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布时间:2023-09-02 09:00:02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聚合发力显效的作用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展现了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下,着力“转”、突出“稳”、强化“进”、实现“好”的经济发展内在逻辑。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从内部看,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国家总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过去一段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结构欠合理,能源、资源、环境等损耗较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外部看,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国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这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虽是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付出的一定“代价”,但若长此以往,易被“锁定”于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的微利化价值链中低端,产生“锁定”效应。尤其是,随着综合国力逐渐提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逐渐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

  因此,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根据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明确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经济领域,具体化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较长过程,虽会经历一定阵痛,但也是一个必须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更好应对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打破外部各种形式的遏制围堵,推动经济行稳致远,为我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以及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提供坚实支撑。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我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以及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作了生动诠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日益显效。随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前瞻性、战略性的产业布局,近年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2022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增速高1.2个百分点,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创新驱动指数为336.3,比上年增长15.5%。近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表现十分亮眼,反映了我国产业发展实现创新、升级结出的硕果,成为我国制造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代表作。

  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扩大内需则是其中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上半年,消费总体呈现较快恢复态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凸显,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为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资本形成总额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反映了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暑期文旅消费市场异常火爆,演出、旅游、观影组成的暑期三大热门消费场景热度高涨,着实显示了我国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和强大的经济活力。

  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些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收入增长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居民消费更多转向“好不好”“优不优”,品质化个性化数字化消费渐成风尚,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得到满足。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观察当前经济形势,既需要看清短期之“形”,更需要把握长期之“势”。总体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也应看到,在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叠加影响下,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从经济运行面临的新困难挑战破题,强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政策导向,真招实策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加快经济运行总体好转,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我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以及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开拓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着力扩大内需。除了实施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稳增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这不仅关系着力扩大内需的成效,也是激活整个经济的重要环节。同时,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快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打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更多新增长极增长点。

  进一步提振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这对当前经济运行尤其具有积极意义。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相辅相成,打好提振信心的政策“组合拳”,提升政策作用效能,让各类市场主体有感。特别是,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有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鼓励民企敢闯、敢投、敢担风险和积极创造市场。如此,以更加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主要经济运行指标的改善,形成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与提振信心的良性互动和互为成就。

  有效防范风险。这是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可靠保障。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宏观环境,促进经济在“稳”的基础上强化“进”的态势,实现“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强调的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用做大增量解决存量问题,将有助于不断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