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传统诸子学中的“共同价值”及“新子学”的学术使命

作者:欧明俊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2日 11版) 发布时间:2023-09-02 16:46:19 浏览次数:237 【字体:

欧明俊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2日 11版)

如何理解“传统诸子学”?传统诸子学中有没有全人类普遍适用的思想文化价值即“共同价值”?如果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当下“新子学”最神圣的学术使命是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论证。

“传统诸子学”及其“共同价值”

“传统诸子学”,即传统子学或称古代子学、古代诸子学、旧子学,就是经、史、子、集的“子部”之学,包括先秦诸子元典著作、两汉以来诸子著作、整个古代诸子百家研究以及研究之研究。“九流十家”中,小说家可入“文学”,吕思勉认为兵家、医家也是诸子,再加上东汉以后兴起的佛、道二氏,先秦至汉代诸子共十三家,是为传统诸子学的主体部分。

人类“共同价值”,由世界各民族、各国提供且共享,强调各民族、各国文化的共通性、普遍适用性、可对话性、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共同价值是文化概念,超越了意识形态,也有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撒切尔夫人说中国人不能给世界提供价值观,是西方话语霸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素来就有很多的人类共同价值,其核心价值许多可以提炼、转化为人类普遍适用的价值、理念。提供共同价值的主要是经学和诸子中的儒家,但其他诸子思想同样有许多精华,有为全人类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适用于任何社会和时代,如仁爱、诚信、忠恕、礼义、廉耻、和平、重义轻利,等等,确实具有普遍意义。实际上,西方历史上即承认和吸收传统诸子学的智慧,美国赖克韦恩(Adolf Reichwein)指出,“孔夫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他的教导是整个启蒙运动朴实无华的福音,把东方时尚带到西方”。欧洲主要启蒙思想家,如法国的伏尔泰、重农学派魁奈,德国的莱布尼茨、沃尔弗等,都深受孔子思想启迪。魁奈被誉为“欧洲的孔子”,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美国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孔子排名第五,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西方思想家多吸收老子、庄子的智慧,朱熹、王阳明思想也产生了世界性影响。传统诸子学中的共同价值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传统诸子学思维方式中的共同价值

传统诸子学思维方式中有许多人类共同价值。如整体思维,《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庄子·齐物论》强调“道通为一”,“一”,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用整全的观念把握世界。“一”思维即是整体思维,一种从根本上把握,从大局把握,超越细枝末节的高级思维。整体思维是系统思维,避免孤立,重全体、宏观,不肢解研究对象,识大体,作“大判断”,得其全。中医就是整体思维方式最典型的代表,注重整体,有预见性,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有其理论的深刻性。整体思维强调整全性,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西方人重分析思维,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整体思维更显示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全息思维,《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淮南子·说山训》:“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由一点推知全部。《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一中知一切。”万物一体,个体全息整体,以一知十,见微知著,中医通过号脉便可知全身疾病,即是典型的全息思维。

“一分为三”思维,“一分为二”思维往往非黑即白,二元对立,强调斗争,矛盾不可调和,简单化、极端化。孔子提倡“中庸”,《论语》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方以智《东西均》认为世界一分为三,“大一分为天地,奇生偶而两中参”。“一分为三”思维强调调和、稳定、共生、共存,可纠正一分为二思维的局限性。

求同思维,《周易·系辞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庄子·天下》《吕氏春秋·不二》《淮南子·要略》皆表达这种思想。陆象山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全世界人多同此心、同此理,各民族、国家相同地方很多,西方思维方式多关注差异性,而轻视共同性、共通性,诸子的智慧善于异中求同。

从几个重要命题看传统诸子学中的共同价值

“天人合一”,《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山木》:“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合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家注重天、地、人三者的统一。张载《正蒙·乾称篇》:“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最早明确命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相互感通,和谐共生,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天应时,利用自然应取之有度。诸子强调人与自然合,西学强调人与自然分,征服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地球中心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单线进化论盛行,过度索取自然资源,导致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天人合一”思想极具生态智慧,对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造福子孙后代,全世界都应学习“天人合一”的智慧。

“仁爱”,《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离娄下》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儒家学说以“仁”为核心,倡导仁政,爱人如己,富有同情心。“仁爱”是一种大爱,不侵害他人,是处理好世界各国家、民族、文化、宗教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救治人类心灵沙漠化甚至冷酷无情、相互仇视的良方。《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主张“忠恕”之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恕道是文明对话的基础。《论语·颜渊》中,子夏安慰司马牛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人们本着爱心,无血缘关系的也可以相处得如亲兄弟。现在的世界变成“地球村”,如同一个大家庭,各国之间如都以仁爱之心彼此相待,彼此亲如兄弟,和平相处,求同存异,永远告别侵略和战争,那么儒家“天下大同”的太平理想就可以实现了。

“致中和”,《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极高明而道中庸。”《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就是《尚书》所说的“允执厥中”,两极间取其中,不过分,不走极端。孔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论语·八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儒家“诗教”的本质目的在于使人修炼到中正平和的最佳状态,养成健全的文化人格。“中和”是儒家的审美理想,也是社会理想。

“和而不同”与“和为贵”,《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承认不同,兼容不同,化解文化异质性冲突,“和而不同”是重建和维护世界和平秩序的价值基点,为世界多样化、持续性和平发展提供基本原则和普遍伦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战争,道家、佛教皆主张与世无争。“和为贵”可构建和谐世界,匡正世界种种弊病。孔子主张“以直报怨”,就是以率直、公正、坦然的态度和理性精神对待仇怨。《老子》主张“以德报怨”,不念旧恶,化解仇恨,绝不能“以怨报德”,世界需要“仇必和而解”的智慧。

“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所说的“天理”,是指社会基本秩序、准则,是常道、公理,不是一般的小道理;“人欲”是指“物欲”“私欲”,朱熹强调遏制去除的“人欲”,并不是指人的正常欲望,而是那些违反社会规范的过度、过分的极不合理的贪欲,是伤天害理的“大恶”。“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自我完善,节制贪欲,旨在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站在哲学高度思考欲望膨胀带来的问题。

“新子学”的学术使命

“新子学”是以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等研究传统诸子学的“当代子学”,本质精神是一种学术新理念、理论新创造。传统诸子学是历代思想家智慧的结晶,代表中国文明和智慧,其中许多具有共同价值,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孟子倡导“兼济天下”“平治天下”,明道、救世,老、庄批评物质主义和机械文明摧残人的天性,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理性思考,皆对全世界有意义。处于“大变局”时代,“新子学”最神圣的学术使命,就是要有孟子“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自觉继承并发扬光大传统诸子学的真精神,接续其“学脉”,“激活”其文化生命力。应重新理解“治国平天下”,有天下情怀,关注人类命运。“新子学”要有理论自觉,有文化自信,有文化主心骨,坚持“中国性”,坚守传统文化本位,交融中西,会通创新。同时注重“国际性”,视野宏阔,虚心吸收外来一切先进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行跨文化对话,站在世界论子学,在全球化浪潮中发出中国学人自己的声音。“新子学”应深刻反思人类文明“进步”造成的异化,自觉拯救世道人心,重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要有超越精神,有未来关怀、终极关怀,做“预流”的学问,注重研究国际问题、人类问题、地球问题、宇宙问题,努力把握人类文化发展走势,研究解决人类生存和精神文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持续发展。

(作者:欧明俊,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来源: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2日 1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