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舞出东方魅力 传承文化之美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11-15 14:00:12 浏览次数: 【字体:
  【观察者】

  作者:郭跃、刘明新(分别系中央民族大学助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不久前,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舞姿奔放和气势豪迈的非遗舞蹈英歌舞赢得了中外观众赞叹。为世界呈现英歌舞演出的青年人,用自己矫健的舞姿、青春的激情以及发自内心的热爱,让中外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舞蹈的非凡魅力,诠释了东方艺术的肢体之美、中国文化的内在之美。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多样,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舞蹈项目灿若星河。这些舞蹈来自民间、走过历史,凝聚成岁月之歌、民族之魂、自然之灵,是维系社群关系的纽带,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象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多非遗舞蹈项目的功能和场景发生了改变,静态保护不能解决非遗的保护和发展难题,只有创新传承,才能让古老的非遗项目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

  众多青年非遗传承人身体力行地进行了大量尝试,例如:推动艺术嵌入社区发展、推动非遗走进校园、拍摄内容丰富的互联网剧等,通过开拓线下和线上舞台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关注非遗舞蹈项目。同时,他们还积极在舞蹈剧目设计、舞台服装道具等方面创新,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贴近现代生活、满足现代人精神需要的新作,让一个个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他们对非遗舞蹈的热爱,是丰富自我、探寻文化之根的过程。非遗舞蹈经历岁月洗礼,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舞蹈样式,一招一式都蕴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青年人的热情,敦促他们既要向老师父学习招式,也要向老前辈请教蕴含其中的理念。传承非遗舞蹈的青年人,从热爱的充分表达到技艺技巧的精准掌握,再到最终成为非遗守护人,日复一日的练习,让他们经历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淬炼。例如,英歌舞的青年传承人在学会人物装扮和动作、在举手投足间表达英雄气概的同时,也理解了舞蹈背后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文化意义。

  他们对非遗舞蹈的执着,是美化社区、丰富地方文化的动力。不少中国传统民间舞蹈是有地方特色的群舞,根植于地方文化,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是当地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每一个非遗舞蹈的青年传承人都曾体验过舞蹈带来的乡土温情和欢乐,他们也希望通过提高社区青年的参与度,让祖辈传下来的舞蹈可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很多青年非遗舞蹈传承人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用近距离演出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培养出一批热爱非遗舞蹈、积极参与非遗舞蹈演出的“票友”和稳定观众,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参与非遗舞蹈传承的过程中,形成共同话题,加深了解、拉近关系、增强互信。青年非遗舞蹈传承人还积极开展进校园活动,定期走进中小学进行展示和举办演出,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成为他们日后返回家乡、建设家乡的文化源泉。

  他们对非遗舞蹈的创新,是追寻至美、融入世界舞台的尝试。非遗舞蹈的青年传承人,不仅拥有旺盛的精力和开放的心态,而且具备快速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敢于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与创作形式。很多非遗舞蹈的青年传承人借助现代科技,尤其是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制作了大量高质量的非遗舞蹈节目,例如佾舞、傩舞、舞狮、舞龙等,通过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的走红,帮助传统舞蹈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青年群体对世界和社会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能够更敏捷地捕捉时代的文化需求。非遗舞蹈的青年传承人,凭借敏锐的文化嗅觉和开放的心态,创作出与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让传统舞蹈在当代社会中迸发出新的活力,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非遗舞蹈不仅是形体美的表达,更是文化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的传承,我们得以触摸历史、亲近民族文化。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非遗舞蹈在现代生活中的复兴,既是对过去的尊重与敬仰,也是对未来的承诺。非遗舞蹈重新回到观众面前,让传统文化突破了文物或典籍的静态展示方式,以一种更鲜活、可以接触到的方式进入现实生活。这一切都有赖于青年传承人的大胆实践。

  非遗舞蹈青年传承人的热情,源自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乡土社会的深情厚谊;非遗舞蹈青年传承人的责任,在于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非遗舞蹈青年传承人在实践中所展现出的创造力与坚持,值得更多人予以关注和支持。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非遗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应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共同耕耘这片充满魅力的文化沃土。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以及文化团体都应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播工作,为青年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创作空间和展示空间,通过设立非遗专项基金,开设非遗文化课程,打造非遗文化IP,鼓励非遗舞蹈青年传承人开展更多的活动,产出更多的作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期待更多青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非遗舞蹈,通过观看、参与、分享等方式,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我们的文化故事,为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贡献出一份力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这些承载民族记忆的艺术形式历久弥新、代代相承。

  (本期选题支持:张锐 唐一歌 李洁 徐鑫雨)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12日 12版)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