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浅析新方志人才的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何艾琼 柏刘娟

作者:何艾琼 柏刘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21 17:07:43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2期

浅析新方志人才的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

何艾琼 柏刘娟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198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的报告》;199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把地方志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政府主导、依法修志的工作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地方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地方志编纂工作提出新要求,标志着地方志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一、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厚重历史积淀的结果。地方志是一种特殊的记录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国情资料,也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地方志的功能与作用归纳起来就是6个字,即“存史、育人、资政”。

(一)“存史”功能

志书具有重要存史价值,能为后世提供全面系统、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要研究国情、地情,离不开地方志,尤其是后人在制定发展战略措施时,可以研究借鉴当地事物的历史沿革、兴衰变化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非得失,从而使后人接受教训,获得启迪和教育。这正体现了志书的“存史”价值所在。

(二)“育人”功能

新方志记载着各方面真实而丰富的资料,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供极好的乡土教材。例如,方志中记载的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以及各地丰富的资源和壮丽的山河,能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和祖国的伟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由此可知,地方志的“育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三)“资政”功能

古有“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之说,今天地方志亦因其资料的详实、客观,为领导和决策机构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地方志为各级领导决策作参考。地方志所载事物,上至起源,下至成志之日,来龙去脉,记载详细,为各地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各地的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党政领导也把本地的志书、年鉴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给内外宾客,作为自我宣传的一种手段。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计划时,了解当地优势最便利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查阅地方志。

二是地方志为经济建设服务。历代地方志中记载不少关于气象、自然灾害、矿藏、物产和水利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地方志对气象、自然灾害的记载,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和可靠性,因而为今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自然灾害的状况及某种规律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这对减少灾害对工农业的破坏,增加工农业产值至关重要,此外,利用地方志记载的矿藏、物产等资料,重点挖掘整理具有地域特色、拥有一定规模及经济效益好的助农增收产业资源,组织编纂特色志书和撰写、发表地情文章,可为做大做强做精特色产业、打造“金字”招牌提供参考。利用地方志中记载的物产资料,积极为原产地标识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名优土特产品牌塑造等提供佐证服务,对助力地方品牌创建及产品推介亦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地方志为发展旅游事业和繁荣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各地方志中一般都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名胜古迹,方志可堪称一方图文并茂的名片、朴实忠诚的导游。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担任文化部长时,曾建议从地方志中汇编名胜古迹资料,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持续繁荣,文化旅游成为更多游客选择的旅游形式,地方志中关于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建筑遗迹等的记载,能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资料支撑、为复建文物古迹提供依据和参考、为旅游资源注入历史文化内涵。

四是地方志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地方志被誉为“百科全书”,它是上至天文地理气象,下至地质矿藏的立体著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载体,具有其他著述和出版物无法比拟的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既有纵横古今的宏观概况,也有专业性很强的微观科目资料,为科研提供了资料或提出了研究课题。

为此,作为一名地方志工作者,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地方志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充分发挥地方志独特的功能,让地方志在新时代绽放出历史文化的绚丽光彩,而这个历史的重任,就落在新方志人才的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的着眼点与落脚点上。

二、影响新方志人才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地方志人才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机构归属问题

全国各省、市、县级的地方志办公室大都归属于政府系统,少数归属于党委系统,也有的归属于宣传系统。根据各地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模式。例如,基层县级地方志办公室在归属问题上,有归属档案局的,有与档案局、档案馆合署的,有与档案局、档案馆和党史办合署的,也有与党史办合署的。这种现状,不仅影响工作的速度与效率,而且会导致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业务水平的不确定性和工作人员的不安定性。

(二)关于人员流动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的合理流动、科学配备,才是一个单位机制与活力所在的源泉。但在当前,地方志系统明显存在人员流动不畅的现象。以基层区县地方志办公室为例,大多数领导都是换届时配备的干部,业务科室的人基本是一干到底,很少流动。

(三)关于人才培养问题

从方志人才队伍结构看,存在着两个倾向:离退休返聘的老同志和大学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居多,中年人才稍显薄弱。同时,方志学学科建设本身还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短时间内建立专门的地方志编修大学或设立一级学科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地方志系统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新晋人员都要参加国家或省统一的公务员考试,这使有的地方志专业本科毕业生因各种政策限制,不能直接录用进入地方志系统工作。

