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齐国樑 家政教育是门大学问

作者:王永颜 戴建兵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04日 07版) 发布时间:2020-05-04 16:56:04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王永颜 戴建兵《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04日 07版)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第十三学级学生恭送校长齐国樑(中)赴美留学合影,其中五排左一为许广平。

西北联合大学课堂表与齐国樑手札。

【求索】

学人小传

齐国樑(1883-1968),字璧亭,直隶宁津县人(今属山东省),我国近代知名教育家、女子师范教育和家政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自1916年担任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起,至1949年8月卸任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致力于女子师范教育长达34年之久,为河北乃至中国女子师范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49年8月,齐国樑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1956至1968年任政协河北省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治 校

1916年,年仅33岁的齐国樑应邀出任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自此,这位留学归国的年轻人,开启了他为女子师范教育执着追求的人生旅途。当时,齐国樑是我国中等师范学校中唯一具有国外学历和学衔的校长,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知识和技能,还把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尤其重视女子家政教育。

齐国樑来校之前,学监是马千里,负责全校教学工作。由于马千里赞成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门入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所以齐国樑继续聘用他协助主持校务。马千里曾在南开中学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既是周恩来的老师(南开中学),又是邓颖超的老师。在马千里的协助下,齐国樑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聘请了一批思想新、学问好的教师。

1929年4月,齐国樑呈请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及河北省政府,增设省立女子家政艺术学院,以培养女子专业知识和技能,救女子教育空疏之弊。是年五月,省政府会议决定在省立第一女师校内,增设女子师范学院。齐国樑担任院长。

一如从前,齐国樑非常重视教师选聘。女师学院会聚了一大批诸如李恩科、钱亚新、李霁野等知名学者担任教职,师资力量雄厚,时人称赞“各系教师都是由新型的、有学术造诣的青年教师作主力,他们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我国学术界的泰斗”。

在课程设置上,女师学院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践和课外活动,在校内建立了先进的化学、食物学、生物学、微菌学、营养学实验室,织染工厂、家庭医院及大规模烹饪室,开辟园圃,增置园艺,设置实习家庭。

厚重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再加上完善的规章制度,女师学院逐渐培育出“诚朴向学、明理守法、不慕虚荣、勤勉合作”的校风。不仅如此,齐国樑还积极创办期刊,《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会报》(简称《会报》),于1916年4月创刊,主旨为“敦厚前后师生之情谊、扶助本校教育之发达”,为女师学生提供了展现文学创作天赋的舞台,涌现了一批文学写作爱好者,这些人有的后来成长为文学名家。

后来,女师学院创办的期刊种类逐渐增多,主要有《女师学院季刊》《朝华月刊》《女师学院周刊》《女师学院期刊》《国文学会》等。正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时任学院英文、国文教员的曹禺写出了《日出》等代表那个时代文化高度的话剧,李霁野则翻译了《简·爱》《我的家庭》《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而许广平、张若名、罗兰、周仲铮、张秀亚、凌叔华等文化名人和近代作家,在校时就是学生学术骨干。

在广大师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齐国樑带领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经历多年发展,成为我国高师教育体系样本和华北地区女子师范教育的中心,是当时全国唯一实施完整女子教育的学府。

决 心

齐国樑在女子师范的办学成就,得益于他丰富的留学经历和对师范教育、家政教育的执着追求。他的父亲齐俊元是当地一位开明士绅。受父亲影响,齐国樑很早就接受新式教育。他天资颖慧,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少年时期便考中秀才,名闻乡里,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高等学堂,学习师范教育,从此与师范结下了一生情缘。

齐国樑曾两度留学日本,对日本女子教育印象甚深。日本当时兴起的家政学科主要开设于女校,它使女生学会科学管理家庭、料理家务、教育子女等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妇女在家庭与社会地位,使妇女顺利走出家庭、谋求独立生活创造了条件。这奠定了齐国樑毕生献身女子师范教育及家政教育的思想基础,萌生了其在中国兴办家政学科的念头。

