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苑】春风十里不如你——致敬一直默默奉献的长寿文艺工作者‖张光勇

作者:张光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27 22:08:12 浏览次数: 【字体:

春风十里不如你

致敬一直默默奉献的长寿文艺工作者

张光勇

没调宣传部,提笔随写,记录点滴生活,自娱自乐,不屑于粗浅文字,不知文化广博,不懂文艺白雪,不悯文人艰苦。

初到宣传部,诚惶诚恐,忧心忡忡,忧学识欠缺,虑能力不足。于是挑灯苦读,孜孜不倦地写作,长路寂寞,方知文人清苦。

根据工作分工,负责文化工作,常恐惧于心,却镇静于表。每每受邀参会,必备足功课,虽言之无物,也不失大雅之作。

半年之久,结识些许墨客,时与其聚之,或品茗,或留连于山水之间,或兰亭泼墨,或品其诗文之风雅。

罗小松在创作中

谈笑间,眉飞色舞于行,烦恼随之灰飞烟灭;聊生活,哽咽酸楚于心,欲语泪先流。

每一次相送,每一次感触,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安好,不禁泪眼朦胧。

望其影,消失在转角,感慨上心头。叹文化之魂,魂归何处?妙文艺之形,形之何塑?赞文人之美,美在何时?

文化是灵魂,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仕途依官阶而定,财富依金额而量,医生依疗效而评,明星依粉丝而红,文化依品味而悠长。其他行业也讲品味,只是附加,文化乃品味为唯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黄帝、炎帝、蚩尤之传说,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基因”;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等故事之精髓,决定了中国人的气质。基因决定了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神韵气质培育了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民族精神。

于是乎,道家老子“骨子里”的高贵;儒家孔子编订《六经》传世,“至圣先师”成为千年楷模;孟子文辞大气磅礴,成为绝唱千古;庄子形象大于思维,沉浸于思索,活泼而又大于庄严;屈原乃“楚辞之祖”,行吟江边草泽,凄楚而高贵、《离骚》《九歌》流芳百世;陶渊明远离江湖,身处桃花源,尽享自然之美,采菊东篱之悠然淡泊。

文化之流传,依文人而繁荣。古往今来,我们津津乐道于《诗经》,有祭祀、抱怨、牢骚、抒情等,最令人难忘的是爱情,既大胆又羞涩,既温柔又淳厚。让多少人花前月下,缠绵到天明;让多少人醉生梦死于灯红酒绿之间。

谈古论今,我们念念不忘《道德经》,德是基础,道是升华。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行;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和暴力。

《诗经》的编者孔子,垂暮之年无休无止的漫漫长途。他遭到冷眼,嘲讽,威胁,推逐等。孔子回到故乡时已经六十八岁,夫人已在一年前去世。自五十五岁那年开始远行就成了诀别。他颤颤巍巍在夫人墓前:“老夫不知所言,吾妻!”语罢,百感交集泪沾巾,奈何十年离别恨。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否认自己有伟大的学说,甚至不赞成世间有伟大的学说。在他看来,人就像水,柔柔地、静静地顺流而下,也许是滋润灌溉了什么,却无迹可寻。他没有给世间留下一篇短文,一句教诲,独自一人到关外的大漠荒烟中隐居终老。老子在出关之时,守关的官吏要求留下一些文字作为出门条,老子一口气写下五千字,就是今天的《道德经》,也就是《老子》。

文化千年传承,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艺流芳百世,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文人矢志不渝,开创了新时代文艺的波澜壮阔。

没有孔孟的智慧,不可能流传千古;没有老子的美德,又岂能有“道法自然”之精典?唯有不屈的心、不枯的墨、不悔的劲,在夜深人静时笔耕不辍,在物欲横流中洗净铅华,在地方腾飞之际贡献力量,在民族复兴之路奉献青春。

