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仁义的梯子‖辜乾刚

作者:辜乾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21 21:09:06 浏览次数: 【字体:

仁义的梯子

辜乾刚

仁寿地处二峨山南麓,大山遮挡了季风带来的水汽,幸好,我们有黑龙滩。仁寿也没有全国闻名的“爱情天梯”,还好,我们有一座仁义的梯子——天梯。

天梯依山而建,山的名字唤作“翳嘶山”。石梯或直,或曲,盘旋而上,直指天际。

天梯是一条山民通向山下婆娑世界的方便之路。天梯也是一连接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纽带。天梯更是一首因仁而起的仁心仁政仁德之歌。

仁寿天梯(图片来源:仁寿县人民政府网)

时光如水流淌,岁月尘封不老。每年总有许许多多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不知吸引他们的是石梯本身,还是仁寿的仁义文化?也许他们在这个并不熟悉的地方,寻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在这个真实与想象叠加的城市,寻找到了道陵祖师“千年的盐花”;在勤劳勇敢的人群里,听见了“抬工号子”的呐喊。热闹喧哗,欲望沸腾的年代,走得太快,会失去什么?停下来,想想。“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还有多少人坚守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在仁寿,“恭、宽、信、敏、惠”,生生不息,这就使得仁寿人民仁者寿。

道家有云:“世寿有量,道域无疆”“无量寿福”。而“仁”又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以“仁者寿”正是儒道两家合流相通、天人合一的结果。多情不语的奎星阁,清清浅浅的金马河,宁静安详的华严寺……总之,既不喧嚣,也不张扬的仁寿,有一种特别的气质,有一种迷人的存在吸引着我们。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是一种精神,引导着凡尘俗世里的我们去反思“仁”“智”这类社会品格的意蕴。

翳嘶岩岩,陵州所瞻;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走近天梯,世界突然就安静了,灵魂在岁月深处安坐。心境没有浮躁,没有躁动,心绪自然也就平静了。庄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天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更能让我们体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越过山丘,我们终会遇见最初那个天真诚挚、眼含热泪的自己。

每天清晨或傍晚,天梯上总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大家或休憩,或观光,或健身……无论晴空万里,还是细雨绵绵,登天梯似乎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而在“九九重阳节”或“春节”等传统节日里,登高的人更多,也更为拥挤。这时的香火也是鼎盛的,大家都怀着美好的愿景,拜山,拜佛,叩问内心的钟,祈求平安、幸福。

天梯中段,南干渠静静流淌,斑驳的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微风拂过,枝柳随风摇曳,或树叶、或花瓣,悄然飘落水面,泛起一丝丝涟漪。这些水来自黑龙滩。有了水,植被变得茂密起来。夜幕降临,人群未散。人们围坐在小树林里,吃着烧烤,喝着小酒,打着小牌,天南海北地聊着。这里或许有外地口音,听来听去,还是觉得仁寿话最好听。“干饭了”“扯一口”“晓不得”……每一句低入尘埃的话语,听起来都那么让人倍感亲切和舒服。星空很亮的夜晚,大家看看天,看看地,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其间的恬淡与优雅,正如仁寿这座城市,不惊不诧,不疾不徐。

伫立山顶,仁寿石扑面而来,沉甸甸的,厚重如仁寿的历史。天气很好的日子,鸟鸣声声,松涛阵阵。泡一杯茶,兀自进入闲者的时间。《菜根谭》有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养身莫若养心,此身常放在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间无竹,此处亦无水,但仁寿石后面牌坊上的“仁义”二字却宛如石上流水,将石头刻出了水的姿势,刻在人们心里。这些闪烁着“五常”“五福”思想光芒的字迹,正是马识途先生的手笔。烟雨蒙蒙,云岫笼罩,淹没了一座座青峰,不知“老马识途”可否照亮游子回家的路?也不知繁华落尽,是否还有颠沛流离?人,其实不管去到什么地方,离家多远,始终是要回归故里,落叶归根的。

仁寿石(图片来源:仁寿县人民政府网)

徐徐而上,仁义亭巍然屹立。侠士说,侠之大者,义也;仁义和正义,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义气。仁义不倒,正义不倒,义气不倒,所以亭也历经波折而不倒。斗转星移,智慧永恒,仁义永恒,它们停驻在仁寿人民的心里,不曾散去。

仁义亭再往上就是仁人楼。在仁人楼和仁义亭之间,依然是石梯。据说,结婚时来这里走一走,会百年好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也曾背负着爱人在石梯之上负重前行,发出爱的呐喊。只是斯人已逝,一缕香魂不知飘向何方;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四周寂静,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好像一对久别的夫妻在低声泣说。人生漫长,很多时候,所有的迷惘,就像那一册册无法诠释的经文。到底该情归何处?我问佛,佛不语。登顶仁人楼或许可以给我想要的答案。

仁人楼一共6层,汇集着仁寿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日出时分,登楼望远,心旷神怡。只见一方的异彩揭去满天的睡意,唤醒四隅的明霞,顿悟:逝者不可追,活好自己或许就是对远去灵魂最好的祭奠。

拾阶而下,漫步仁里寿乡路。阳光温热,岁月静好,花儿开得正盛。走倦了随意一坐,触手可握的就是一缕清香。葱茏的山林里,农庄俨然,掩映其间。农庄里有我们喜欢的味道,那种味道是小时候的味道。农庄,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仁寿人的真性情。客人来了,老板招呼,不矫揉不造作,但是实在。客人走了,他们收拾碗筷,收拾桌椅。丈夫心疼妻子,口里不言语,手脚却不曾停歇;妻子怜惜丈夫,嘴里碎碎念着,却也忙个不停。

道路两旁,果实压弯了枝头,喜悦悄悄爬上农人的眉梢,爬上我们的眉梢。甘甜的果子总等着像我一样的饕餮之徒。肚子饿的,喝醉酒的,开跑车的,无论他们身份怎样,弯腰选果的一瞬间,大家都是踯躅行走于尘世间的平凡人。

如果你正在患得患失,黯然神伤,正在奔波的路上迷失了方向,正在俗世的纷扰中沸腾了欲望,那就来仁寿,来仁寿登一登仁义的梯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辜乾刚(四川省仁寿县人,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理委员会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局党建办、办公室负责人,眉山天府新区文艺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仁寿县作家协会、仁寿县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东坡光影里的山水》《眉山日报》《资阳日报》《仁寿文艺》等书报刊)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