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行走川西北 摘天一片云‖洪林

作者:洪 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05 19:24:29 浏览次数: 【字体:

行走川西北 摘天一片云

洪 林

川西北澄澈的蓝天,漂浮的白云,广袤的草地,悠闲的牛群,沉积的玛尼堆,还有色彩斑斓的经幡,在电视、网络平台中无数次冲击着我。那是令人神往的地方,看它一眼,浮躁的心很快就安静下来,不带一点尘埃。

第一次走进川西北,记忆中已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许是机缘巧合,我成为了四川省第二批援助甘孜州稻城县的一名援藏干部。从泸州出发,绕云南楚雄,过香格里拉,遇见甘孜州乡城县现实版“桃花源”然乌乡,遇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取景拍摄地青德镇,经马嘶沟,爬无名雪山,从桑堆乡走进雪域高原稻城。茹布查卡温泉洗去了行程的疲乏,挺直的青杨林守望着静静的傍河。遥望白塔,转经筒虔诚地祝福着每一位往来的客人。

稻城县白塔

在稻城工作了两年,行走在十二乡两镇,春天的风,夏天的草,秋天的云,还有冬天的雪,每一帧都是风景。有同事跟我说,在稻城,相机够得到的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所以,看多了,也就习惯了。后来,受单位委派,我又先后两次带老师走国道318线,过二郎山,西出折多,经雅江和理塘,绕道去乡城,开展援藏扶贫培训。那时,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我们的时间紧,任务重,往返加培训,通常八九天,紧忙紧赶的,也就无心去摘天边那一片片云了。

稻城县傍河

家里罗老师一直想去川西北的九寨沟看看,念叨了很多次都没有成行。今年暑假,罗老师旧事重提,说好多同事大川西、小川西环线都去了,一个人在家里规划了10天的行程,把红景天、氧气瓶都收拾好了,让我利用年休,自驾一圈,去看看朋友圈里的蓝天白云,还有那肥美的绿水和成群结队的牛群。

我们8月11日出门,原计划当晚入驻阿坝州茂县,第二天前往九寨沟。殊不知,导航一路飙红,从成都绕城高速路过都江堰后,一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差不多两个小时,离汶川还有三十几公里。好不容易通车了,还没到桃关1号隧道,猛地听见“吱吱吱”类似紧急刹车的声音。我第一时间踩刹车,罗老师坐在后排,立即帮我拉起了手刹。罗老师说,是不是油箱盖没有拧紧呢。打开双闪,检查了油箱,正常。重新打火,只能后退,无法前进。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也不晓得该咋个办。罗老师拨打了110,告知联系高速救援,然后对接了汶川高速拖车师傅。师傅说,有可能是变速箱坏了,先拖到汶川看看。

拖车在桃关隧道路上

第一次坐在拖车上,心情很复杂。出门之前保养了车,咋个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运气还算好,车速不快,刹住了,否则就不是心情复杂那么简单了。罗老师再无心沿途的蓝天白云了,一会儿问拖车师傅这,一会儿问拖车师傅那,看得出来,她有些紧张。

好不容易来到汶川,晚霞早已映满天。检修师傅说,涡轮增压的车型他们当地修不好,只有拖回都江堰。而且,天色已晚,让我们在汶川住下来,第二天再想办法。住下来耽搁时间,又多花钱,干脆连夜就拖回都江堰。师傅说要1200元,为了节约,走老路,在映秀上高速。后来我们才知道,老路大货车多,路窄、弯急,塞车非常严重。我们重回都江堰,把车放到拖车师傅提前帮我们联系好的专修店,就近找了一个酒店,吃完一桶泡面,已是夜半亥时了。我笑着跟罗老师说,还想去九寨,第一天出门运气就不好,干脆不去了。罗老师没理我。

第二天一早,我迷迷糊糊地听到罗老师跟专修店的老板打电话,大概意思是我们有点远,出门一趟不容易,请他加班加点帮忙检修一下。对方告知变速箱没得问题,应该是长时间塞车加上室外高温天气,档杆坏了。他们没有现货,加急,要从成都发货,4000块钱修不修。罗老师把我喊醒,征求我的意见。已经拖去了,不修又咋办?

罗老师一个上午都在跟专修店的师傅沟通对接。快到中午时,既点外卖解决饥饿问题,又联系酒店前台延迟退房安排午休,忙得不亦乐乎。我跟她说,你就是这个时候精神好。我拿起手机,简单补录了第一天的行程,“卯时启程,亥时方休,一天已矣。是为何故?道阻不长,七八十里,档杆高温,偶遭变故,拖车汶川,不知所措。店遇苏师,不辞辛劳,辗转灌县。月朗星稀,酒旗迎风,客栈打烊。是时方知,万千道路,当属安全。望远感怀,幸甚至哉。”

下午四点半,车终于修好了。这时,罗老师又有些犹疑了。是打道回府呢,还是继续前行。我说,你念叨了那么久,如果这次不去,还不晓得你又要念好久。出都出来了,还是去一趟,我开慢点就是。我们把第二天的目的地依然安排在了茂县。

继续前行还算顺利。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了汶川县城。下了高速,稍作休息,赶往茂县。按导航提示,前方路段拥堵,四十公里路程大约要一个半小时。算算时间,晚上七点左右能够到达。

我们离开汶川十二公里左右,遇见塞车。听往来的师傅说,前方五公里拐弯处一辆货车翻了,中午一点过吊车就去了,应该很快就会通车。既然很快就通车,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熄火下车,在路边买了两斤香甜的李子,倒了些矿泉水在塑料袋子里,简单清洗了,一边吃一边与素不相识却有着相同目的地的同行人聊着天。前面有车跑过来,我们时不时招呼一下,问问好久可以过去。热心的师傅摇下车窗,笑眯眯地说,要不到好久了。也有直接从我们旁边飞走,留下一连串难闻尾气的。

