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张光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05 20:27:05 浏览次数: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论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光勇

随着世界一体化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是文化思想层面为民族伟大复兴培育中华之根,召唤中华之魂。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途中强调,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顺德黄龙村看望村民张锡尧一家时,向张锡尧的女儿赠送工具书和学习用具(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在参观“尊师重教 筑梦未来——庆祝教师节第三十个主题展”时,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2014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内,济济一堂的儒家研究学者赶来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会议。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尚属首次。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论语》的开篇之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作为欢迎来自世界各国嘉宾及专家学者的开场白。“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儒学等传统文化如何“古为今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列出了15种优秀古代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躬行实践;集思广益、博思众利、群策群力;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

以文字的出现为诞生标志的中华文明,5000多年没有中断,这在世界上是仅有的。直到1800年前,中国毫无疑问还是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拥有辉煌文化成就和历史积淀而强大的帝国,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吸引了亚洲的周边国家纷纷前来朝贡,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和交往也越来越繁荣。

公元1世纪中叶,亚洲占据了全球GDP76.3%,而欧洲仅为10.8%。这一比例直到工业革命后才发生转变,由此开始了西方统治世界的两个世纪。从14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明朝),中国的GDP是世界总量的28%—30%。到了1800年,中国的表现更为突出,占据了全球生产总量的33%,即使是在明朝时较低的生产时期也是28%,也超过了美国于2009年所占的全球GDP的数据26.7%。

情况在1870年发生了大逆转,中国经济总量下滑至1890亿美元,而欧洲上升至4176亿美元。其中英国的GDP从1820年的362亿美元迅速蹿升至1870年的1001亿美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中国从此走向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衰落,直到这些年,中国的复兴才如此让国人振奋。

中华文化,既包含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根,是炎黄子孙的“魂”。

2000多年前,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儒、墨、道、法,释等五大学派思想家广博而具原创性的思考,确立了中国思想的典范。历经各代层层累积,加之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形成了以儒释道互补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注重人文关怀,主张中庸之道;墨家文化注重公平正义,主张一统天下;道家文化注重遵循规律,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文化注重构建秩序,主张依法治国;释家文化注重四大皆空,主张禅悟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用六句话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概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讲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民本”,即“民贵君轻、民为邦本”“守诚信”,即“信,国之本也”“崇正义”,即“义利相兼,义重于利”“尚和合”,即“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求大同”,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完整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赢得全世界尊重和响应。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图片来源:求是网)

革命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直接来源。它形成于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

我们无法忘记李大钊“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的坚定意志;无法忘怀陈乔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披荆斩棘的幸福吧”的视死如归;无法忘却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铁骨铮铮;无法忘记蔡和森“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浩然正气。

革命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被封存的历史,而是不断地被激活和传递。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他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或许,最让人动容的力量,就是革命精神中的奉献精神。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祖国的未来、人民的解放从容赴死;和平年代,数以万计的英雄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筚路蓝缕;复兴路上,千千万万的同志为了民族的振兴、人民的未来栉风沐雨!

黄继光、邱少云等一大批革命烈士,我们一生缅怀;钱学森、袁隆平等一大批科学家,我们终身铭记;钟南山、陈贝儿等一大批感动人物,我们心怀感恩。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实践所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它既是这一实践的精神指引,又是这一实践的文化结晶。

让所有人摆脱贫困,这是一个有实力、负责任的执政党的担当。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创新治贫方式,成为中国完全消除极端贫困的关键手段。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齐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打赢了武汉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国外“黑云压城城欲摧”,国内“风景这边独好”。

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精神。如果说剑是经济军事方面的硬实力,精神便是文化的软实力。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充分证明,西方帝国主义就是利用经济军事的剑在中国大地上肆意蹂躏,利用文化的刀在中国人民身上烙上伤痕。

在两个一百年交织的关键时期,西方帝国主义加大对中国经济军事围堵的同时,文化的欧风美雨也正在飙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坚固自己的根,独立自己的身份。这个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身份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没有根,就会魂飞魄散;根不坚固,就会地动山摇;身份不独立,就会沦为“文化殖民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希望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有一方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在那方沃土上,中国人自己会播种,收获民族伟大复兴的果实。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区发现的金沙遗址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9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图为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决定采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片来源:金沙遗址博物馆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光勇(重庆市长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散文学会、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澳门法治报》时事评论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