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丹青千古留芳华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14:00:04 浏览次数: 【字体:
  【一线讲述】

丹青千古留芳华

讲述人:浙江大学出版社艺术分社总编 葛玉丹

  今年年初,我带着家人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展厅,亲眼看到了自己参与出版的图书集体亮相,深感光荣与自豪。

  还记得2014年2月,我被安排至总编办担任主任一职,第一项任务便是协助总编辑完成“大系”中《元画全集》的结项验收工作,这是我接触“大系”的开始。当项目启动第三轮全世界范围内采集高精度图像资源的任务后,编纂出版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凸显。我被紧急征召入组,正式参与“大系”的编辑出版工作。

丹青千古留芳华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王锦超摄/光明图片

  这时,“大系”计划内的出版规模扩充至220余册,入编的历代绘画作品扩大至12000余件(套)。为了更好呈现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并为艺术史研究提供更为完备的图像文献,我们在梳理文献、搜集数据、准备扩编的同时,还对这一阶段的《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编纂体例作了重大调整。

  说实话,这给编纂出版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比如,概述和作品说明增加了,意味着撰稿人员要从上百位增加至五百余位,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题跋、印章释文的增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参考文献同步增加,前期核对与梳理工作极其耗时耗力。

  另外,由于按画家分卷分册,所以只要付印文件还没有上机,一旦发现哪里还有本卷画家的重要作品,就得随时补录。而这一补录,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明画全集》沈周卷临近付印时,项目组得知原为翁同龢旧藏的沈氏《临戴进谢安东山图》由其后人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于是,我们第一时间联系馆方,在各方全力支持下紧急补拍,并同步制作版权信息、撰写说明。这样,该卷所涉图序及相应版式全部重新调整,审校流程重新增补,定稿文件全部推倒重来。

  为确保编纂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严标准。要求每一册图书的编校差错率控制在小于万分之零点二五。制定了一套标准工作流程,建立起资源共享平台,确保每道工序有章可循。

  强队伍。除了利用浙江大学学术优势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编审校队伍外,还寻求外力支援,邀请全国印鉴、古文字研究、古籍出版等领域专家充实外审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程支持、念兹在兹,始终激励着我们。数年里,大家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全都坐稳“冷板凳”,坚持高效的工作节奏。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障整体进度正常运行。如今回首,觉得加入“大系”团队是一件无比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愿丹青千古,文脉长存。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陆健、宋喜群、崔志坚、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川惠子)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9日 07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