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银叶燃烧‖梁志友
银叶燃烧
梁志友
如果将县城高低错落的楼宇比作骨骼,纵横交错的街巷喻作筋络,那么生活在围城里的人们、垒窝的燕雀、生长的树木花草,所有的生命个体,以及附着于城市的车辆、灯杆、红绿灯、果屑箱、烟火气,一切无生命的元素,都应是市井的血脉皮肉。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原本无生命的楼群、小区、街巷血肉丰满,滋润、灵动、充满无限活力。
天全就有一条叫作“灯盏路”的年轻街道,因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几乎都是移栽的高大粗硕的银杏,它们在季节的转换中俯仰生姿,夏天为行人撑开浓荫,为街道的暑热扇起凉扇,为蝉唱鸟歌搭起渲泄的舞台,让本来刻板的一角也活在了节令里。每至秋凉绿蜕时,又用一腔季节的情怀燃起阳光的色彩;一树一擎,如火如炬,噼啪有声;风吹瘦体时,又把隽写着季节密语的银杏叶任性播散,金绒般铺满人行道,或寄赠给来而复往的行人、车辆和行色匆匆的时光。别样的景致在信息网络高速传播的时代,一夜间刷屏微信朋友圈、抖音、指间链而“火”得烫手,引得爱酷、爱自然的人们纷至沓来,玩味品韵,自拍留影,留下美丽的生命瞬间。人景物互动的画面,让一条沉寂的街道生动了许多。即使到最后只剩下裸露的躯干和纤细的枝丫,寒风袭来时,它又将自己当作倔强写意的画笔,把城市的秋收冬藏,挥写得淋漓尽致。
灯盏路因为银杏叶燃烧的色彩,在市民茶余饭后中不胫而走,又快速网传开去,令粉丝们跟风打卡,每年如约而至,成为县城深秋一景不过是近年的趣事。其实,在银叶惊艳亮相前,作为天全县城新生的美食文化街区,灯盏路已先期汇聚了不少本地和外埠的特色饭店,用多派多艺的珍馐美馔,在一些市民的心里燃起心仪的光亮,博得了舌尖的赞许,为自己埋下了名气的伏笔,也在时代快速发展惊鸿回眸中,为小城区的建设加了分。最初,仅管只有为数不多的单位入住,一条街大多是曾经的原住民和安置户,楼新、街新、树新、人的面生,还弥漫着新城区固有的砖木、水泥、油漆、涂料……味道;与它南北交叉的广建南路也只是半边街;人们到灯盏路还显得有那么点撇脚;路西街中央那几棵条石呵护着的古木桢楠,依旧葱茏着郊野昔日,反刍着农耕记忆。入驻的商家、店主大多抱着“商海”一试深浅的心理。不过,以灯盏路和广建南路交叉的十字街口为轴,还是很快就开起了一家挨一家各式各色的汤锅、火锅店和中式餐馆,集合起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鲜菇、竹笋、莲藕等等,“七杂八碎”、荤素相间的市井业态,炖煮出来的浓香,烹饪出的鲜味,挑逗着行人的嗅觉、味觉,让人闻香下车,知味留步。每每街灯亮起黑夜的灯盏,灯光剪烛暮落的窗户时,也是灯盏路烟火气最旺的时候。蜂拥而至的食客们鱼贯入店,在菜肴的芳香与醇醪美味的忘我和无我中,品尝人生无穷的滋味,酌饮生活的醉意。年轻的灯盏路,从那时就在一些人中烙下了美食可尝的印记,并快速地与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对接。
商海无定势,入驻灯盏路的餐馆、饭店,用美食拢住人心,用滋味勾住了舌尖,也免不了膨胀商户店主们的欲念,考量着经营者的聪明、诚信和良心。
十字街口最早入驻的一家汤锅店,以鸡肉、鲜菇汤锅为主,匹配中式菜肴和特色小吃。因为占了地利先机,菜品、味道、质量、服务一流,生意一开张就打响,成了灯盏路一张“汤锅美食”名片。老板虽说是外地人,但入乡随俗,不拿架子,进店都是“上帝”,热情是江湖。不管熟人生面客,一杯茶、一支烟、一个微笑、一句入耳的话,拉近了主客距离。对饮酒的客人,自己还会适时在吧台自斟一小盏上桌敬酒客以表尊重。自始至终,日久天长在顾客中有了口碑,他自己也站稳了脚,获得回馈。如今,依旧操着他的夹杂着天全土话的乡音,白天开门迎顾客,入夜亮起灯盏款宾朋。
