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家吃“直供”‖钱永广
我家吃“直供”
钱永广
假日里,我从农村老家准备开车返城时,母亲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去菜园采摘她亲手种植的各种蔬菜,又要给我准备米面油和鸡蛋。我打开车的后备箱一看,已被母亲塞得满满的。
见母亲给我准备了这么多绿色食品,我笑着对母亲说:“你把我车的后备箱里塞得满满当当,里面的米、面、油、鸡蛋,足够我吃两个月。这下你想看到你儿子,得再等两个月了。”
母亲虽已经年近古稀,但身体还算硬朗。自我进城工作后,母亲和父亲一直居住在农村老家。虽说我和父母分居两地,但其实距离并不算远,我开车回家也就一小时不到的车程。可家里的孩子小,我平时在单位总有忙不完的事,身心俱疲,回家看母亲的次数,总是少而又少。通常是等到我家粮油吃完了,我才想起该回家看看母亲了,并顺便带一些母亲种的粮油和蔬菜回城。
虽然我回老家的次数不多,但母亲却十分惦记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如果我长时间不记得回老家,母亲就会盘算着,什么时候我家粮油米面该吃完了。这个时候,她就会催促父亲,赶快背着那些“供品”给我送进城来。记得儿子5岁那年,有一次,父母进城来看我,除了背着大米、油、蔬菜和鸡蛋外,还顺便给我带来了一只自己养的鸭子。吃饭时,儿子喝了一口鸭汤,连声夸赞说:“还是奶奶家养的鸭子好吃,特别香!”
见孙子吃得满嘴油亮,正端起饭碗的母亲连忙放下手里的筷子,满脸微笑问儿子:“真的好吃吗?”儿子顾不得放下手里的碗,连连点点头说:“奶奶,这鸭汤是真的好喝,我还喜欢吃奶奶种的蔬菜、爷爷养的鸡呢!”
父亲在家爱养鸡,母亲没事则喜欢在菜园子里转悠。儿子喝着鲜美的鸭汤,却还惦记着老家养的鸡,妻子笑称儿子是个被惯坏的小馋猫,却把母亲逗得哈哈大笑。
其实,爱吃老家的鸡鸭蔬菜的不仅仅是儿子,还包括我和妻子。我进城工作后,有一段时间吃的米油和鸡鸭都是菜市场上买的,不仅价格贵,而且多是饲料喂养的,很少能吃到老家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土鸡土鸭和绿色食品。虽然我每次回老家,父母总让我带些他们自种的粮食进城,但因为兄弟姐妹多,我怕这样当个“啃老族”,兄弟姐妹间会生出嫌隙,便不好意思占父母的“便宜”。有时家里没米没油了,我就直接去超市买,有时买的米看似白净净的,煮出的饭却一点不香。儿子喝着鲜美的鸭汤,还特意提到喜欢吃奶奶家种的蔬菜、爷爷养的鸡,那时母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突然发了怔。
见母亲发怔,平时很少说话的父亲赶紧接过话头打圆场,笑着对我说:“现在我和你妈在家种的粮食和蔬菜也吃不完,每年养的鸡鸭就有几十只,以后如果你们兄弟姐妹没空回家拿,我就进城给你们每家送,专供你们没有农药的大米和蔬菜。”
父亲说到做到,自那以后,他和母亲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进城来我家一趟。母亲每次进城,都会提着大包小包,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时还带着杀好的鸡鸭。与我同享这个待遇的,当然还有同住在城里的姐姐和弟弟。有时,母亲背着大包小包很是吃力,父亲就和母亲一起充当“苦力”,坐公共汽车进城,再一路辗转,扛着“直供”到我们每个小家。
父母这种“直供”方式已维持好几年了。这些年,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们扛着“直供”进城也越来越吃力。在电话里,妻子总是劝母亲:“你们就在家歇歇吧,城里什么米和蔬菜都能买得到。不要那么辛苦,背那么重的东西,小心伤了身体!”可母亲说:“我孙子爱吃我种的菜,爱吃我养的鸡鸭,我还能跑得动,我还是去一趟城里看看吧。”
知道拗不过父母,作为子女,我们只能遂了两位老人的心意。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商定,父母每次要进城,住在城里的我们得知情况后,就在家庭微信群里发布他们就要进城的公告。这时,兄弟姐妹中总有人争着开车回家接父母。利用父母进城的机会,我们兄弟姐妹会借机举办一次“家宴”,吃着父母从老家带来的“直供”,一家人更是无话不说,其乐融融。
父母终究还是老了,虽说他们身体硬朗,但体力已不如从前。2021年秋天,在我们再三劝说下,母亲终于将几亩农田承包给了种田大户。可为了我们能吃上没有农药和化肥的蔬菜,父亲还是执意留了一块地,选种子、施农家肥,精心耕种。我们都劝父母把那块自留地一起承包给种田大户,劝他们进城和我们一起生活,可母亲始终摇着头说:“虽然我们已经老了,但一想到你们能吃上我们种的绿色蔬菜,吃上我们养的土鸡和土鸭,我们在老家忙得也高兴。”
父母已经老了,却还是坚守在农村老家。想到头发已经花白的父母到老了还如此操劳,为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做“直供”,我不禁汗颜。真希望岁月能够在此定格,父母能够永远不老,我家的“直供”能够一直连绵不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钱永广
供稿: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