(四)关于激励机制问题

目前很多区县的地方志工作机构,都是一级目标考核且独立核算的单位,其管理与运行模式,都是严格按“三定”规定执行。地方志工作部门尚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鼓励年轻人在业务上求精不够,同时在选人用人上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使之进得来,出得去,以不断充实和完善队伍建设,提升和加快地方志人才的新陈代谢机制尚未形成。

(五)关于对新方志工作的认识问题

由于方志工作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经济部门工作,部分地方领导没有对地方志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当作一般事务性部门来认识与对待。这也是新方志人才的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的瓶颈。

三、关于新方志人才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的几点思考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决定性因素。地方志编纂质量的好坏,编纂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关键。认真详实地分析地方志编纂人员基本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地方志编纂人员基本素质的新方法,对于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高度重视新方志人才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首先要找出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高政治理论与政策水平

编纂人员首先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在具有较高政治理论修养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光犀利、见识不凡,从而正确地认识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真实历程,做到高屋建瓴,实现求实存真。

(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地方志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历史体现着人的意志,但人绝不能以主观意志来歪曲历史。这就要求志书编纂人员要以是否对人民有益、是否以历史进步为准绳,力求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要坚持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不为当代讳、不为本地讳,让志书资料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尊重,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三)拓宽知识面与阅读量

作为地方志编纂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方志学基础理论和方志编纂方法,以及写作所必备的语法、逻辑、修辞知识,这一点毋庸赘言。一本高质量的志书,涉及历史、地理、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科技、文学、民俗、宗教等自然和社会学知识全方位。作为地方志编纂人员,必须具备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或者常识,努力做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

(四)坚守初心与使命

地方志编纂工作从征集资料开始到志书出版问世,要经历许多环节,每个环节编纂人员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只有真正热爱地方志编纂工作,才能做到“苦中自有乐,乐在吃苦中”;只有乐于承担地方志编纂的光荣责任和使命,才能做到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否则,将会感到步履维艰,苦不堪言,很难将工作做好,甚至难以把这项工作进行到底。

(五)强化组织协调与个人修养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从开始筹备到定稿出版,千头万绪,环节众多,涉及各个方面的人员和关系。地方志编纂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很好地与人打交道,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充分利用多方面资源,使志书的内容详实充分,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同时,虚怀若谷的作风和从善如流的雅量对于编纂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集众人之智、获百家之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锻造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任务重、耗费精力和体力的工作,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必然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会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同时,由于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面广,经常会出现一些需要平心静气处理的人和事,这就要求地方志编纂人员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个人修养,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客观、公正的完成编纂工作。

四、新方志人才素质构成与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方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方志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标准更严、要求更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大培训力度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定期举办方志编纂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让地方志编纂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方志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业务技能,在方志编纂实践中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专业知识。同时让编纂人员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为其提高业务素质与能力创造更多的条件。

(二)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除参加各类培训外,地方志编纂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持对史志工作的热爱之心,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学习史志基础理论和编写知识,努力做到全面掌握,准确把握,熟练运用;二是向有经验的老同志或专家、学者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提升阅读水平与运用能力

新方志人应该多阅读方志类书籍,这也是一个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大量阅读方志书籍,可以帮助方志编纂人员充分感知方志语言的特点,提高编纂人员对方志语言的驾驭能力,增强编纂人员对重要事件的敏感性,此外,多读一些已出版、高质量的志书、年鉴以及地情文献等书籍,还能增长历史知识,并从中获得方志编纂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编纂工作质量大有裨益。

(四)加强纵横向交流与学习

地方志工作机构可适时组织地方志编纂人员到异地进行学习交流,及时地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简报、专题经验介绍等方式及时通报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提高方志编纂的整体水平。

(五)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适时开展方志编纂研讨活动。一是召开方志编纂研讨会,针对方志编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共同商讨,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二是鼓励撰写科研论文,鼓励地方志编纂人员把在工作实践或专题调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梳理出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据此写出科研论文。

(六)把握用人导向

地方志编纂工作对文字要求很高,需要业务人员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否则很难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因此,为确保方志编纂质量,为编纂出版精品志书,必须选拔文字水平高且熟悉情况的人员,参与方志编纂业务工作,这也是实现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培养严谨作风

地方志编纂是一项全面、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有时一字之差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使资料丧失其历史的真实性,甚至导致资料不可使用。因此,地方志编纂人员不仅需要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相应的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而且必须具备认真、严谨、周到、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这对于做好方志编纂工作极其重要。同时地方志工作机构还要加强对地方志编纂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编纂人员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做好编纂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何艾琼 柏刘娟〔中共旺苍县委党史研究室(旺苍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