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洪雅程家大院‖苏万娥

作者:苏万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26 15:08:50 浏览次数: 【字体:

洪雅程家大院

苏万娥

“程沟的房子,牟盘辗的谷子。”

“人家的每个墙角都架得有机枪咧!”

提到中山,说起房子,无人不对程家大院翘起大拇指!

程家大院?不就是我老姑爷下面的那堆散落的瓦房吗?它有什么值得说道呢?

我无数次从它的墙根走过,无数次看到它的青瓦檐角,但我从不曾留意,也没有机缘踏进过它那方神秘的天地。

随着岁月的增长,随着听到的次数渐多,心中不免好奇起来:程家大院到底有什么神奇呢?

我盼望着一场程家大院之行。

心,在盼望中想象,在想象中期待。

已近深秋的清晨,丝丝寒意袭人。天边已有了红霞,田野、远山看得那样清晰。

秋阳,您好!

这么好的天气,适合野外踏青。

一个人,一双脚,沿着新修的“四好农村路”,向着程家大院进发。

村道刚铺了柏油,一股沥青的味道从油光黑亮的路上散发出来,混合着两旁田里、地里各种作物的清香——那令人怀念的农村秋味啊!

转过一个坳,又转过一个坳,再转过一个坳,柏油路到了尽头,转向了一条窄窄的水泥路。水泥路两旁的杂草被铲除了,路面也扫得很干净。茶地还是那样葱郁。田坎上的青豆开始饱满了。收割了稻谷的田里,谷秧一片萎黄,勤劳的农民在田里栽油菜。坡坎上,洁白的野棉花在高高的枝头摇曳。树丛里,传来鸟儿啁啾的叫声。

这样一个暖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愉悦,舒畅。

到了!心里却怯怯的。

门在哪儿?怎么进去?刚好遇到两个去做核酸回来的老人。我连忙走上前去打招呼:

“叔叔,孃孃,这儿就是以前的程家大院吗?”

“是呀!”

“那我可以进去参观参观吗?”

“怎么不可以?跟我们来吧!”

叔叔孃孃的电动三轮拐进一条走廊,我也随后跟了进去。

程家大院,我的双脚一步一步向您走来!

据说,程家的祖先不是洪雅土著人,而是来自清朝前期(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四川历史上第八次移民大潮——湖广填四川。

程家人一到这个地方,看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就选了一处背靠青山、左右两边是山脊的形如一把太师椅的坡地筑房制屋,安居下来,繁衍生息,如今已有十七八代了吧!

后来,家族中出了一个叫程世美的能人,在洪雅县县衙里担任要职(以前丹棱、洪雅没有分开,合称洪雅县,县衙设在丹棱),发了财,于是让当家主母在家乡修房治屋。在他们选定的风水宝地上,高处挖平,低处垒墙,填土夯实,代代程家人经过前前后后200多年的努力经营,建成了房连房、厅连厅、屋连屋共13个天井、4道门进入的程家大院。绕着房屋一周,又用土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围墙,上面盖着石板。建成后的程家大院,连土匪也不敢轻易进去,据说怕进去迷路,出不来了。

程家大院,青山掩映下的那一大片青瓦檐角,显得格外雄伟壮观。要不,中山怎么传出了“程家的房子”这句俗语呢?

程家还在家乡大肆买田买地,九山十八坳,水碾石磨全买完。传说程家家主为了向卖方显示有钱,用九匹骡子驮着装满口袋的银子,在卖方家把银子口袋哗啦啦卸了一地,把卖家吓了一跳。当然,买卖肯定成了。发展到后来,前到中山前锋碾盘桥,后到丹棱的张场,都是程家的土地。程家,成了中山最大的地主,家境越发殷实。

当时治安不太好,山沟里常有土匪出没,杀人越货。富裕的程家人当然也怕土匪。为防土匪,他们自制了火枪、土炮。每当土匪来袭,程家人就躲在院里燃炮点枪。轰轰隆隆的响声,吓得经过墙外的土匪落荒而逃,边逃还边向院内喊话:“我们就是路过,连葱花儿蒜苗儿都没有碰过你家的。”看来,土匪也怕死,他们在向院内求饶:我们没有做过对不起你们的事,别来杀我们。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就传成了程家大院的墙上架满了骇人的机枪大炮,连土匪都闻风丧胆……

程家大院越发有名了!

