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书评】女性世界的人生探索——评程琴学术著作《我的人生我做主》‖吴杰

作者:吴 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21 15:05:56 浏览次数: 【字体:

女性世界的人生探索

评程琴学术著作《我的人生我做主》

吴 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无数的女性经典形象。她们要么遵守传统的“三从四德”,死守贞节牌坊;要么勇敢地反抗,怒怼两千年来的封建束缚;要么走出去,争取和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命运与坎坷,让这些女性在人生的道路上演绎了一幅幅不同的生命抗争图。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程琴专注于女性形象研究二十年,耗时三年,近期推出了25万余字的学术著作《我的人生我做主——现当代文学经典女性形象解析》(四川民族出版社2023年4月版)。她满怀女性情怀,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去剖析、解读现当代文学经典的女性形象,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重温经典之梦,让我们对当代女性命运的走向进行思考。

《我的人生我做主——现当代文学经典女性形象解析》(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一、重返文学经典阅读之路

文学经典是经过历史的选择,具有典范性、权威性、价值性的文学作品。程琴在经典的选取上具有独特的眼光和特有的指向。首选,她选取的作家是经典的。她一共选取了鲁迅、巴金、曹禺、张爱玲、陈忠实、路遥六位作家。鲁迅、巴金、曹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流认定的“鲁郭茅巴老曹”排行榜的其中三位,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师地位不容撼动。年纪轻轻就出名的张爱玲,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度,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坐标的价值。而陈忠实、路遥作为当代著名作家,乡村小说具有史诗性的风格,且均获茅盾文学奖。其次,选取的作品是经典的。她笔下的女性均选自鲁迅的《祝福》《明天》《离婚》《伤逝》、巴金的《家》、曹禺的《北京人》《雷雨》《日出》《原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半生缘》、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16部作品,其中:小说12部、戏剧4部,绝大部分是作家的代表作、成名作,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最后,选取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经典作品的经典人物。著作对23位女性形象解析中,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子君,巴金笔下的鸣凤、琴,曹禺笔下的繁漪、陈白露、花金子,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葛薇龙、曹七巧、顾曼桢,路遥笔下的刘巧珍、田润叶、田晓霞、贺秀莲,陈忠实笔下的田小娥均是女性经典人物。她们分别表现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命运的女性精神状态,或是传统制度的牺牲品,或是走出去又无可奈何地回来,或是反抗命运不得而死亡,或是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程琴通过对作家、作品、形象的经典选取,让人在阅读著作时仿佛重新回到了书中那个年代,在认真体味女性形象解析的同时再次领略了经典的无穷奥秘,在感受经典人物命运变化的同时想重新阅读经典、感受经典、品味经典。特别是在当前社会,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抖音、微信、今日头条等APP的兴起,快餐式的阅读正大量占据着人们的大脑世界和精神生活。追求阅读的快、视角的新、感受的愉悦,让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通过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快速衍生。很多人已经没有了静下心来阅读文学经典的习惯,甚至已经忘记了文学经典的存在。他们对知识进行扫描式的阅读、囫囵吞枣式的吸收,感受快餐式的快感,却缺乏深厚的人文沉淀。快速化的阅读,让经典成为一种过去,成为一种仰望,甚至成为一种奢侈。重新唤起对文学经典的阅读,这是程琴这本著作的社会价值所在。重返经典去挖掘人性的世界,既是去体味那个年代的人事物,又是去观照过去现在人类生活的价值意义。

二、现代型女性的出路探索

程琴在《后记》中说:“本书旨在探索现当代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百年转型和演变的历史”“勾勒出随着时代发展作家笔下传统、过渡、现代型女性呈现地从阶梯形到全覆盖推进的特征——同类型女性人物形象的性格具有从单一向复杂、从表层向深层演进的特征。”她在著作中,认为祥林嫂等8个传统型女性是无我的人生,子君等9位过渡型女性是有我而不得的人生,琴等6个现代型女性是追求自我价值的人生。通过三种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递进式解析,程琴追求新时代女性的独立,要求她们绝不能为情所困,认为:“中国当地女性急待用知识武装大脑,中国当代女性的人生必须要由自己做主。”正因为如此,她欣赏琴的勇敢坚强,感叹顾曼桢的顽强不屈,赞赏白灵的个性自由,盛赞孙兰香对知识的探索。甚至在著作中,她没有邀请名家教授为著作写序,而是自己给著作写序;在前言中,她对著作的四个核心观念进行一一阐释;在后记中,她又对百年女性心路历程的大众化文学形象表达进行了论述。这种不厌其烦的表达,既是对自身女性独立性的体现,又是对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女性社会价值实现的不停呼唤。

