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以青年文化主体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05-03 09:15:09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程雄飞(南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博士);蒲红果(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副总编辑、博士、高级编辑)

  青年交往是各国交往的重要方面,青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好青年力量,要在理解青年文化主体性基础上,把握好其价值,并构思好以青年文化主体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青年文化主体性的价值

  文化与人类命运的关联体现于人类的历史征程中。青年能否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性,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青年文化主体性的价值也被赋予独特的时代内涵。

  在时代与现实中发挥青年文化主体性的价值内涵。从时代背景看,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年必须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元化发展特征显著,青年对于中华文化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表现和贡献更加自信、自豪、自觉。在人工智能、数字时代背景下,青年在发挥文化主体性中应该具有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学习和吸收其他优秀文化资源,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来扩大文化视野。从现实角度看,文化主体性是青年重要素养之一。青年的文化主体性素养体现在文化自信、文化责任和文化能力上。在文化自信上,青年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自信。在文化责任上,青年应该具备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应有的文化素养。在文化能力上,青年应该具备文化创新的能力素质,追求新思想、新领域、新技术,构建新的文化生态。

  在胸怀天下中发挥青年文化主体性的价值内涵。首先,胸怀天下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凝心聚力的客观需要。孕育于家国情怀之中的胸怀天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在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文化强国建设实现文化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文化基础。为此,我们需要以胸怀天下来强化人们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人们的文化主体性,以强大的文化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胸怀天下是培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大任青年的题中之义。新时代青年有着高质量的发展条件和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也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被寄予厚望。新时代青年不仅是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中坚力量,而且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为此,要把厚植胸怀天下这一情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必修课,砥砺青年勇于担当文化责任,让青春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绘就灿烂篇章。

  以青年文化主体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青年文化主体性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有着重要价值,为此,我们可以从方向、信仰、动力和方法方面探索如何发挥青年文化主体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第一,辨析西方错误思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正确方向。辨析西方错误思潮,就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青年头脑,提升青年对西方社会思潮的鉴别力,揭露披着学术外衣的政治图谋。要正确看待“躺平文化”、享乐主义、泛娱乐化等非主流文化,时刻保持对文化使命的热情。要摒弃自我中心主义和排外主义,不断学习、借鉴和运用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积极构建文化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正确方向。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坚定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普适性。青年要发挥文化主体性,就必须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加强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按照“学习——认同——再学习”的思路,使青年从理论知识、情感认同、实践要求等方面全面、深入、持久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知识方面,青年要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全面把握;在情感认同方面,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类历史观,培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向上心态和乐观精神;在实践要求方面,青年要科学认识和对待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自我责任教育,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化内生动力。自我责任是发挥文化主体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原动力。加强青年的自我责任教育,在“自我凝聚”中厚植胸怀天下这一情怀,由内而外地担当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责任。当今世界是一个利益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其治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担当。为此,青年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积极参与文明交流互鉴。

  第四,坚持青年的文化主体性实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学方法。发挥文化主体性的关键在于青年。青年的文化主体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青年可以结合自身兴趣,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来了解世界各国历史和体验世界各国文化,增进青年对世界各国文化的认知。如:积极参与“汉语桥”夏令营、亚非青年联欢节、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等活动。同时,坚持青年的文化主体性实践还需要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文化的背后是心理,心理是文化的表征,青年社会心态为巩固青年文化主体性提供心理能量。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用责任感召青年的历史经验研究(23DJ12)”阶段性成果。】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