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米仓山乡年味浓‖杨奎昌

作者:杨奎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02 16:28:40 浏览次数:385 【字体:

米仓山乡年味浓

杨奎昌

又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霜雪雨,经历了酸甜苦辣,几番辛苦、几番劳顿,终于迎来了望眼欲穿的传统节日。

春节应该属于朴素泥泞的乡村,属于远离繁华和喧嚣的民间。沿滔滔西河逆流而上,掩映在大山深处的米仓古道,这里没有入云的高楼,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到处是雪光下返青的麦苗和菜畦,到处是牛羊倒嚼草,黄狗欢实鸡鸭满架的安静与祥和,古井、泥塘、犁铧、栅栏、灶台、斗笠……只有在这原始古老的山乡,才可找到童年的足迹,更能寻到属于自己的年味。“开门迎春春满园,抬头见喜喜事多”“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之类的吉利喜庆的对联,张贴在千家万户门楣上,记忆中的乡野总是带有几分神秘的诱惑和刻在骨子里的回味,让人兴奋和欢愉。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乡村的拓展和演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冲淡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那份向往和期待。尤其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农村,那些勤劳善良的人们世世代代守望着身后那片土地,不离不弃,一直在和风细雨的农事中收获与播种最淳朴的歌谣,在他们的心里布谷鸟一直在远处的山岗上欢唱着,或清晰或朦胧,他们在简单而平凡的生活中,始终渴望那种宁静的幸福,单纯的快乐,踏实的收获。扫尘、贴春联、守岁、爆竹、拜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那些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着,并根深蒂固地浸润着人们的血脉。

进入农历腊月,蛰伏在大山褶皱里的乡村那温馨的节日气氛便愈来愈浓。家家户户的门扉总会亮起一盏盏温暖的灯,为归心似箭的游子照亮回家的路。冬日的轻云送来儿女们的讯息,作为大山的孩子,无论在天涯海角还是近在咫尺,都要赶在这个时节,不惧山高路远、风雪阻道,日夜兼程都要向着家的方向前行,因为那里有久违的乡音乡情,那里有父母盼儿归来焦灼的目光。

从山坳、河沿、山脊那些疏离的农舍,升腾起的带着热辣辣草木香味的炊烟,在寒云遮不住春色的天空中汇聚成一片最吉祥最美丽的图案,弥漫成一种情调,甜蜜地罩着明晃晃的冬水田、熟地、森林、农庄以及那些忙碌的身影、欢悦的笑声……

按照传统习俗祭奠祖先、神灵必须赶在立春前,于是,腊月的山乡常会看到,在半掩半映房屋附近的苍松翠柏间,子孙们点燃香烛,默默地望着祖先隔世的容颜,虔诚地祭拜、祈祷。

如今的米仓山乡今非昔比,脱贫奔康让曾经困顿落寞的山乡到处充满朝气与活力,依山傍水、随山就势的山里农家红墙绿瓦,雕栏玉砌,窗明几净,花园式的庭院高低错落、比肩接踵各具特色,条条宽阔洁净的水泥路村村相连、户户相通,天然气、自来水、互联网,现代生活节奏给这个春节增添了新气象、新色彩。

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周修建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腊月的山乡是殷实而忙碌的,家家户户的屋檐上、树枝上、栅栏上挂满了熏黄的腊肉、成串的红辣椒、风干的柿子;庭院里晒满玉米、稻子、豆荚。勤劳的阿爸踏着朦胧的月光,将陈年的柴禾一捆捆堆积在屋后空地上;阿妈从腊月廿四起就开始忙碌着,酿甜酒、做豆腐、蒸年糕……每天腰系围裙忙里忙外准备过年食物;村头小河边、溪边笑语不断,村里的姑娘们用棒槌在使劲地捶打着棉被、棉袄,捣碎了云影也捣碎了自己的倩影。

腊月的乡间小道暖风低吟,情侣依依,话语缠绵,总有一些心事有些遮掩不住地外溢。那些被山里天然纯净的空气和阳光沐浴过的儿女们长得乖巧水灵、轻盈俊俏,不再像父辈那样终日守着一亩三分地,起早贪黑、风里雨里不停地劳作。他们纷纷走出山门闯世界,用智慧和勤劳挣回大把大把钞票,带回许多山外致富信息和精彩故事,收获了事业、收获了爱情。那种神采飞扬的笑容,那种只有年轻人才有的光芒,诠释着一种全新的境界和生活状态。

白发的父母总在这个时候最为操心,儿女们的终身大事、来年的春种,一切都得从长计议和安排,那些淡淡的忧愁和浓浓的向往纠缠在一起,他们话语背后的憔悴与惆怅,让儿女心痛却又无能为力。

腊月的山乡暖意融融,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春节让乡情亲情融汇在一起,那些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让人陶醉。邻人之间轻轻的一声问候融入了所有的心愿,淡淡的一句祝福,倾注了无限真诚。

今年的春节格外热闹,三年疫情终于放开,山乡喜庆连连,每天都是好日子,今天张家嫁女,明天李家乔迁,鞭炮、唢呐、迎亲锣鼓终日震天价响,山乡被喧嚣浓烈的气氛泊在温暖的阳光里,沿河两岸枕河人家门窗洞开,温馨的话语伴着盐井河清澈河水汩汩流淌,烟花、爆竹的火药香味,酒肉的浓香飘过宽阔的河面,在狭长的河谷中弥漫,醉了太阳、醉了月亮、醉了山乡……

腊月的小镇出奇的热闹。每天当晨风吹醒了拐角处酣睡正香的小吃店,那些精明的商贩们便开始在小镇的角角落落设台搭棚,肆意地摆满水果、蔬菜、海鲜、鞭炮、春联、画历、玩具……无数酒楼茶肆纷纷亮出各式旗幡或招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从大街小巷传来的《新年到》《鼓声迎来万年红》喜庆欢悦的歌曲,在古镇温暖地流淌。那些流动的车辆和人潮,那些久违的不期而遇的目光,欣喜而亲切地相遇,那些陌生的方言、有些走调的普通话、飘逸的红色披风……拥挤成这个严冬里一片流动着的最美风景。

人们都在张罗着、抢购着各种年货,当所有的布袋、背篼、箩筐装满后,落山风便刮过狼藉的街面,留下许多匆匆的脚步。夜晚的古镇分外迷人,大街小巷各种彩灯相互映衬,街道两边成串的红灯笼带着几分迷离与缠绵彻夜不眠,给古镇增添温馨与祝福。

傍晚的乡村路上却别有一番情致,每天来来往往的摩托车、面包车、小轿车、卡车等各种牌照的大小车辆在扬起的尘土中疾驰,把冷清清的黎明碾成静悄悄的黄昏,车灯闪闪烁烁,明暗交错,映照着山崖;汽车的轰鸣声、问候声、农家惊觉的犬吠声,如潮般起伏,给静寂的山乡增添几分妩媚和动感。

2022,难说再见!当新年钟声响起,喜悦与祝福化作漫天纷飞的语言,温暖了山乡一段一段风景各异的旅程。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奎昌

供稿:旺苍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