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共绘当代中国文化长卷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06-05 14:00:09 浏览次数: 【字体:
  【一线讲述】

  编者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

  一年来,社会各界纷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举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纷纷走进人民群众心中。今天特别推出专版,展示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生动景象。

  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讲述人: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 刘国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考古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和阐释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获取考古资料最重要的途径,过去一年的田野考古工作成就斐然。

  我们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和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都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新石器时代考古也成绩显著: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重要发现,为探讨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考古实证;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新发现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江苏常州寺墩遗址初步判断是与良渚古城相类似的文明中心区域。商代考古亦硕果累累: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具有兆域性质的商代高等级贵族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是近年来商代方国考古的重大突破,揭示出商代晚期陕北地区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此外,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取得重要成果;位于水下1500米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明代沉船遗址的发现,则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

  在做好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对发掘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2024年5月,由中国历史研究院编著的《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出版。这本书通过对史前至历史时期考古材料的系统梳理,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重大项目”。这是目前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最前沿的学术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以多种形式,交流、研讨、总结考古各领域的工作。最近,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全国22家考古文博机构举办的“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隆重开幕,利用考古发掘出土丰富的龙文化主题文物,构建起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的历史,并以此视角实证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

  新的考古发现总能带来新的收获,并能不断更新已有的学术认识,这是考古学科的魅力所在,也是推动考古学科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新的考古发现材料,深入、系统、全面阐释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新时代考古文博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们将不断努力。

  以史为鉴谱就昆曲新篇

  讲述人: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 邵天帅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精髓,我们致力于把古典戏剧文化的精粹创新性地呈现出来,推出了“观其复”系列作品。

  “观其复”名出《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本义是为万物相并发作,我乃观其复归,找寻事物之根本,繁茂之源头。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着“正本清源,以史为鉴,以实为需,两相并行,谱就新篇”的创作理念,以今古相合为总题,在复其旧观的传承中淘沙沥金,又兼具创新,撷采时代特质注入其中,让古典与现代的碰撞激起古朴而雅致的浪花。

  “观其复”首演至今,已经推出了《怜香伴》《玉簪记》《金雀记》《墙头马上》《望江亭中秋切鲙》五部剧目,演出逾百场,且常常一票难求。“观其复”昆曲文化的打造,为热爱古典文学戏曲的观众带来了福音,不仅能欣赏到远方归来的古典之美,更融合了当下的注解,拣沥金沙、并粹珠玉,让昆曲艺术在当今舞台上异彩绽放。

  “观其复”的创作中,最大限度复原了古代“工尺谱”所记录的唱腔,以原著的文学体例作为艺术呈现的模板和标准。虽然对剧本有所删减,但极尽所能地使用原著里的词曲,且曲牌也严格按照提示曲牌进行套曲,个中扮相也都在故宫出版的升平署造像图中找到过出处。然而,“观其复”并不只是“外在”与“表象”的复原,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回归。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宝贵财富。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观其复”系列便是践行了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在复归旧貌、深挖传统的基础上,提炼出最精华的“新”,这种“复古”并非趋同于前人。而是在展现正统雅正,彰显昆曲底蕴的同时,呈现出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理性思考。观众在“观其复”系列中,不仅能够目睹古典戏剧文化的传统精粹,比如古朴的表演、唱腔、伴奏、容妆等,更能感受到与时代同行,契合当下审美趣味的艺术理念。

  今天,昆曲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美学的典范。为了吸引更多青年观众,我们在每部“观其复”的创作中,都会推出一首主题曲,用当下最热的国潮音乐讲述曲中的动人故事。这些音乐也在各大网络音乐平台同步推出,有很多观众因此与昆曲结缘。

  我们还主动适应互联网传播趋势,首次提出了“网戏”的概念,将“观其复”版的《望江亭中秋切鲙》与直播、短剧进行嫁接,聚焦主线内容,把原剧浓缩为28分钟的“网戏”。“网戏”借助影视表现手段,将昆曲舞台的节奏按照影视快节奏的特性拆解,展示舞台呈现中容易被观众忽略的表演细节,于细微处展示这部流传700多年的剧作精华。

