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教育扶贫的诗意赞歌——观电影《阿莫阿依》有感‖陈蓉
教育扶贫的诗意赞歌
——观电影《阿莫阿依》有感
陈 蓉
我对《阿莫阿依》的喜欢,从刚领到单位发放的电影票就开始了。
狭长的票面上,一个高高瘦瘦的姐姐左右手分别轻搂着妹妹和弟弟,三个衣着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人都笑靥如花;身后连绵逶迤的群山上,有一句诗意且充满哲理的话——“纵使花期已迟,也要热烈绽放”,令我对这部影片充满了期待。
提前到达了泰和青年城3楼的横店观影厅,等待着影片的播放。
跟随电影的镜头,我走进了主人公的生活场景——
彝族女孩阿莫阿依的家庭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结构,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并照顾孩子。家庭的贫穷和生活的重担,迫使阿莫阿依没读完一年级便选择辍学,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看到她每次奔跑着回家照顾弟弟,我流下了辛酸且心疼的泪水;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她的坚韧和勤劳。
《阿莫阿依》剧照(峨眉电影集团 供图,图源:四川在线)
影片中,阿莫阿依具有令我深感震撼的的亲情和责任感,她的辍学并不是因为家庭的极力反对和外界的强烈阻碍,而是出于她对辛劳母亲的体贴和对弟弟的爱。看着弟弟的书包,阿莫阿依眼中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弟弟的书本,让她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她给弟弟辅导一年级功课的同时,也在默默等待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国家提出“控辍保学”方针,扶教工作队走进她的生活时,阿莫阿依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在扶教工作队的帮助下,十五岁的她重新走上了读书之路,并以勤奋和努力,被选进了桐华班,开启了未来可期的学习旅程。桐华班的名字取自当地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珙桐花。而阿莫阿依,就像那迟开的珙桐花,虽然花期较晚,但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在桐华班,阿莫阿依遇到了曾经相亲的男孩——吉克布格,两人在互帮互助中砥砺前行。阿莫阿依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帮助吉克布格辅导功课,更在思想上实现了蜕变。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成为一名光荣的老师,为自己家园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一转变,是她从被拯救者到拯救者的华丽转身,也是她人生价值的最终实现。
我喜欢这部影片真实而质朴的叙事风格,让我仿佛置身于小凉山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亲身感受着彝族人民的坚韧与希望。
我觉得这部影片不仅是在讲述关于阿莫阿依成长的励志故事,更是在反映教育扶贫深刻内涵的现实意义。通过阿莫阿依的求学之路,我看到了教育扶贫工作在小凉山地区的艰辛推进,以及它给当地孩子带来的巨大改变。阿莫阿依与弟弟妹妹求学的故事,是无数彝族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缩影,也是教育扶贫工作成效真实而生动的体现。
《阿莫阿依》剧照(峨眉电影集团 供图,图源:四川在线)
我喜欢影片诗意化的叙事手法,使得影片在传递教育扶贫主题的同时,也带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片中那细腻而诗意的镜头语言和珙桐花开的唯美画面,让《阿莫阿依》成了一部充满诗意美的电影;影片中小凉山的山水景观、洒水欢庆等民俗风情,都被赋予了浓郁的艺术色彩;尤其是阿莫阿依在山间奔跑的镜头,既是对她个人成长的象征,也是对彝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我喜欢这部充满诗意的教育扶贫影片传达出的深刻哲理——
“纵使花期已迟,也要热烈绽放。”这不仅仅是一句充满诗意的宣言,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勇敢地绽放自己的美丽,无论早晚,都不负此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朵花会因为迟开而失去其价值,正如没有哪一个人会因为错过某些时刻而失去其意义。让我们以阿莫阿依为镜,学会欣赏每一个阶段的自己,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即使花期已迟,也要以最热烈的方式,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影片暂时观止,但教育扶贫未止,诗意赞歌也将继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 蓉(女,笔名:荷颜。四川南充人,高级教师,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文艺签约会员,渌水诗社社员。曾获得征文比赛全国一等奖,南充市特等奖,多篇作品在报刊及多个新媒体平台发表)
配图:方志四川
图源:四川在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