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除夕守田坎‖洪林
除夕守田坎
洪 林
过年这一天,除了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大餐,畅叙一年来的心酸苦乐,展望美好明天,最盛大的仪式,莫过于守田坎了。
守田坎,也就是守岁。按农村习俗,除夕这天晚上,吃完团圆饭,收拾妥当,家里人就围坐在一起,共同守候旧历新年钟声的敲响。父亲说,我们是农村人,守好田坎,第二年就不缺水,就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为了这个美好梦想,我们家每年都坚持守田坎,直到现在。
记忆中,家里条件不好,甚至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
那时,我们守田坎的方式很简单。忙碌一年的父母会把我们六姊妹叫到跟前,从大到小,让我们逐一说说一年来的收获和各自认为表现不好的地方。哥哥姐姐还好,帮着父母做了很多家务事,学习成绩也是杠杠的,总结起来头头是道。母亲对我们要求很严。哥哥姐姐总结很好,母亲露出欣慰的笑容,给他们一角、两角、五角压岁钱,甚至还有过年的新衣服、新鞋子奖励。
至于我和幺弟,懂事不多,调皮不少,总结也是东拉西扯的,母亲手里的“黄荆棍儿”扬了又扬,在父亲的美言下,虽然没有落到我们身上,却也拉着脸对我们一番数落。差距摆在哪儿,我和兄弟都有些无地自容。
就这样,在哥哥姐姐很兴奋,在我和幺弟相对低落中,我们把田坎守到了凌晨,守到了新春的第一声爆竹。
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从十四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到二十四英寸的长虹牌彩色电视机,再到海信牌液晶电视机,父母在辛苦劳累中逐渐老去,家里守田坎的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夕这天晚上,早点回家的,抓紧帮着母亲做团圆饭,晚点回家的,吃完年夜饭自觉去洗碗。一切收拾妥当后,父亲把泡好的浓茶放到堂屋的八仙桌上,母亲则端出盛满花生、瓜子、糖,还有苹果的盘子,让我们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守田坎。
我们长大了,也不需要做总结了,但我们几姊妹都围坐在父母身边,拉着家常,叙说着一年来各自的收获。父亲的话很少,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勤扒苦挣”,母亲管得就宽了,老大要把生活安排好,老二在外打工要注意身体,老三教书保护好嗓子,老四骑摩托车慢点,老五在外头少喝点酒,老六脾气不要那么躁……
慢慢地,我们发现,每年守田坎,父母都很少说他们自己,都在叮嘱女儿、女媳,儿子、儿媳,以及孙辈,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守田坎,变成了父母对我们晚辈无限的关心和期许。这种关心和期许,在父母过世后,直到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几姊妹。
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我们家六姊妹,大的三个是姐姐,小的三个是兄弟。父母过世后,守田坎的事情,就落到了四哥身上。除夕团圆饭,大姐打主力,其他的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有事情做。四哥主要负责团圆饭前烧纸敬奉先人、团圆饭后守田坎的大事。
我们几姊妹,六个小家,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都在除夕这天晚上欢聚在一起,就像当年父母健在一样,吃团圆饭,给小孩子发压岁钱,一起守田坎,祝福新年!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洪 林(中学高级教师,创业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散文、诗歌近70万字)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