真实反映生活、勾画情感原色。他把读书、壮游、交友的人生三件大事,用词赋绝律予以古典式的倾诉,语言做到了俗而雅、雅而俗,言浅意深、言简味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这些带着泥土味的作品,因俗事俗语而真、而俏,传递了乡音乡情,深受老百姓喜欢。
“昔日养鹿单家户。今朝圈育兴国路。兴国路。人间仙兽,发展农牧”(《忆秦娥·大圣鹿业》)。“有飞鹰逐鹿,幽鸣翠谷;彩鸡下蛋,唱响沙丘”(《沁园春·参观包头大圣鹿业》)。“绿草滴翠穿行,****拜城。昔日艰难度日,今朝赏景全程”(《清平乐·山河情》)。《情之缘》俗话入诗的句子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天成,语言平易,明白晓畅。黎文魁还诗于民,情真朴实。避免了言之无物、语言晦涩或者牵强附会、装腔作势、虚情假意的东西。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能够成为千古名篇,就是因为其语句通俗,好懂、好记、好听。
中华词赋经过三千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旧瓶装新酒,《情之缘》即是。为文之道,因心有大爱,乃情生万物。黎文魁与时俱进,开阔视野,拓展新题材、锤炼新语言、抒写新感情、创造新意境;他保持词赋原有的风格和韵味,触摸山水、礼赞祖国、感悟生活;因情生缘、因情致爱,用满满的正能量统揽全书。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核心所在。
佛学把缘、因、果作为因果论的主要内容,把缘当成因与果互相联系的状态,强调重视人的行为和认识。法界缘起,佛学中的缘,是万事万象发展变化的起因,是导致一切事变的缘由,也是造成人生悲欢离合的纽带。黎文魁的书名《情之缘》,其中“缘”字除了含有佛学的因果外,更多的成份在于强调人世间的缘分,这就是情缘、心缘、身缘和眼缘。他说,“情之缘,爱之缘,缘分来逢凤侣孪。人心溢喜欢。善心燃,良心燃,悟里乾坤心未烦。庶民扬硕贤”(《前言》的开头《长相思·情之缘》)。前阙说的是情缘,后阙则是心缘。情缘是心缘+身缘+眼缘的总和,心缘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黎文魁勤结“身缘”,身体力行钻研文学知识;他“智研诗词,鉴赏墨锦之典”(《后记》)。“珍惜光阴、善于学习、勤奋写作”是他“值得称道的一种状态”(引自《前言》)。他“寒窗苦探研平仄,陋室求思无日闲。索律稳,布谋篇。宋雨唐风赋新编”(《后记》开头《鹧鸪天·情之缘诗词赋集》;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出色的勤奋在创作方面有所耕耘也初有收获”,“但创作出自己满意、同行认可、群众喜欢、社会好评的作品,仅靠热爱、信心、勤奋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黎文魁还是一位乐此不疲的行者。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喜结“眼缘”,“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他深入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积累素材,增长见闻,用心体验现实的酸甜苦辣,把文学手法和诗词元素有机地融合到创作实践中,用属于“自我”的独特见解创造性地探索诗词“快艇劈开千顷浪,浅滩惊起野群鸥”(《七律·泰国芭提雅》)的新意境。
黎文魁不困于情却借景生情、善解风情,不徇私情却允理惬情、披文入情。他的作品寄兴寓情,满腔激情地书写了家国的鱼水深情、风土人情、人之常情、孺慕之情、首丘之情。他厚积薄发,广积善缘,“展儒家风度,敞翰墨胸怀;辛勤专业,洒甘霖意重,传承国学,施玉液情怀”(《后记》)。他乐天随缘,手下留“情”了第三部著作《情之缘》。
“生命分秒,乃天意不可违;年寿时限,岂人为能定弦”(《坦荡从容经风雨,宁静致远写春秋》)。在黎文魁转眼杖朝之际,在网络“相思体”“比赛体”“标语体”“老干体”诗词铺天盖地之时,他情倾家国、爱心济世的《情之缘》得以出版,其引领导向作用不啻一汪清流。
是为序。
2023年6月8日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盅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人文》杂志创刊人、原总编辑,华夏精短文学学会四川省分会执行会长,南部县特色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南部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