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诗词里的春节‖蒋德均

作者:蒋德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25 15:25:58 浏览次数: 【字体:

诗词里的春节

++蒋德均++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民俗节日第一大节日,其历史之悠久,流传之广泛,影响之巨大,人数之众多,内容之丰富,可以说举世无双。其节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参与性强,充满着人性伦理之美、天伦人情之美、文化艺术之美和人生智慧之美。

春节,在民间也叫过年或叫过大年。关于“年”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民间较为普遍的传说认为,“年”是一头怪兽。岁末年初交替时会下山来找东西吃,碰到人便吃人。人们害怕受到“年”的伤害,便在岁末三十的晚上全家人都闭门在家,通宵不睡,并且点亮灯火或吃团圆饭时放响鞭炮,吓走“年”。等到“年”被吓走后,才在正月初一出门庆贺,互相拜年,放爆竹以示庆祝。

这自然是一种关于“年”的传说,不可足信。其实,“年”的真正起源应是先民对自然规律尤其是四季循环周期性变化的认识,它根源于华夏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年”就是一个周期性循环的时间概念,既是终点也是起点。这种意识与概念在中国距今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天》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的记载。本来,“年”的本义是农作物成熟丰收之意。“年”作为历数单位也由此而来。所以,甲骨文中的“年”是象形字,意为人背禾,指庄稼收成。许慎《说文解字》曰:“年,谷熟也。”在一年一度的谷物收获后,先民们要举行庆祝活动,祭祀神灵,感恩天地,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上古时期,谷禾一年一熟,先民们自然萌生了谷禾成熟一次便是一年的概念。大概在周代,过年的习俗基本确定,成为先民最为隆重而向往的日子。西汉武帝时期,四川阆中人落下闳等天文历法学家依照夏历制定太初历,将岁首定为正月,年节由此基本固定了下来,后世天文学家不断改进完善。

应注意的是,我们今天的春节,在古代或者说在民国之前不叫春节,而叫岁首、正旦、元旦、元日等。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始于1912年的中华民国。也就是说,“春节”一说,始于民国元年的1912年。

中国的过年,按照传统习俗,时间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结束,历时20天左右。

春节的主要习俗有:重头戏是吃年夜饭,又叫团年饭、年更饭、分岁宴等。它起源于上古先民的年终祭祀仪式。

吃完团年饭,接着就是发压岁钱,又叫押岁钱、守岁钱、压崇钱等。压岁钱是小孩子新年最期盼的礼物。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健康成长。给压岁钱,各地习俗也因地而别。

然后是守岁。古人没有电视、手机、网络、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吃过年饭后,围坐在火炉旁,拉家常、聊未来、谈天说地,或者玩扑克、打麻将、做游戏等,文人雅士的吟诗赋词则是士绅官僚之家的保留节目。

再接着就是正月初一开始的新年庆贺与拜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整个春节就过完了,大家又开始忙碌新的生活。

在长达20余天的春节里,人们穿新衣、放爆竹、祭祖先、访亲友、喝春酒、许心愿、赏灯会等。诗因节生,节以诗传,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节日诗词,下面我们摭拾一二,助兴佳节。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在诗里,诗人表达了恬淡悠然的心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写诗人对年景与物候变化的关心与祝愿美好常驻之情。新的一年,愿国泰民安,好环境好心情,佳节佳境常相伴!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诗歌写出了一种不知不觉中的自然物候变化以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新的一年,祝愿我们都焕然一新,抖擞精神,蓬勃向上,元气满满。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诗中极写人事代谢,光阴易逝,四季推移,岁月无痕。除夕之夜,看残灯去焰,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与亲人团聚。节日思亲之情,跃然纸上。亲人团聚,除夕守岁,春节永恒的主题。

孟浩然画像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昨夜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起床,新的一年开始了。在农村,农夫扛着锄头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还有牧童在旁。看看天象,推测新的一年,应该又是一个丰收之年吧。新年景新收获,愿你硕果累累。新的一年,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孟浩然雕像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暖和的春风,开心地喝着美酒。新年第一天,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的门窗,人们纷纷摘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春联。愿你新年新气象,好运连连来。

王安石雕像(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夕之夜,窗外雪花飘飞,室内饮美酒、写春联、贴福字,其乐融融,节日气氛跃然纸上。瑞雪兆丰年,寒去暖来。愿你天天嘉瑞相随,好心情好自在,天天开心,时时快乐。

陆游雕像(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除 夜

宋·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该诗描绘出了好一幅除夕春节风俗图卷。祭灶官、做卫生、放爆竹、吃年饭、和美酒、守岁夜、话来年、盼丰收……愿天下所有人都天天开心、岁岁平安、心想事成、美梦成真!

己酉新正

元·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时值新春佳节,天地间风霜尽去,山河铺绣,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翻开新年日历,春天的气息代替了往昔沉郁的旧气象。梅花和柳树展现了全新的姿态,松树和翠竹也有了新的变化。新年了,因为高兴喝得大醉,欢声笑语响彻云霄。新的一年,愿你万事如意,笑口常开,美好相随。

《梅花》 王定国 作(图片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客中除夕

明·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这首诗是作者因公务除夕旅居外地所写,道出了佳节期间滞留外地的苦闷与无奈,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愿亲人健康平安,愿岁月静好,愿家人团聚!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诗歌虽写除夜的寒冷,读来却给人以春天的喜悦和暖意。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有似西语“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春塘》中国画 白明祥 作(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拜 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此诗可见出明代社会春节拜年的情景,颇有民俗价值。拜年啦!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愿人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美的家庭氛围,和平的世界秩序!愿世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以及纪念馆展陈策划与撰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作品和文章。作品选作985、211和“双一流”工程大学通识博雅教材。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文章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