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坚持因地制宜 抓住“新质”也要做优“老本”‖周明华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3月28日第5版 发布时间:2024-03-29 15:08:03 浏览次数: 【字体:

坚持因地制宜

抓住“新质”也要做优“老本”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明华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两会上的深入阐释,再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再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给各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根本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区域兴。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是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同地方的发展阶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巴望“一招鲜、吃遍天”,也不能搞“拿来主义”,简单复制别处的产业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产业发展的一些误区时,指出“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每个地方的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突破点不尽相同,需要分类施策,依靠本地的资源禀赋、历史积淀、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要紧扣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在固长板、补短板、锻新板上下足功夫,探索出发挥本地优势产业、展现本地产业发展特长的新路子。一旦蹚出切合自身产业发展之路,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往前推动,直至开花结果。

坚持因地制宜,尤需处理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其实,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都是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硬生生地对传统产业实现“断舍离”,而是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把握市场,放眼全球,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生动能。

当前,我省正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只有坚持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定位,循序渐进,注重走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才能构建“大产业、细分工”格局。在推进工作中,需要保持警惕,杜绝拍脑袋决策,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我们需要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所形成的新产业,聚焦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基础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防范化解受制于外部势力的各种显现或潜在的风险。进一步打造自主可控、稳定畅通、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是求实效、谋长远的必经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干劲十足。越是此时越要务实冷静,更不能搞未立先破,导致“新质”未抓住,“老本”还弄丢。既要前瞻布局,抢抓机遇,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确保新质生产力成为新的发展引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3月28日第5版

作者: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明华

来源: 《四川日报》2024年3月28日第5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