1921年是齐国樑担任校长的第五个年头,面对师范教育向欧美转向的新趋势,他感到自己留学日本之所学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为此,决定赴美深造。同年,他向教育厅请假,离开女师,只身赴美,踏上三度留学的征程。

1921年,齐国樑已38岁,早已过了外出求学的最佳年龄,但他并未退缩,顽强拼搏,为此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他原本打算到美国直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生院学习,但其在日本获取的学历未被承认,只好选择斯坦福大学教育系的本科教育,重新开始。

在斯坦福大学教育系学习一年后,齐国樑克服年龄、课程、语言等诸多障碍,一年后获取硕士学位,顺利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硕士学位。

在美深造的五年,齐国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特别是重点考察了美国的家政学科,获益匪浅,这又一次坚定了他在国内开办女子家政教育的决心。1926年,本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齐国樑,响应女师要求,返回天津,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齐国樑两度赴日,一度赴美,前后一共花费近11年学习研究师范教育,尤其关注女子家政教育,奠定了其日后从事教育工作扎实的理论基础。赴美期间,他对中国女子家政教育、女子师范教育有了全新认识和深入思考,也坚定了发展女子教育、倡导家政教育的决心。

西 迁

家政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女子教育,或者说母亲教育,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性教育。倡办家政教育是齐国樑一生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1917年,齐国樑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设置家事专修科。他说:“鉴于日本女校普遍注重家事教育,因之日本女子在家庭中担任重要任务,所有家庭中清洁、整理、缝衣、饮食以及教养子女、照顾成人,无不圆满做到,以是家庭健全,社会、国家深受其益……所以回国后,极力提倡女子实用教育!家事教育——除对省立女师课程着重实用外,并于民国七年,设立家事专修科,以培养中等女校师资。”

起初,学校教员缺乏,齐国樑就聘用日本教师,自任翻译,以教授之,“惨淡经营,成绩斐然,凡赴该校参观者,莫弗称之”。

随后在美学习5年,齐国樑进一步深切感到,“欲图女子智能之充实及家庭之改进,尤非设立专科学院,加以研究提倡不为功”。其间,他特地考察了美国学校中的家政学科,对比日本,他的印象是“新大陆妇女工作能力之强,及所负家庭社会责任之重,较诸昔所见东瀛妇女者更高出数倍”,其原因之一,在于家政学科在美国学校中的重视与普及。

为了推动家政教育的发展,齐国樑多次上书当局,认为“鉴于彼邦妇女,做事能力之强,及所负家庭责任之重,皆由于曾受家事教育,智能充实之故。乃思吾国欲图女子教育之发展,及家庭之改进,非设立家事科学院,加以研究提倡不为功”,“增设女子家政艺术学院,研究家事科学及与家事有关之艺术,以图女子教育之改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齐国樑的努力终获成功。1929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成立家政学系,“以造就女子师范及中学校家政教师,并以改善我国家庭生活为主旨”。当时,全国高校中仅燕京大学在1923年设有家政系。

齐国樑借鉴美日妇女教育经验,构建较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使家政系短短几年就彰显出雄厚的办学实力,成为国内培养家政师资的重要基地。1934年,“春季家政系毕业同学8人,竟有十余处争相延聘,由此可见家政学在我国已有蒸蒸日上势”。彼时的女师集聚了单贵我、云成麟、苏吉亨、吴松珍、董善谋、孙家玉、孙之淑、王非曼、罗德司吉(俄)等家政教师,为我国家政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7年国难当头,家政系随女师西迁。西北办学时期,齐国樑一直担任家政系主任。他努力克服物质条件不足等诸多困难,坚持“家庭改善为社会进步之基础,家事教育为普通女子教育之中心”的宗旨,注重正规化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1938年5月,西北联合大学在陕西城固举行开学典礼,据1938年上学期统计,家政系“一年级正生9人,借读1人,旁听6人;二年级正生4人;三年级正生4人,四年级正生4人”。

在齐国樑任系主任期间,家政系积极从事社会教育,分别在陕西城固和甘肃兰州等地建立社会教育和国民教育实验区,开办家事、家教讲习班,向民众普及家事教育。1939年4月,在城固开办家事讲习班,讲授“衣服学”“食物学”“育儿法”“家庭布置及管理”“家庭卫士及看护”“手工”等,由家政系三四年级同学分别担任讲授“衣服学”及“手工”,讲授与实习同时进行。

