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重庆陈家桥小面‖江梓豪

作者:江梓豪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08 20:00:29 浏览次数: 【字体:

重庆陈家桥小面

江梓豪

山水易入画,重庆不缺山也不乏水,而我,愿意在山高水灵之间坐拥一碗小面。

在轨道交通的序列里,陈家桥和大学城紧紧依偎。作为宅男,即使这样的距离也事实上成为了距离,直到来自山东的室友带我去吃小面。梳理记忆,我记不得是哪家面馆。山东男生有北方人的豪爽,吃面也是大口大碗,只有偶尔表露的情感,一闪而过。他说,在重庆最爱吃小面,毕竟老家人都爱面食,而非要走上一段路,这是找异乡的感觉。面过于平常,在平常的生活里这是个平常的词汇,只是那次,在陈家桥,我试着去读懂他这个人。

小面是那么朴实,通常是没有肉的,少了这样得力的辅助,要吸引人得加倍努力才行。我知道陈家桥是个跟陈姓人家有关的地方,“小面”这个名字似带小家碧玉之感。在山水雄浑之间,还有这么一处灵巧所在。可偏偏身在重庆,又得在辣里回旋。于是,小面红了。

重庆小面(图片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2021年,我一个人回到故地,这次我走着去陈家桥。走到以后找了一家小面店坐下,店家这碗面煮得未免有些久,但也是这个间隙,我听到了邻座夫妻的对话,小伙子语速飞快:“你不可以加辣椒,等几个月娃娃出来再说。”我看到姑娘抚摸着隆起的腹部,反而嗔怪道:“哎呀啷个了嘛,娃儿吃不得辣椒别个咋说,还叫重庆人嗦。”这时我已经毕业几年,经历了校园里青涩的递纸条、远望隔壁班女生以及毕业后遥远异地终究杳无音讯,一路梳理下来,这仍然是自己亲历的、亲见的最可贵的拌嘴。此时,一碗小面的价格不再能衡量它的价值,关于是否加辣子,小面成为了一对怀着希望的夫妻争执的焦点。没有在乎,又何来争执呢!尤其又在陈家桥这个地方,水边,风拂过,这是游子钟情的画面,小面在夫妻以及他们难得的观众这里,抽象出对家、对居有定所、对明天的热盼与执念。

在高楼大厦之间,所幸有个陈家桥。后来我也带学弟去吃小面,学弟来自云阳,他说他很喜欢陈家桥这个地方,即使是在高楼大厦林立的都市,他还是会费劲寻找一个不善打扮的小店。我也正是觉得,陈家桥和小面有这种性格的关联,陈家桥不大,小面从名字开始就大不起来,但其实,他们做到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承载。

独在异乡为异客,漫卷诗书喜欲狂,此时,若想到陈家桥,它不华丽,但它会倾听,它还有陈旧,在似曾相识的水边,宜于倾诉与倾听。只要一碗小面,一声“老板儿,一碗小面”,把儿字音拖长一点,让这个时间再慢一点,生活进入了安静的模式。

小面没有辜负人,它能填饱肚子,也能留下情怀,相对于米饭,小面与牙齿互动更少,意味着它可以更加省时间,更快与食道、与胃直面。在步履匆匆的行人间,时间压缩到了此般程度,小面成了一个不常被想起的朋友。我想学弟也是感受到了,来到大学城,他也不再是那个小城男孩,工业化正把过去的进行重组打磨,如果想要这一路还能留下情怀,留下记忆,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份足够的心情。

重庆小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图片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陈家桥小面并不单指一家面店,每过一段时间,我总会去看看。有些店,开着开着就没了,以更换招牌的方式告诉人们它留在餐饮领域,但彻底与面无缘。有些一直开着,陪着我好几年,我看着店主的儿子从小学蹦跳着在面前晃,嫌他聒噪,到后来再去,看他穿上初中生校服,不再那么爱跳跃,他要向“大人”的方向过渡了,所以,看着他背影我愿他幸福。他的爸妈在做面,日复一日,伴随着时针推进,陈家桥的变化,以及这里人们的变化。

电梯公寓和老旧小区在这样一个地方并肩而立,留给小面的温存也是留给人们的,从哥哥到叔叔,我也渐渐收起了帆布鞋与篮球发带。春天,随网络搭的桥,我远远看到了大学城,那梅兰松竹的公寓楼,大片油菜花海,我的思绪归于思绪,没有说,因为个体经历不同,对陈家桥小面的想念,只是我独自叙事,而在想念陈家桥小面的人们里,想念之根、情感之源,亦各各不同。

但总归有这样一个陈家桥,有这样一碗小面,人与物都是如此,想念与被想念的感觉,难道不幸福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江梓豪(成都市金牛区关工委)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