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元‖梦回吹角连营甘当军中“仙人掌”——评军旅新生代诗人王小明和他的诗
梦回吹角连营 甘当军中“仙人掌”
——评军旅新生代诗人王小明和他的诗
唐雪元
新世纪以来,军旅诗歌的发展依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上世纪90年代所形成的落寞生存特征在这个阶段继续延续着并且变得更为凸显、醒目。如果说“落寞”是新世纪军旅诗歌的一个刺眼的关键词,那么另一个关键词“坚守”的出现,则赋予了军旅诗歌一种可贵的品质。这其中,军旅诗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诗人,比如说王小明之类。出生于90年代的他们既没有太多的历史重负,也没有过多的现实磨难,他们更多时候是源于自身生命感觉去理解世界、现实、军队乃至军人生活,在艺术储备方面也拥有比前辈更为丰富的营养资源。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军旅诗人王小明(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王小明是一位新生代的青年军旅诗人,曾就读国防科技大学,也曾上榜2015年十大新派作家诗人排名榜。作品散见《解放军报》《国防时报》《军嫂》《青年文学家》等报刊。著有合集《中国诗歌大观(2015年卷)》(白山出版社),《那一夏》(四川民族出版社),人文历史地理合集《品读织金》(中国文联出版社)。
“明”者,其本义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照也”,后延伸出照亮、点燃、公开的、天亮等含义。
人如其名,王小明的确是一位活得光明磊落,为人处事有始有终、有所担当的“明亮”人。比如从军,他以诗记之《军装》:“……转身抚摸你的脸/07式常服/像鱼儿游翔海底……/此刻 我的心在颤抖/胸膛像中枪一般被秒靶十环/让我再一次拥抱你/我最挚爱的军装”,既是面对现实,也是心怀理想。我以为这是他给自己塑造的一个理想的军人形象,而这个形象的核心是什么呢?表面的描摹要简单得多,而核心的表达就困难了。然而,王小明的另外一首诗,则替他透露了心迹向往,这首诗名曰:《仙人掌》。他在这首诗中,这样写道:“长在沙漠里/毫不起眼/像刺猬一样/穿着厚厚的刺衣/没有茉莉浓郁醉人的芳香/没有玫瑰千娇百媚的外表/没有参天之树威武不凡的身躯/他默默无闻/贡献着自己的不平凡”。
说心里话,我是看到这首诗后,才从心眼儿里开始认同这个与仙人掌同心同质同品的战友的——拥有如此之情怀,爱写诗的他,自然也就毫无疑问配写诗,并且肯定能写好诗。
为什么这样肯定呢?因为“没有茉莉浓郁醉人的芳香/没有玫瑰千娇百媚的外表”,生在“沙漠中的仙人掌”被王小明视为励志与践行的榜样;尔后是“默默无闻/贡献着自己的不平凡”,这又是可以与上句等量齐观的、惟此惟大的首当其冲之事。
这位青年才俊以诗概括自己理想的一生,且概括得这么干脆、利索,凝心聚魂,使我不由得仰望之至。斯志之美之宏,实为我望其项背而汗颜之。
同为军人,也同样一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可我此前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这棵仙人掌要怎样活,怎样做,真该好好谢谢王小明,他让我一下子清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工作生活的姿态。看来我的判断不错,从他的诗中,我看到了他人生每个阶段的初始,都留下了诗的标记。他是一位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学习的人。这样的人,我喜欢,一如我喜欢他的这首诗。
王小明的诗作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其中确有不少上乘之作。如《打靶》《生命的天空》《远眺》《又过年了》《夜,是我一个人的坚守》等等。这些诗作中不乏雄风之句,如:“枪声响起/如震天雷/天空/草地/训练场/95-1/挎包/水壶/小马扎/砰/扣动扳机/正中靶心/十环”,殷切之情的流动中有军人尚武崇武的升华与提炼,把军人的铁骨柔情刻写得如此荡气回肠,又如:“把一颗男儿的雄心/从水村移植到远山/思念苦时/便将思念托付给梦的船/寂寞浓时/就把浆声折叠成纸莺/最好在山的极顶/种一棵消息树/让望乡的马/一日打一个来回/然后再用三角邮戳/印一个长长的吻” 。
海防军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再如对母亲与自我的描写:“又过年了/娘,儿想您/高山雪地的笔墨/写满魂飞梦苦/娘 您好吗?/重重关山/高不过/您站在门口盼儿归的身影/层层风雨/挡不住/您呼唤儿的声音/盼望日出的故事/如同油灯噙着泪花/水井脸盆里佝偻的夕阳/老黄历中的节气/在炊烟中和着汗泥/把您满身涂成尘黄/山压苍了您/水濯老了您/而您唯一的庄稼/苦难一生的收成啊/却站立成高山哨楼上/一棵挺拔的白杨”,素写照片上的情景,于自然之中用文字留住了时光,令我灵犀一闪,看到一种生命的经历,熟悉又陌生,其中之情让我感动。
“祖国,赐予我一双飞翔的翅膀/我愿携着冬天的风雪飞驰/我愿携着夏天的雷雨飞驰/为祖国和人民战斗/我不仅播下希望的诗篇/我更要经历寒霜与酷暑/无数峥嵘岁月/铸造光辉历史”,诗中,一位矢志追梦强军、勇敢智慧的英雄战士形象呼之欲出,读后让人为其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而感动。诗句虽质朴但却荡气回肠,让人从中能够切实体会到诗人那熊熊燃烧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军旅著名女作家张子影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许多人眼里,战争已经远矣,往事如黑白底片,虽有显影,但已褪色。和平日久,今天的我军,除了追忆与怀念、回顾与总结,如何完成对英雄情怀的召回与唤起?”在王小明的这首《生命的天空》里,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举起右拳,放在耳边,誓言铮铮,是军人给祖国和人民的承诺(廖键 摄,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同样,王小明写得很本质,排除了表面化的意象组接,直抒心臆,写得极其雄壮和大气磅礴;而自己与之战斗的心态与无畏,也跃然纸上。在我看来,这就是抓住了诗的本质的推动力,是以情感与意象在精巧凝练的语言中机智地腾挪的必然结果。诗歌并不是分行的散文,而是在本质的推动力的造化之中浑然天成的,它需要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当然更需要修辞与字词的功夫。王小明是一位具有成为优秀诗人潜质的军人。当然,他仍须努力,这努力包括努力生活、努力担当、努力奉献,加之不懈地奋斗。
曾为军人,我与王小明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想到家国天下、父老乡亲,把“他者”的生存与福祉变成自己“忧思”的生命天职。毫无疑问,这种忧思的担当是崇高的。但也要警惕,即警惕那种居高临下的,甚至是大话连篇的、空洞无物的表达。在过往的军旅诗中,这种“假大空”的表达流泛成了一种“病态”,我们当严防之。
“不因为位置的改变而媚俗,也不因花儿的微小而猥琐。”我希望,我与王小明一样,能以“桂花精神”共勉,好好读书,好好写作,好好作诗,使自己今后的每一首诗歌,都如我们所愿那样,是上乘的、得人心的好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雪元(笔名湘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国防时报》社记者部主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