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又分出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随之分出。当时,由于西北地区文化落后等原因,家政系招生困难,1940年甚至出现无人报名的现象。直到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尽管如此,齐国樑一直在为家政系的发展奔走呼号,寻求帮助。

复 校

从1937年到1946年的西迁办学期间,虽然女师家政系先后与多个院校合校,但齐国樑始终担任系主任,讲授《家政学概论》《家事经济学》等课程,光大和保存我国家政教育的薪火。

1943年,西北师范学院褒奖齐国樑,“抗战后以来,随校迁徙,艰苦备尝,潜心研究,似此终日执教,老而弥笃,良足矜式”。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0月,河北着手战后复员工作。齐国樑从兰州辗转回到天津,以顽强的毅力和信心,不辞劳苦地奔波于陕、渝等地,积极筹备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复校工作。

然而,早在抗战爆发初期,天津“学校中破坏最甚者,为南开大学、女中及小学……其次为省立女师学院,于轰炸之后,又驱使乱民入内行抢,所有残余书物,均被洗劫一空”。抗战期间,“河北沦陷后,各院校先后停办,各项设备被敌人破坏或移去,损失极为重大”。天津收复后,原校址又被国民党军队暂住,虽然多方呼吁,收回校园,但摆在齐国樑面前的是“断瓦颓垣,废墟荒草,徒空四壁的几座急待修葺的楼房”。复校可谓困难重重。

在齐国樑多方奔波和呼吁下,1946年5月,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终于正式复校,为弥补校舍不足,“天津市政府将省府后花园一部,拨借该院作为体育场”。至1947年6月,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基本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设置教育、国文、体育、家政、音乐等五系,学生127人,已渐入正规”。

同时,齐国樑大力呼吁实行教育双轨制,重视家政教育,要求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一方面她们仅可与男子同受教育,一方面她们有自己的教育系统。但是在这种理想的双轨制未成事实之前,唯一的接近的有效方法,就是女子学校的单独设立”。其中,在女师课程方面,齐国樑特别强调,“除应与男子共同修习的科目外,尚应为了她们天赋的特长,为了适合她们未来任务,特别增设家事课程”。在学院的管理上,齐国樑认真召开各种院务会议,商讨学院复校后的各项改革。

智 慧

齐国樑从事教育事业长达30余年,以女子教育为己任,力主创办家政学科,为改革中国之家庭、树立社会健全之基础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也推动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他追求进步,主张男女平等,提倡教育救国,为中国女子教育、女子师范教育奉献自己的爱心和智慧。

日本留学归来,年轻的齐国樑将满身理想和抱负,依托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这块土地,希望在此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在一次演讲会中,齐国樑受托作了题为《女子教育》的演说。

后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会报》将这篇演讲,经齐国樑修订,登载于1917年4月的第三期之上。齐国樑认为,办好女子教育的关键是男女平等,兴办女学尤其紧迫,要求政府和社会赶紧来兴办女学。他说:“女子教育者,与男子教育相殊之教育也,男女之身心必各殊,其天职亦异,故教育之宜于男子者未必宜于女子。同一知能往往在男子为切要,在女子为迂远必也。察其特性、审其天职,因物付物,然后可收改良之结果。”中国女子教育相对落后,而在文明先进的国家,男女教育是并重的,所以中国要向文明国家学习,“男女教育并重”,按女性特点办女子教育。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对女子教育问题存在偏见与谬误,《女孝经》《女诫》等都认为女子卑下,千百年来如出一辙,即男尊女卑。齐国樑则反驳,这种“由男子本位而定女子道德标准”的女子观是极其谬误的。传统旧文化中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女子无才便是德”“夫唱妇随”等腐朽落后思想束缚了女子解放,阻碍了女子权利的获得。而要解放她们,就需要兴办女子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女子素质,使她们获得与男子同样的权力。