  未来,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创作更多“观其复”作品,为昆曲的复兴拓展一条别具匠心的发展道路,让600年的昆曲在当下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人文互鉴中促文化繁荣

  讲述人: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姚睿

  追求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内容。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以此为契机,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上积极作为,多部中法相关剧目陆续上演。

  保利剧院引进多部热门法语原版音乐剧、音乐会等,让观众在家门口,也能听到纯正的法国之声,感受中法联合的文化视听盛宴。

  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陆续在长沙、武汉、南京、宁波、深圳等地开启巡演。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用别样的方式呈现出一位个性十足的音乐天才莫扎特,讲述他去往欧洲寻找新生的旅程。《巴黎圣母院》这部音乐剧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的传世经典,是一部以“命运”织就的波澜壮阔的悲壮史诗,全剧没有一句对白,是典型的“一唱到底”式音乐剧。法语音乐剧从本土历史和文化出发,寻找创作灵感,并以浪漫、奔放、写意的姿态呈现在舞台之上,引发中国观众共鸣,促进中法文化的深入交流。

  在引进法国演出团体之外,保利剧院公司也积极促进我国优秀剧目“走出去”,搭建中法艺术文化沟通的友好桥梁。

  保利联合出品的舞台剧《悲惨世界》目前已完成北京、沈阳、无锡、长沙等国内多地巡演,今年11月2日至3日将受邀赴法,于法国国家人民剧院演出。这部剧目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代表作,集结了中法两国的实力团队和优秀艺术家,邀请了欧洲著名导演让·贝洛里尼执导,由演员刘烨领衔主演,获得各地观众大量好评。

  由保利联合出品,王亚彬导演的舞剧《西游》于今年5月一同开启中法两国巡演。舞剧由中、法主创团队联手合作,围绕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西行取经”故事内容展开。舞台突破传统舞台布置,通过光影技术来展现故事中的大唐、西域、奇幻、神话等的场景,还原大家耳熟能详的磨难经历,体验穿越历史的观赏感。

  这两部由保利联合出品的剧目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让法国的观众在剧院这一全新的形式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愿意深入“走进”中国。

  未来,保利剧院公司将继续以剧目的形式促进中法两国的跨国交流,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让文化记忆鲜活起来

  讲述人:湖南常德市经投资管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毅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考察了常德河街,对常德河街传承历史文化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常德河街,是刘禹锡、杨嗣昌、沈从文笔下繁荣兴盛的大码头。2022年,常德河街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作为河街管理者,我深知河街不仅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新地标。让这条古街焕发活力,让常德河街的文化记忆鲜活起来,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查阅历史文献、走访当地老人,搜集了大量关于常德河街的历史资料。同时,我们还邀请木雕、麻质画等领域多名非遗传承人入驻河街,展示和传承常德非遗,让非遗进入大众视野,在现实生活传播得更广。

  古色古香的街区,麻石铺就,秦砖汉瓦,琉璃飞檐,吊脚临水,轻舟泊岸。夜晚降临时,码头边钟鼓奏乐,曼舞轻歌,江中画舫穿梭,桨声灯影。街上各式经营,游人如织,游走其间,仿佛步入了沈从文笔下的常德河街……

  现在的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里,常德丝弦、汉剧高腔、花鼓戏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现场座无虚席,掌声、叫好声接连不断。游在河街,吃一碗米粉,品一碗擂茶,也成为游客朋友及常德市民的“美食标配”。

  今年“五一”小长假,常德河街街区火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我们打造了“中华战舞、国风之仪、民国风情、指尖艺术、国潮荟萃”五场活动以及一个“春秋大舞台”,游客探访古街时,不仅能沉浸在街区的古韵中,还有能拥有趣味的游玩体验。

  如今,常德河街已成为一个“活”起来的文化记忆。如何将“河街火”转化为“经济火”,这些都是接下来需要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共绘当代中国文化长卷

观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内参观珍贵文物。新华社发

共绘当代中国文化长卷

甘肃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简牍。新华社发

共绘当代中国文化长卷

游客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景区观看表演《霓裳羽衣舞》。新华社发

共绘当代中国文化长卷

观众在河南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尚文超、李韵、龙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虹雨)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3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