这就是新时代长寿人文精神之典范,新时期长寿文艺战线的一大批默默无闻、常常被人遗忘的广大文艺工作者。

张文龙,男,生于六十年代末,他仅凭自学走上文学道路并创建巴渝文化网。这是我区乃至重庆第一个以农民身份创建大型综合文化网站,除了对网站投入资金,他还亲自审核网站内容。目前,他获得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委任为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重庆秘书处秘书长;百度认证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寿区作协副主席。

张文龙近影

远看张文龙,粗衣蔽体,蓬头飘逸,神似七旬老头;近观张文龙,面色苍白,精神抖擞,腹有诗书博学。几十年来,没有固定收入,靠妻子打工为他编辑写作,苦撑《巴渝网站》运行。在《长寿文艺》《长寿文旅》等长寿文艺平台停刊之后,苦苦坚守长寿文艺培育阵地,渴望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作。在《诗刊》《诗歌报》《黄河诗报》、法国《龙吟》、美国《诗殿堂》《神州文学》《散文选刊》《人间》《企业文化》《青海湖》《重庆文学》《重庆日报》《重庆商报》《西部开发报》《重庆科技报》《重庆杂文》《公民导报》等报刊发表诗文1000余篇(首)。多篇作品获奖。

《诗刊》2020年5月号下半月刊发表张文龙的诗作

王大文,男,生于1966年,农民,视力残疾人,中国盲协盲人文学委员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家园”微信公众号主编。著有散文集《励志人生》。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重庆日报》《重庆法制报》《重庆杂文》等媒体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500余篇(首)并多次获奖,获奖作品被收入多本文集。

王大文

初识王大文,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残疾人。衣服陈旧但干净整洁。个子不高,清清瘦瘦,一看就是营养不良造成的。

交谈过几次,王大文的一生坎坷。青年时期酷爱文学,因不能养家糊口,妻子离他而去。之后,视力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仅靠1000多元养老金生存,还维持着“作家家园”微信公众号的生存与发展。他说:“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离开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王大文作品

王雁灵,女,笔名雁知秋。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重庆诗词学会理事,重庆市长寿区诗词学会代主席,《长寿诗词》总编,《长寿湖》副总编,作品散见《中华辞赋》《当代诗人文选》《中国当代诗歌新编》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初识王雁灵,瘦瘦弱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和追求。尝觅一方净土遣词造句,寻“悠然寻隐菊,淡漠觅苏梅”之心境。她常常自我解嘲:“不食人间烟火,唯求精神家园之足矣。”

王雁灵近影

深感她境遇之不易。她与网络平台结缘,收入虽绵薄,却从字里行间品其志。在宁静中一门心思研学诗词歌赋,自己写稿、审稿、编辑等。在诗词学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求贤如渴并坚持《长寿诗词》,在长寿文艺界树立文学之标榜。她说:“生活,就是每天都是精疲力尽的却还是坚持。我想要的,只是那一丝丝的在乎而已。”

王雁灵在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

国家级书法家罗小松,在书法界享有盛誉,是长寿之骄傲。虽四十出头却满头白发,成功背后流淌的是岁月的沧桑;国家级摄影家、微电影导演樊强,全国十佳优秀微电影作品《看见》、全国第五届一等奖作品《一张素描》,是风雨雷电后的彩虹,是荆棘坎坷后的平坦;国家级画家王朝,国家级雕塑家邓刚,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邓强,国家级书法家杨陈、重庆著名诗人作家王维浩、郑洪、焦芬、龚会,重庆著名曲艺家黄盈明,重庆著名音乐家陈小亮、赵广辉,农民作家喻长青,农民诗人任红星等等,一直都在默默耕耘着……

罗小松书法作品

奉献之歌,在“两地一城”中催人奋进,在“3113”攻坚行动中给人力量。

一直在期待,像千年的垂钓者,一舟,一蓑,一笠,独立寒江雪。

春光无限,繁花似锦,春风十里不如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张光勇(重庆市长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散文学会、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澳门法制报》时事评论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