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爱粮节粮】有感世界粮食日‖罗学娅

作者:罗学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16 10:37:55 浏览次数: 【字体:

有感世界粮食日

罗学娅

10月16日 珍惜粮食

“世界粮食日”,一看见这5个字,我就感慨万千。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亲历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在地球上的世界性粮食危机,经历过灾荒,感受过饥饿,最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最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41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了呼唤人们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对人类的影响,防止粮食危机再次出现,将10月16日设立为世界粮食日,警醒人们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不要浪费粮食。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存,靠粮食和农业而发展,我们50后、60后这一代人,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

在世界性粮食危机爆发的时代,我下乡到了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跟着那里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汗滴那片贫瘠的禾下土。辛勤耕作一年,粮食亩产最多也就三五百斤,分到手的口粮,顶多能填饱小半年的肚子。每年春荒接夏荒,荒月日日都难熬。

1976年,我们开始试种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改变了稻谷品种,优化了种植技能,第一年试验田产量亩产就达800多斤,几乎翻了一番,农民朋友们看到了希望。在改革开放号角声中,在包产到户的热土地上,杂交水稻的种植迅速普及,亩产逐步上了1千斤。农民的仓库里有粮了,中国人的饭碗里有饭了,80后、90后没有了饥饿。

我们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从吃饱饭到吃好饭,再到富裕富足,食不果腹的年代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浪费粮食的现象也时有滋生。

那年,我送儿子上大学,在校园食堂看见不少同学将没吃几口的饭菜“啪”一声就倒进泔水桶里,毫无愧色。在走廊、宿舍的垃圾桶里,也看见许多半截馒头,零碎饼干、面包等食物。这些现象让我非常痛心,我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珍爱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当我第一次听到“光盘行动”这个口号时,非常赞同,但要从我做起,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自以为节约粮食习以为常的我,到了餐馆酒店,还是积习难改,生怕菜点少了,怠慢朋友亲戚。剩下的菜品,也不好意思打包带回家。随着节约粮食的氛围日益浓郁,才慢慢习惯。

今年“世界粮食日”之前,市妇联发出倡议,号召我们“学先进、赶先进,争做兴粮节粮排头兵”。作为一个退休医务人员,角色已转换成了家庭主妇,无力为“兴粮”做贡献了,那就为“节粮”出把力吧。身体力行,把节约粮食的传家宝,灌满家庭这颗最小的社会细胞,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成为节约达人。

我教孙儿背诵的第一首唐诗,就是:“锄禾日当午......”还和孙儿一起演算趣味算术题:1公斤大米约6万粒,全国14亿人,1人浪费1粒米,就是2万3千多吨。告诉他:专家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孙儿在惊讶中更加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大米。

今年,随“世界粮食日”开展的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正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平语近人”,平语铭心。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我们会主动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端牢中国饭碗”,有我,一个普通的退休女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退休医务工作者,泸州市作家协会、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