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毫墨显臻妙 雅韵传今朝——记“明代吴门文人的书画世界及其雅玩”展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11-02 14:00:12 浏览次数: 【字体:
  【带你一起看大展】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地区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历来是文人、学者、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与精神寄托。明代中期,以“明四家”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为代表的吴门书画艺术,在近两百年里共同影响着江南的雅俗之变。

  近日,“能不忆江南——明代吴门文人的书画世界及其雅玩”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展出,共有书画作品64件及文房器物20件参展。

  温文尔雅的画作

  一进入展厅,淡雅的青色主题和曲径通幽、意境古朴的展陈设计,瞬间将观众带回了数百年之前的风雅意境之中。

  “明代文人画主要流行于士人阶层,与文人文化紧密相连,文人画家往往拥有文学家、书法家等多重身份,反映了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追求。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文人文化。”本次展览策展人易东华说,“吴门像是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士’的群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意境、气韵,注重笔墨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这种风格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创作理念。”

  本次展览分“与君同坐”“万毫臻妙”“停云模楷”“繁花夺目”“其获我心”五个单元,其中以“明四家”为核心。参展时,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明代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和士大夫阶层的艺术追求。

  展馆中文徵明的《梦樟图卷》颇受观众喜爱。这是一幅受胡原东所托为其父亲所作的追思之作,文徵明使用“干笔”技巧来刻画盘根错节的古树,生动地展现了岁月的痕迹与自然的力量。画中的水源清澈,与古树的粗犷相映成趣,水中行舟之人,便是胡原东的父亲。整幅画注重情境的营造而非形象的刻画,强调意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另一幅唐寅的纸本设色画作《空山长啸图》,也同样引人瞩目,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山涧峡谷中行吟的场景,山石坚硬凝重,笔墨润泽,同样寓情于山水,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笔墨融合的书法

  本次展览中,明代文人的书法墨宝也是一大“重头戏”。“书画不分家”,“吴门”艺术家们对书法的理解,同样影响着画作的艺术表达。相比前人,明代文人强调水墨的表现力和线条的运用。水墨画有简洁、淡雅和意境深远的特点,并在技法上有所创新,如干笔、湿笔、皴法等。这些技法的运用,使得文人画在表现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时更加生动和传神。

  祝允明的草书《后赤壁赋》,重新倡导北宋尚意书风,并上承唐人狂草之路,展现出强劲的笔势,书写时纵情挥洒,但又不失章法,能够收放自如,强调神采为书法艺术的最终归宿。

  而文徵明和祝允明的《四体千字文》,也是一件难得的佳作。这幅作品包含了四种不同的书体:祝允明书写了真书和草书,其真书端庄秀丽,草书则奔放流畅;文徵明则书写了篆书和隶书,强调书法线条的表现力,认为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疾徐粗细可以表达各种情绪,如行云流水的和畅、奋笔疾书的悲愤等。这使得书法不仅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成了一种审美对象和私人情感的寄托。

  “这些书法的修养,让艺术家在绘画中也追求线条的优雅质感,培养出了一种新的审美。”易东华以沈周的《墨松图》为例向记者介绍,“这幅画以润泽沉厚的笔墨描绘了松石,简练地皴勾出山石,淡墨积色画出松鳞,松针则用劲挺的细笔刻画。整体上注意到了松树的透视关系,分出浓淡前后,密而不乱,也反映出了当时文人阶层追求高洁、豁达的精神状态。”

  宁静致远的精神

  “每一位文人墨客手中的笔所描绘叙述出来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真是忍不住来回观看”“打算‘二刷’,与古人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观展过后,游客们在社交平台上对这场艺术盛宴赞不绝口。

  “在当今时代重新思考古代文人作品的文化价值,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启发。”易东华表示,书画记录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趣味,也反映出当时读书人淡然、旷达、克制的心性和修养,“希望大家来到美术馆,能够感受古人这些‘画外功夫’和精神状态,并有所收获。”

  沈周的《椿萱图》《雪窗高士图》,仇英的《九歌图》册页,董其昌的《仿北苑山水》、陈道复的《清江帆影图》、徐渭的《瓶花图》《竹石图》……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吴江博物馆等七家博物馆。如此联合展出的形式与规模,在粤港澳大湾区实属罕见。

  “我们希望以个案研究的方式,系统梳理江南不同区域文化现象,形成何香凝美术馆‘地域文化及艺术’的系列研究展。此次的吴门书画及雅玩特展可视为多年来系列专题展的‘总结’。”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告诉记者,“群星闪耀”的吴门,不但在文化艺术上承宋元,而且影响至今,依旧值得追忆。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8日 09版)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