程琴始终认为女性“三性”:母性、妻性、纯粹女性的错位是由男性统治社会的道德文化所造成的,“这种由观念造成的错位,通过女性自己的人性来对自己实施压迫和束缚,是无形的却又是顽固的,要排除和清扫它们远不像反对外来的压迫和歧视那么容易”。因此,她认为婚姻关系中的两性协调和幸福取决于人类的文化进化方向。虽然,她肯定女性的自主独立性,提倡“我的人生我做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面对纷飞芜杂的大千世界,特别是女性强权意志的一再伸张,现代型女性转型后的出路又是如何呢?早在百年前,鲁迅就认为娜拉出走后:“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这是他对只追求自由个性但缺乏物质基础的启蒙精神不足的喟叹。但是,目前的中国,女人能顶半边天早已成为事实,并且现代女性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据钛媒体报道,高等教育程度方面,女少男多的现象已经形成。2021年,女性在研究生、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学历中分别占比50.94%、52.53%、57.98%;中国拥有近4亿年龄在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每年掌控着高达10万亿人民币的消费支出,接近欧洲德国、法国、英国零售市场的总和。另据《2021年女性置业报告》显示,82.3%的女性表示自己在购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在这种新形势下,现代型女性早已不是路遥、陈忠实笔下追求自由个性、探索现代知识、确立女性主体性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在市场经济下追求学历、满足消费、喜欢决策的新型女性。反之,当前男性的家庭地位越来越具有衰败之相,工资的上交、养家糊口的重任、赡养老人的义务等,让男性的话语权在逐渐减少。程琴对现代型女性形象的赞赏与解析,对女性“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大力提倡,无可厚非。但《半生缘》《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笔下的社会距今几十年了,女性的问题有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更多的应该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对两性关系的新探讨,更多的是对当下作家作品女性形象的进一步解析,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一样:“男性的弱,女性的强,不意味女性就幸福;男性的暗淡,女性的靓丽,不意味女性就有本真的生命。”

三、大众化的接受阅读

刘影在《论中国学术话语创新的基本路径》中认为:“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生态仍不容乐观,仍然晦涩之风盛行。”晦涩难懂、故弄玄虚、佶屈聱牙的文风在很多学术著作特别是学院派批评中盛行。程琴虽身处高校却摒弃了这种文风,把这本著作写得简朴大方、平易近人,既可以作为研究女性形象的学术参考书,又可以作为接受性阅读的大众书籍。这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写作的出发点是大众化的。程琴在著作的写作上,采用的是大众化视角。写作之初就没有想过把著作写成理论深奥的专著。她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本身就是接受的大众化。二是女性形象分析是亲民化的。著作的23名女性形象单独成篇,围绕女性人物形象重点研究、逐一分析、娓娓道来,不东拉西扯、天马行空,让大众在阅读时如听故事、沉醉其中。三是叙述语言是简洁明了的。著作没有照搬西方理论,也没有引用高深的理论附会其中,而是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用朴实的话语将女性形象一一进行剖析,给人以书中之人就在自己面前、书中之事就在身边的感觉。

在针对大众化阅读的同时,程琴在分析经典女性形象时并不是人云亦云、照搬他人的观点,而是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三大类型女性形象解读之前都有一个作者自己的引言,这是她自己深入思考后提炼的观点,也是著作核心思想所在。如过渡型女性形象解读,她提出:“生存于男性具有绝对发言权的时空的她们都在寻找生存之路,寻求有尊严之路,虽然这于她们是奢望,但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道路上,在有自我而不得的人生里,呈现出女性生命的强度和高度。”这是对子君、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女性形象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她们敢于反抗的高度赞赏。具体到形象分析中,程琴从人物不同命运的角度对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如对单四嫂子的解析,认为在“守节”和“失节”的两难选择中,单四嫂子的“明天”非“节妇”即“烈妇”,但都会进入苦难的深渊而难以自拔。并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坦露事实:“光棍们受着欲望的折磨,寡妇们同样面临着欲望的挑逗。”在《田晓霞:女性主体性的理想体现者》中,认为:“田晓霞的死亡是作者自身爱情失败的创作补偿,是为塑造孙少平做的铺垫,也是作者对女性主体性的理想性特征描述的必然结果”“田晓霞的死亡是作者难以面对孙少平和田晓霞爱情发展的结局做出的无奈安排,是作者自身爱情失败的文学再现。”剑指现实生活中作者路遥因自身和林红爱情的失败、与林达婚姻危机而对小说的刻意为之。

程琴对百年来现当代文学经典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但由于人物命运的共性,在人物形象分析时不免手法有些类同;由于过于关注人物的性格,分析中不免出现情节的反复;由于叙述语言过于大众化,不免学术性、理论性还有所缺乏……但总的来讲,程琴这本学术专著梳理了百年来女性在传统、过渡、现代三个不同阶段对命运的抗争、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从对命运的低头、到对命运的反抗、最终走出一条自我做主的道路,这是女性百年来对命运抗争的胜利,更是程琴倡导“女性、妻性、母性”平衡自我的胜利。用王应槐先生的话来说:此书“探索了中国女性一百年来的艰难觉醒,到追求自由的境界,实现人生价值的‘自由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特别是出自女性自身的研究”。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吴 杰〔四川简阳(现成都东部新区)人,硕士,中国写作学会、中国小说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任资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资阳市作家协会党支部副书记〕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