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双节同庆时‖王满堂
双节同庆时
王满堂
时光不可倒流。可时光有时却能出现惊人的相似。
今年的中秋节与教师节双节同日,与2020年的中秋、国庆节在同一天庆祝,何其相似!
中秋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了祭月的活动(夕月)。这是对月亮的崇拜,也可以说即是传统中秋佳节的发轫。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以及许许多多美好传说,则又是民间对中秋佳节内容的丰富,展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层追求和向往!
中秋节来了,在桂花飘香的时节;教师节来了,同样在这秋风送爽的时候。这时,我们团团圆圆安坐桂花树下,或仰望明月,或把酒临风,或分享月饼,或遥思远在异地他乡的亲人……喁喁轻言,将亲情诉说;遥寄明月,将亲情连线。更将思念向圆月倾吐,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与朗月清辉共祈……该是多么称心如意的赏心乐事!而巧逢教师节的同日到来,又可为我们尊敬的老师送上祝福,为中秋佳节平添一层尊师重道的深情谊长!
关于中秋,我曾记录过一些难忘的时光,但是,最难忘的还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些乡情浓浓的镜头:白糖裹糍粑,子姜烧鸭子,蒜泥蘸白肉,清香而清甜的肉桂圆——当然,还有最具代表性的中秋月饼,去江边赏月……
这时节,橙子已经上市,我们从母亲那里要来很少的零花钱,到集市上买两个回来,插上竹筷,一对铜锤就像模像样地握在手中了。小伙伴们从院子的天井追撵到宽敞的堂屋,从窄窄的巷子疯跑到小城的大街上。喊杀声、欢呼声、笑声、闹声……那个快乐劲儿,简直是物我两忘!追杀够了,也疯跑够了。这时,便踅回家里正舂糍粑的大石臼旁,也不管糍粑舂好与否,也不管小手是否干净,冷不防抓上一坨,就往外跑。哪晓得糍粑太烫,只得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一边换手,一边不停地往嘴里送。哪顾得手中的糍粑没蘸白糖,甚至缺少香味扑鼻的黄豆面、芝麻面。不过,那纯粹的清香和糯甜,至今仿佛仍在舌尖上缭绕,口头尚有余香。
晚上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重头戏。但是,在家乡,有时难免要遭遇秋雨绵绵,以厚重的铅云将天空盖得严严实实,失却了赏月的雅兴。但是,不妨,一家人可围坐在堂屋的大圆桌旁,听母亲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砍桂花树;父亲为我们吟诵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讲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许许多多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佳节掌故。中秋佳节,就这样以浓厚的民风民俗和令人想往的神话传说,在我们脑海深处,烙上了深深的印痕。
时光如织,中秋难忘。今逢教师节同日,更思念我曾经做教师的父母亲,思想我在求学道路上教育我成长的师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月明的中秋佳节,经过千百年民族文化的不断积攒和积淀,早已经浓彩重墨般书画入国人的血脉之中。而一代一代传承、浇铸,又挽结成了一个情结,一份情怀,一种乡愁!她曾牵引着少年的梦境,激起他们对月宫的无限向往;催吟着诗人文士的情怀,把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锦绣文章歌咏传扬……
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今天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在这么丰衣足食的日子里过节,更应将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等循循于青少年的耳鼓,增厚他们在感受佳节的兴趣、兴致中对其意义有潜移默化的传承和弘扬。要让他们懂得,别忘了,我们可是华夏的子孙!
“寂寞嫦娥舒广袖,吴刚捧出桂花酒……”但愿你、我、他,佳节的餐桌上美酒飘香的同时,有浓厚的民风民俗口口相传。当然,更但愿你发挥想象和联想,继而用你如椽之笔续写出五光十色的中秋词章——为佳节增添浓情厚意。让中秋佳节、教师节过得更加诗情画意,情致飞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满堂(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