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实践新论|党校公开课第九季】如何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文洋,解读“如何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文字实录】
2023年的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商业首航,正式进入民航市场,这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过去,我们形容中国制造的艰辛不易,经常说“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而如今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国产大飞机!
但是,有人说C919用了国外的零部件,不是国产的。是这样吗?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够理解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产业分工,我们身边的许多产品,从我手里的圆珠笔,到我面前的摄像机,再到屏幕前的你正在用的手机、电脑,这些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生产环节,可能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就像厨师做菜一样,很难要求每颗白菜、每头大蒜都是厨师自己种的。C919和它的全球竞争对手一样,有着一条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供应链,但是它的设计团队、产权归属、关键技术研发都在国内,它就是当之无愧的国产大飞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其中就包括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而C919大飞机就是我们坚持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的生动缩影。
我出生在贵州,可以说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说到贵州山区,大家可能想到的是封闭和落后,可是这里却有着一片尤为先进和开放的地方,这就是黔南州的克度镇!在这个边远小镇隐藏着一个体型巨大的机械巨人,它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单体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而这双“眼睛”能够望穿百亿光年。我们用了22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天眼”,并且在2021年3月向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开放观测申请。过去的克度镇鲜有工业文明的造访,而今却成为现代科技前沿的“天文小镇”,这是开放带来的进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围堵、孤立此起彼伏,我们愿意向世界开放共享“中国天眼”,堪称国际科技界的一股清流。目前“中国天眼”已经观测到了800多颗新的脉冲星,我们看一看这浩瀚星空,广袤苍穹,是不是更能感觉到开放包容的可贵!
中国的自主创新是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没有孤立、没有排斥,我们坚持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加开放。对于中国而言,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不是矛盾的,它们本来就是互为唇齿的关系。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呢?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自主”。什么是“自主”?就是自己主动,不受他人支配。
近代中国在1842年第一次开埠,不仅没有带来发展,反而带来掠夺。我给学生们讲中国近代经济史,每次讲到那个时期的对外贸易都会觉得特别心酸,大家知道在1871年中国进口最多的是什么吗?是鸦片,而且占到总进口比重高达37%!
所以,只有自主的开放才能带来繁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我们主动寻求的对外开放,此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大家可能知道,中国的入世谈判十分艰难,我们谈了整整15年,“黑发人都谈成了白发人”,但实际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是我们谈出来的,更是我们脚踏实干出来的!如果没有自身实力的提升,我们难以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完成入世谈判。
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在自主中谋求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在开放中坚持自主。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具体来说,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需要做好两件重要的事。
第一,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除了大国重器之外,关键核心技术还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晨吃个鸡蛋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早餐的标配,而这枚小小的鸡蛋其实也包含着核心技术。过去,蛋鸡的核心种源大多由国外提供,如果国外发生禽流感疫情,或者鸡苗价格过高,都会影响到我们的鸡蛋供应。核心种源,操之在我,才能避免受制于人。终于,经过多年的自主培育,国内的蛋鸡产业已经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国产品种的制种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今天,我们中国人每天要吃掉12亿枚鸡蛋,真正地实现了“鸡蛋自由”,而这背后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2023年是我国开展种业振兴行动的第三年,一个个核心种源的培育,是中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而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各行各业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我们只有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卡脖子”,才能维护好经济安全,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立自强。
第二,深度参与产业分工和合作。你可能会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早就融入了全球产业链,我们不是已经做到了吗?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到当前全球产业链所出现的变化,有的国家开始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应对“脱钩”,最好的策略就是合作。就像如果有人想孤立你,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多交朋友。所以,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地扩大朋友圈,与世界各国进行更深度的合作。2023年6月2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中国通过RCEP更加深度地嵌入整个亚太地区的生产网络。2023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们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也日益紧密。只有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才能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最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同时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向未来,我们坚定自主的底气,保持开放的胸襟,就能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推动全球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出品人:林振义 杨谷
总策划:陈远章 陈建栋
总监制:黄伟 吴丛丛
策划:朱培蕾 蒋正翔 施墨
监制:张晞 李澍
统筹:秦真英 韩丹 桑熙 陈航 马建祖
编辑:李彬
编导:路天悦 臧颖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光明网联合出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