程家人越来越多,于是这个依山沟而修大院的地方就被叫成了程沟……

脚,终于迈进了程家大院的主天井。扫视一圈,正屋空了一方,应该是人户搬走了。另一边的厅房因无人居住和照管,显得残破不堪,断壁残瓦摇摇欲坠。有人住的屋子,木柱、木门、木窗、木梯、木楼很完好,门上、窗上的雕花清晰可辨,摸上去,有凹凸感,接近地面的木料被岁月打磨上了道道墨痕。

房屋柱子下的石柱础,雕刻着繁复的样式和花纹,有的长上了苔藓,那是时光沧桑的见证。

天井里、屋檐下,铺着一溜平整的石板。

迈下一道石梯,穿过一条厅廊,下到另一个大天井。石梯右边有一个小天井。里面放着一个石制的“太平缸”。“太平缸”保太平,里面盛满了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据说,以前每个天井都摆有太平缸,外面还雕刻着当时流行的戏剧图文。绕缸一圈,就等于看了一出精彩的大戏。程家,在当时也应该算是耕读之家吧——洪雅名人曾璧光的祖籍曾沟和程沟相距不远,和程家也有渊源。传说他回乡探亲访友时曾手书“国学士”牌竖在石梯上的柱栏前,还题了一块“伊川世第”匾送给程家。

太平缸前全是用石墩子垒起来的厚墙。依墙建有一木柱栏,样式考究。

眼睛凝视着满院的石板、柱础、石缸、石墩,年迈的朋友们,你们打哪儿来?程沟地处浅丘,不出产石头。听说你们的家在丹棱李沟大山深处的岩上。石匠的凿子使劲凿,你们脱离了那一片山岩,滚落了下来。接着,根据主人的需要,你们裁成不同的形状。无数的农家莽汉子把你们抬起。那粗粗的麻绳穿过你们厚重的身体,再穿过莽汉子的木杠,你们离了地,挪了窝,从遥远的山那边转到了这儿。这儿,有几位技艺更精湛的石匠在等待着你们。尺寸多少,厚薄多少,雕什么花,刻什么纹,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在空地上响起,阵阵石灰飞扬在空中。最后,你变成了有用的、精美的石板、柱础、石缸、石墩……混合着木匠的刨木声、工人的施工声、主人的指挥声……

一幢幢房屋立起来了!

一个个天井建起来了!

那高高的围墙也筑起来了!

一位又一位妇人站在房前看着,笑了!

最后,全乡的人都晓得——程沟的房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主被处决了,程家大院的房屋被分给当地穷苦百姓。后来随着居住人口增多,很多人另觅新地修房。程家大院被搬的搬,拆的拆,改建的改进,破败的破败,现在只剩两个不太完整的院落……

院内空无一人。

脚踏过院内那些石板,静寂无声。

站在山坡高处俯视,那残留的重重叠叠的屋宇全沐浴在秋阳中,温暖,慈祥。阳光下,那一排排平顺的小青瓦依旧如夕,那一个个翘拔的檐角仍伸向天空……

程家大院,仿若一位饱经沧桑的孤独老人,走过了风雨百年,历经了繁荣与衰败……

临别,我再一次用双眼打量着它,回望着它,每一块石头,每一块木板,每一朵雕花,每一段回忆……心中喃喃自语:

一切都过去了,程沟的房子——夕日的程家大院……

来源:四川省 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苏万娥(女,1977年生,洪雅县中山镇中心小学校教师)

供稿: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