李子没有吃完,滞留的车队就开始缓缓前行,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然而,前行不到一公里,又卡死了。天已全黑,除了车灯,除了三三两两下车侦查路况的师傅,就剩下女人的聊天和小孩的哭闹声。罗老师说,九点过了,还不晓得要堵好久,我们干脆返回汶川,等明天路通了再走。出门在外,无论订酒店,还是行程安排,通常都是罗老师做主,我是专职司机,遵照执行便好。

我掉头开往汶川,罗老师在手机上退了茂县预定的酒店,又开始找汶川入住的地方了。谁知道,返回的路更堵。本来就不宽的公路,大货车加塞小车,左向车道基本上排成了两行,警灯闪烁,返程依然如蜗牛爬行,十二三公里,前行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才进城。我有些疲惫,看到对向来车时反应都显得有点迟钝了。还好,路过“干饭人办事处”,找到一家清真面馆,狼吞虎咽了一大碗牛肉面,才重新恢复元气。

塞车路过汶川县“干饭人办事处”

8月13日开始,我们的行程出乎意料的顺利,中午在松潘歇脚,下午3点过就到了罗老师梦寐已久的九寨沟景区附近。给人的第一感觉,盛夏的九寨,吹来的风是凉凉的,没有一丝儿川南室外40度以上的热浪,尤其是傍晚,沿河漫步,还感觉有点冷。当然,同是一片天,烈日下还是晒得够呛。经客栈老板温馨提醒,我们提前去做了核酸,然后休息,养精蓄锐,期待着第四天走进神奇的九寨。

按九寨沟景区门口的游览线路图,进去后主要有东西两条线。罗老师说,先走东线日则沟,原始森林海拔太高了,担心缺氧遭不住,坐观光车到箭竹海,然后沿栈道漫步下行。放眼望去,除了青翠的山,除了澄澈的海,除了潺潺的溪流,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瀑布。我们在五花海停留的时间相对要多一些。鹅黄、藏青、墨绿、宝蓝等林木斑斓的倒影,融合艳丽的藻类,在海底钙化沉积的作用下,让五花海有了“九寨精华”之美誉。

九寨沟五花海

继续前行,过了珍珠滩,就是九寨沟著名景点镜海了。蓝天、白云,远山,近树,轮廓分明,尽收海底,恰海面无风,令我想起了刘禹锡的《望洞庭》,“无风镜未磨”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吧。最喜人的还是海里的冷水鱼,东边一群,西边一串,无忧无虑,悠哉游哉。不禁感慨:遥望碧空洗如练,近看叠翠映溪沟。水满青山山连水,鱼戏五彩彩穿云。

九寨沟镜海

九寨沟镜海游鱼

我们路过诺日朗瀑布。它是中国最宽的瀑布,也是八六版电视剧《西游记》片尾取景处。在盛夏阳光与水雾的映衬下,诺日朗“飞出两山间,直泻百尺崖”,幻化成一幕波澜壮阔的画面,美不胜收。

九寨沟诺日朗瀑布

快到中午时,我们回到诺日朗游客中心,稍作休息,补充了一些能量,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西线则查洼沟最深处的长海。海拔3100米左右,于我而言,没有多大影响,罗老师就不行了,说是走慢点,有点累。我打开背包,问她要氧气罐不,她说喝了红景天的,坚持一下,应该没有问题。

长海是九寨沟最长的一个海子,长约5公里,呈墨蓝色,“S”形分布。四周山峦叠翠,一眼望去,水似明镜,巍巍群山,沐浴在蓝天白云之中,壮观奇丽。当地人说长海是九寨沟所有海子的母亲,水源来自高山融雪,没有出水口,通过蒸发和地下暗河实现循环交替,而地下河道正是其他海子水源的重要补给。因此,长海成了神奇九寨最神奇的一景,是一个“装不满,漏不干”的宝葫芦。

九寨沟长海留影

拾阶而下,很快就来到了传说中的五彩池,南腔北调挤满了池边栅栏。五彩池是九寨沟最小最艳丽的池子。水绵、轮藻、小蕨等水生植物,与深浅不同的芦苇、节节草、水灯芯等草本植物交织在一起,在富含碳酸钙质的湖水里,呈现出碧蓝、橙红、橄榄绿和天蓝等斑斓的色彩,通透的水面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罗老师说,看了五彩池就不虚此行了,稍微有点遗憾的是,由于干旱,池中水位相对于往年,退去了两米左右,让原本小巧的五彩池显得更娇小,更令人沉醉了。

作者洪林和罗老师在九寨沟五色海

九寨沟的太阳依然很烈。从树正磨房出来,已经下午3点过。罗老师说,要不我们再回去看看原始森林。我担心她上去有高反,况且从走进九寨,算算时间,差不多花了7个小时,体力也有些跟不上了,就建议出景区,回客栈休息。听老板说,倘是淡季,门票可畅游两天,这个时间,每天都有上万人进进出出,也就只能当天使用了。

九寨沟树正瀑布

我们商量了一下,15日从九寨返程,顺道看看岷江源、西天尕咪寺、薰衣草地、镰刀坝草原,经松潘古镇,夜宿茂县,转一转坪头羌寨,第二天凑个热闹,去中国古羌城观看开城仪式,感受异地民族风情,然后返回泸县。

作者洪林在岷江源

自驾去川西北,去神奇的九寨,计划10天的行程,我们花了6天时间,奔波1572公里。虽险以远,但能摘天一片云,了却罗老师多年的心愿,亦无悔矣。

写于2022年8月29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洪 林(中学高级教师,创业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散文、诗歌50余万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