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资治】余永定: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空间打开 地方政府应抓紧时间准备和申报“两重”项目

作者: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来源:川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5-01-17 12:46:23 浏览次数: 【字体:

余永定: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空间打开

地方政府应抓紧时间

准备和申报“两重”项目

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图片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五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观点】

●前所未有的强烈政策信号表明,2025年中国政府将实施“超常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执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时期,地方政府尤其应该改善营商环境,继续积极招商引资

●建立政府投资基金,执行产业政策同时发展传统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对四川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目前最该做的事还包括提振企业家的信心和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化债是用显债置换隐债,是“借新还旧”。这种调整可以让地方政府把省下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岁末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相关会议,重点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四川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及干部群众如何掌握重要部署的关键信息,领会内涵要求?围绕2025年经济形势,近日川观智库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十五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余永定。

2025年将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川观智库:结合近期国家层面召开的各种会议,怎么看2025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基调?

余永定:自2012年以来,我国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出现调整端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分别于2024年9月24日、10月8日、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接连向市场释放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重要信号。2024年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公开表示,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些前所未有的强烈政策信号表明,2025年中国政府将实施“超常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年应该会推出落实执行的具体计划,如“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政府财政赤字率和国债、地方债和专项债的发行规模等。

川观智库:2024年中国预计可以实现全年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您对2025年经济增长怎么看?地方政府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余永定:2025年,国家要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地方政府来讲,要做准备的事情应该不少,特别是应抓紧时间准备和申报本地的“两重”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根据政府的化债新政,尽量减轻隐债和显债的还本付息负担等。在执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时期,地方政府尤其应该改善营商环境,继续积极招商引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引导本地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例如,提供必要的补贴、优惠贷款促进本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以某特定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形成尽可能完善的产业链。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研究环境吸引科技人才,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尽可能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除实体经济外,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发展创投市场尤为重要。

新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薄弱环节,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投资基金主要分为产业投资类基金和创业投资类基金。前者的目的是推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后者的目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四川是工业大省,由于其工业基础和地理位置,在中国产业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建立政府投资基金,执行产业政策同时发展传统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对四川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除争取把握和适应新的“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之外,我认为对地方政府而言,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还包括提振企业家的信心和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使企业不但想投资、敢投资,而且自觉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

化债是在隐债显性化的基础上用显债置换隐债

川观智库:2024年11月发布的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四川各级政府该如何看待?

余永定:截至2023年末,中国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在最近加力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债被放在最突出地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及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地方政府要清楚,化债既不是偿还也不是核销债务,而是在隐债显性化的基础上,用显债置换隐债,是“借新还旧”,是推迟债务的偿还时间。一揽子化债措施是对2018年以来的隐债“清零”政策的调整。虽然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直接刺激作用,但这种调整减轻了地方政府还债负担,地方政府可以把省下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川观智库:您说过“防止出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非常必要的,但化债不应该制约经济增长”“预防道德风险是正确的,但不应该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为什么这么讲?

余永定:财政部根据债务率(注:政府债务余额与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数据,将债务风险分为红(债务率≥300%)、橙(200%≤债务率<300%)、黄(120%≤债务率<200%)、绿(债务率<120%)4个等级,风险依次由高到低。

这一划定对地方政府发债进行投资和改善民生形成巨大制约。债务率过高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没有能力偿还,但全国各个省份的情况千差万别,“过高”的标准应该是不同的。如果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不首先还债就不能搞投资”的思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问题,必将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从而让财政状况恶化。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部分地方政府滥建楼堂馆所、地标建筑之类浪费资金,某些地方的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增加财政负担,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2024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禁止类项目清单,将完全无收益的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除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以外的房地产开发,主题公园、仿古城(镇、村、街)等商业设施和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发布这样的“负面清单”是十分必要的,地方政府应该认真执行这一“负面清单”。

来源:川观新闻

撰稿: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来源: 川观新闻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