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苑】朱丹 ‖ 切实履行存史育人资政职能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朱 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28 14:32:5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根据《中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机关委员会关于开展“阅青春、阅努力、阅初心、阅践行”机关青年读习语金句接力分享活动的通知》要求,自5月4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将陆续发布四川省地方志办青年干部阅读习语金句的接力分享文章。欢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读后感言,并在朋友圈转发文章。

切实履行存史育人资政职能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朱 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支撑着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10月,他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13年3月,他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地方志编修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基因和“独门绝学”,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当代职能,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1

从“存史”职能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思念理念和道德规范,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都具有时代价值和进步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孝悌廉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齐治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等家国情怀和道德规范也早已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一家“虚拟养老院”的养老餐厅,了解有关情况,还端起一个盛满饭菜的餐盘,走到72岁的老人杨林太面前,轻轻送上,请他用餐(图片来源:央视网)

    这些丰富深邃的思想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并构成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地方志书和地方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接续作用。历代旧志中“人物”卷里多包含“名宦、乡贤、忠义、孝友”等类别,“艺文”卷里也留下了众多的思想瑰宝……使得每个读者都能从中受到鼓舞、获得力量,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而当代地方志部门广泛开展的家谱族谱的收集整理、旧志文献的影印或校注出版、红色故事的宣传弘扬等工作,使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四川历代方志集成》部分(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2

从“育人”职能看

   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民为邦本”(《尚书·五子之歌》)、“政得其民”(《孟子·离娄上》)之说,“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另一方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资治通鉴》)等思想又强调了人才对于安邦定国的重要性;《孟子·尽心上》说君子的第三乐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师生们丰厚的滋养。人才兴,则国运昌。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这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不断得到印证的真理。

2013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地方志“横陈百科、纵贯千年”的广泛内容和“秉笔直书、彰往昭来”的原则精神,使得它成为一方土地上最广泛、最真实、最权威的“信史”,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文化使命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地方志工作部门广泛开展的教育培训、通过新媒体提供地情信息与咨询服务、编印出版地情书籍、建立方志书屋和一系列方志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便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人民群众、履行“育人”职能的积极实践。

2019年9月28日,“辉煌七十年 方志伴你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街头宣传活动,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春熙路中山广场、宽窄巷子和锦里同时开展。图为宣传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3

从“资政”职能看

   一方面,古人有“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之说,地方志自诞生之初,便因其资料的详实、客观,为地方治理提供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只有通过阅读志书,才能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才能用贯通古今的思维指导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法自然”(《道德经》)、“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华传统宇宙观、天下观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他浓浓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情怀。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这是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新时代地方志的“资政”职能,既是对传统地方志职能的延续性传承,又促使地方志部门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突出指导性实践性时代性,全力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以四川为例,近年来,全省地方志部门通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4·20"芦山强烈地震大事辑要》等书籍,为系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编纂出版《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等书籍,又展现了巴蜀大地沧桑巨变、凝聚起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磅礴力量。与此同时,近年来,四川全省地方志系统广泛开展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造文化旅游项目等,为承载乡情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较好成绩。

2019年,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联合编纂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蓄积了太多古代伟大的心灵、智慧、品格、抱负和修养,历经千载时光后,仍然会对现代人有一种感发生命的感动和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将为民情、治国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地方志部门要切实履行“存史育人资政”职能,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民族的精神命脉,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方志力量。

“习语金句接力分享活动”系列文章

1.潘认若 ‖ 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2.顾恒 ‖ 自觉践行“四个始终” 争做方志事业传承者弘扬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重要论述体会

3.王丹 ‖ 坚定文化自信 用地方志记录家乡发展

4.吴瑶瑶 ‖ 品读“习语金句”

5.黄绚 ‖ 用奋斗铸就无悔青春

6.张沛淇 ‖ 品习语金句中的天下胸怀和大国担当

7.蒲建宇 ‖ 用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刘源 ‖ 自警自省、律己束身,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9.牛淼 ‖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0.邓肖亭 ‖ 以历史思维内核 塑文化自信基础

11.冯国梅 ‖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12. 徐高芳 ‖ 国是我的国 我爱我的国

13. 陈婧妮 ‖ 尺牍寄语 锦书传情——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和切切期望

14.谢鑫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方志工作大有可为

15.张华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体现

16.雷雨露 ‖ 习语暖人心 平语润心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五四寄语有感

17.罗一洋 ‖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民族精神 扬我中华国威 ——习近平谈“文化自信”有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朱  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情信息工作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