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杨明强 ‖ 为“风月同天”点赞!

作者:杨明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2-04 09:20:22 浏览次数: 【字体:

据官方媒体报道:2月1日下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给我国湖北高校捐赠了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线体温计。很有意思的是,在打包物资的纸箱上,除印有两国国旗和“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外,还有一行颇富文化底蕴的小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八个看似不同寻常的汉字,一下子引起了全国网友的极大兴趣。原来,这里暗含一个流传了1300多年的历史典故,一段中日友好的千古佳话。

据历史典籍《东征传》记载:早在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就力主对华友好,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偈子(佛教之诗歌)。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决心东渡弘法。当年,年过55岁的鉴真法师一叶孤舟,颠沛流离,痴心不改,先后历经10年的海上磨难,在公元753年,通过第六次东渡,才终于成功。上岸后,已年过65岁的鉴真大师,朝乾夕惕,殚精竭虑,悉心传播了大唐各类文化脊髓达10年之久,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公元763年6月6日,鉴真大师在日本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之后,又被日本人民尊称为“天平之薨”,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最高峰。

千年之前,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召唤着鉴真大师东渡弘法;今天,日本友人又将这八字名言印在救援物资上抗击瘟役。能在捐赠物资纸箱上活用这一动人典故,简直是太贴切不过了。

日本友人这一知恩图报、诚意救援的善行义举,令人感动、钦佩;对于他们能将学来的中国汉语优雅妙用,我们也深感心悦、折服。因为,这八个字的背后,正是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文脉相通、友谊深厚的历史见证。因此,我们应为日本友人的这一举措深情点赞!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域”即地,地对“天”,“山川”对“风月”。山与川,都在地上,依附于地。一个国度的山川,不可能跑到另一个国度;而天上的清风、明月,则不受此局限,都可共同看见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山川虽有界,属于不同的国家,但风月却无界。其引申意义在于:灾难面前,大爱无疆,我们与你们同在而风雨同舟。这样的情景,不正是“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的和谐境界吗?也不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吗?

公元759年,71岁高龄、双目失明的鉴真大和尚在当时日本的首都——奈良,一手创建了唐招提寺(图片来自网络)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我国唐代的文化和经济,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因为遥遥领先,而被誉为“大唐盛世”。经历过大唐文化的浸润,同属东亚儒释文化圈的日本,后来,除了存在变异的军国主义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印记以外,日本民族在讲诚信、知感恩等方面,在地球村里,还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就事论事,日本民众的素质和品德,还真值得我们国人学习。

总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她凝聚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千年情谊;2020年,为武汉送来救援物资,正是千年佳话在今日的生动再现。“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在此,愿古代先贤的美好心愿一代代传承下去,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兄弟情谊继续友好下去。

2020年2月3日庚子年正月初十

作者简介:杨明强(晓风皓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四川省教育招考部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明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