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自贸区语言服务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04 14:00:10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余江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分会理事、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今年是我国首个自贸区试点建设推进的第十年。十年来,贸易的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等特征对语言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对“语言服务”特色出口基地建设进行了部署;商务部在全国批准设立了14家语言服务特色出口基地。尽管如此,经贸领域的语言服务意识仍然不足,语言在经贸活动中处于“习用而不察”的隐形地位。因此,面向贸易强国建设的中国自贸区语言服务能力,至少需要从贸易术语、行业术语、语言服务、语言能力、语言环境、语言人才等六个方面持续优化。

  高效的国际经贸离不开贸易术语的规范化。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经贸活动中普遍遵守的国际惯例。贸易商等贸易主体能否规范使用贸易术语,将直接影响贸易风险的规避能力、贸易纠纷的发生率以及行业议价能力,从而影响国际经贸往来的效率。自贸区行政部门或可从制度层面引导企业规范使用贸易术语。比如,四川自贸区通过引导中欧班列进口企业规范使用适合铁路运输的贸易术语,提高了进口企业的运费议价能力,从而保护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权益。

  中国标准走出去离不开行业术语国际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标准”的界定是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是国家鼓励采用的推荐性标准之一。行业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有赖于中国领先科技术语的国际采用率,也就是行业标准术语的国际化。当前,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成果的取得,为稳步扩大标准的制度型开放提供了现实可能。行业标准术语的国际化应用实践已在自贸区有了先行实践。比如,陕西自贸区先后制定了《旱区农业术语与定义》等10项行业标准,并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农业国际合作园中实现了转化应用。

  国际贸易的数字化离不开语言服务的数智化。相比数字化而言,数智化更注重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创新。山东自贸区语言服务龙头企业构建了“标准+体系+平台”的语言服务数智化模式:其一,构建行业国际标准语料库,打破行业中存在的低价无序竞争等发展瓶颈;其二,建设跨语言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基于自主研发的工业领域专业翻译机内核,搭建涵盖语言服务、商务信息、技术标准等在内的跨语言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其三,打造语言服务出口平台,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服务平台,建设中外专业出版物数字工作站,以多元化语言服务支撑工业领域不同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新模式实施以来,山东自贸区语言服务龙头企业参与制定和执行国际化标准90余项,服务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

  语言资本的职业化离不开语言能力的标准化。语言经济学相关研究表明,个人的职业语言能力是实现其职业晋升的重要资本。自贸区的职业语言能力要求可初步概括为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语种能力、强势方言能力、语体能力、语言技术能力等。上海自贸区通过推进行政服务窗口文明用语标准化建设来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天津自贸区以规范行业服务用语为先导,开展“语言美”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百货、餐饮等行业语言服务“冷硬顶”等问题。尽管如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相匹配的自贸区职业语言能力标准评测体系仍有待建立,互联网营销师等97个数字职业的语言能力标准有待深入研究。

  便利的营商环境离不开语言环境的无障化。语言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营商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语言环境建设是当前中国自贸区城市语言规划的新命题。自贸区城市语言景观无障碍建设、自贸区官网多语环境无障碍建设、文明服务用语规范化建设、企业多语服务平台的无障碍应用、应急语言服务无障碍获取等,是当前营商友好型自贸区城市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

  边境贸易的法治化建设离不开语言人才的多语化。实践表明,边境自贸区的涉外经贸法治化进程需要民族语法官、双语法官、外语调解员等复合型法治语言人才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语言桥梁和沟通纽带。为此,高校应加大“精法学+通多语”涉外法治多语人才的培养力度。

  贸易术语的规范化、行业术语的国际化、语言服务的数智化、语言能力的标准化、语言环境的无障化和语言人才的多语化,全面服务中国自贸区从试验田到高产田的转变。这既是中国自贸区语言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演进路径,也将持续助力我国经贸规则话语权的不断提升。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30日 06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