齐国樑指出,虽然新社会学校大兴,教育日广,但是女子教育与男子教育相比,远远落后,学校数量很少,亟宜兴办,只有大量兴办女学,培养女性人才,国家才会兴旺发达,国家才能前途无量。

1938年,齐国樑的《实施家事教育与培养家事师资》一文刊登在《教育通讯周刊》上。他就家事教育与女子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家事教师等内容进行了剖析,“家庭改善为社会进步之基础,家事教育为普通女子教育之中心”。良好的家庭可以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这样就可以增加建国卫国的力量。女子天性就是适于家事的,但兴学以来,一般的女生初骛高远,鄙视日常家务,以为这样才是男女平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齐国樑认为,这种现象是违背女子教育宗旨的,他说:“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弃其所应为,而趋其所不当。以至女学日兴,家事愈益废弛,新智识愈普遍,家庭中食、衣、住、卫生、育儿等要务,愈被视为仆役之职责,而不值主妇之一顾。现象矛盾,因果相反,诚大违国家兴办女子教育之初旨。”

而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女学课程,过于普泛。对于科学的家事知识,既无特殊之灌输,对于技术的家事劳作,亦少专门之训练。遂致入学女子,视家事为贱役、为俗务,而不屑为”。

对女子家政教育的未来发展,齐国樑提出的改进建议有:第一,修订女子家事教育的课程。第二,聘请合格之师资,购置合于标准之设备;对于学生家事科学业成绩,应严于考查,不及格者,不准毕业。对于推广家事教育(社会教育)并应遵照部章,切实施行。第三,在成绩优良的女子师范添设家事师范科,造就完全小学之合格家事(劳作)师资。第四,全国师范学院,皆设置家政系,以广储中等学校合格师资。第五,请教育部颁布各级学校家事设备标准。第六,设置部级、县级家事督学。筹设家政研究所,专门研究家事教育。

1948年5月,《河北教育月刊》刊登齐国樑《目前女子师范教育应有之改进》一文,他对女子师范教育提出改进建议,认为“师范教育为一切教育之基础,要一切教育有良好的发展,必先培养良好的师资,而良好师资的培养,则有待于良好的师范教育。所以教育固为建国最重要之一环;而师范教育又为此重要一环之根本”。

文中,齐国樑在回顾中国女子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提出女子师范教育应当从质量、设置、课程以及训练等方面进行改进——

在质量方面,要保证教师生活,提高师范生待遇,提高师范教育的学术基础,提高师范教育的地位,促进青年对师范教育的信心;

在设置方面,采用分区设置,师范学校应归各省教育厅自行筹划分区,师范学院则由教育部统筹全国,计划分区。分区的标准,在师范学院至少应依照人口之多寡、面积之广狭以及文化水准之高低三方面为根据。建议女子师范学校暂时单独设置。建立女子教育双轨制,一方面她们仅可与男子同受教育,另一方面她们有自己的教育系统,就是女子学校的单独设立。宜于在乡村设立师范学校,以便推行国民教育,消灭文盲;

在课程方面,除应与男子共同修习的科目外,应为她们天赋的特长,为适合她们未来任务,特别增设家事课程;

在训练方面,师范生不仅需要有相当的学识,且须具备专业上之特长、优美之品德以及质朴的生活等诸般条件,然后才堪胜任教师,才能达成教师神圣的任务。

除此以外,齐国樑还著有《中国女子教育》《个性之差别及教育上之适应》《调查报告:参观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报告》《齐院长述参观感想》《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一览序》《欧美普通历史教本对于中国历史之叙述的认识》《河北省教育会议发言》等。这些著述融入了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凝聚着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责任。

齐国樑“学识渊博,经验宏富,为人仪态整肃、和蔼可亲,处事脚踏实地、认真负责,不务虚名、不期近功,其所以能受学生的爱戴,为社会人士所敬重绝非偶然”,其女子教育思想涉及女子教育、女子家事教育、女子师范教育等诸多方面,自成体系,尤其是关于女子强则国家强的理念、关于女子家政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关于女子师范教育的思想,今天仍引发着后来者的学术思考和实践冲动。

作者:王永颜,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戴建兵,系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