他对门的一家铺子,一样拥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入驻的店家打出的招牌也当当的响,菜品也“麻麻香”,却在十几年里几移其主。每换一位新主人,大多“鸡公屙屎头一阵”,刚刚有了人气,不知何故又像吹爆的气球瘪了气,令食客们唏嘘,局外人匪夷所思。讲句题外话,经营讲诚信、良心,也讲运势和个人道恒,同样不能缺失初心的坚持。只有老虎的头,却长一截蛇的尾巴,那是成功的“天敌”。
我还知道有家兄弟合伙开的汤锅店,以炖煮天全腊肉、腊蹄膀、腊排骨见长。而“腊味”在本地人中就拥有舌尖的一席之地。文艺一点讲,也与家味、乡愁味渊源深厚。所以,汤锅店一开张就食客盈门。我也曾应景而去,在他家馆子里领略过乡味登上“大雅之堂”的妙趣。感觉尚好,有一次还在馆子里做东,招待过外地的好友们。殊不知店家如日中天的生意,也在半途歇业。难道几年的生意就赚得钵满盆满,过起马放南山的日子?后来的“花边新闻”传的是合伙人三天两头扯皮,还闹得冤冤不解。跟经营虎头蛇尾无关,跟菜品菜味也不相干,更跟灯盏路、市口这些经营要件没“一毛钱”关联。说到底归结于人性的自私。大约是生意红火,赚得轻松,心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凶起来亲情都不顾,兄弟反目,把人间世态不齿的一面真实上演。
灯盏路西还曾开了家以本土生态牛肉为主食材的汤锅店,老板盘下店铺之初,灯盏路没有现在平整的柔性路面,整洁的房屋、店铺、旺旺的人气;银杏树和银杏叶也只在街边悄然夏秋;店铺远离十字街口,让人觉得有些背场、冷清,前面提到的桢楠,既是人们呵护生态的风景,也恰好挡住了他家门店,不近前绝难看清他家的店招。但老板却十分自信地把旧城经营得如鱼得水的生意搬了下来。一般来说生意场上也忌讳挪窝,容易失去好不容易聚起的顾客群。这或许就是慧人的眼光独到之处,好酒不怕巷子深,老板最后用自己经营的方式,原生态食材和烹饪口味征服了舌尖的挑剔,弥补了没在口岸上的缺陷,成就了自己一段美食佳话。
现在的灯盏路不过三百来米,成为城市构件之前,是向阳村二、三组的地界,一片有村落、农户、树丛、竹林、水田、旱地、荒滩、乱石岗子的城郊田畴,统称教场坝和下庄坝。进出向阳二、三组的老路、小道坑坑洼洼、窝窝凼凼,形同当地旧时用灯草、清油点亮的土陶油灯(也称油窝子),所以有人形象地叫小地名“灯盏窝”。但灯盏窝是否就是灯盏路路名的出处,还有什么典故和说道?带着疑问,我向原住民打听过,却有点像木匠师傅请教铁匠师傅“啥叫割尺”一样,碰到热心肠的,虽不能给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但还你一个羞涩的宛尔,让你感到人情美美。遇到不耐烦的怂你句“晓X不得”,呛得你退不了神光。我把“灯盏窝”走完,挨个问了多家原住民都一头雾水。后来查资料悉知,灯盏路的命名是2007年10月7日由民政部门地名办定下的,并无特定含义,和许多地名命名一样,不过反映了灯盏窝地理特征而已。成为美食文化街区后,才像自己的名字一样,一天胜一天的灯光灿烂,名副其实。
天全县中医医院是全省知名的骨伤科医院,因其医德、医术、医风在川西地区树起医事风范而名声远播,医院与美食也是两个互不混淆的概念。但医院的存在与发展,却在天全县城聚起了旺旺的人气,形成特有的商圈“小气候区”。医院开在旧城的北城街时,就带活了街两边的饭店、旅店、商铺,甚至坐摊、地摊,拉动了吃和住的消费,无形中也为就业助了一把力。迁到向阳大道后,仅管离车站、市场、学校这些人群扎堆的经商口岸较远,却因为医院超高的就诊指数,使得周边并不看好的商铺,转而有了黄金地段的身价,特别是饭店、旅馆、生意好得令同道眼馋。
李老板就是个有那么点先见之明的主。20世纪末,年轻的他还做着收山货、土特产和一些农副产品转手买卖的“游击”生计,自己也像只迁徙的候鸟随农事节令,穿梭于城乡。饱经风雨、寒暑,尝尽了折腾的滋味。中医院在向阳大道建新院有商家还在犹豫不决时,他就下手盘下了一个铺面经营餐饮,开始了人生正儿八经的创业生涯。靠着无师自通的勇气和勤奋钻研的劲头,把自己的饭店开得风生水起,一干二十多年,改变了自己的颠簸命运,又让家人的生活过得幸福滋润,也实现了平凡忙碌的人生价值。
当然,他就是典型的顺势而为,搭上了中医院人气顺风车的主。中医院迁到广建南路,填满了半边街的空缺,与滨河路、广建南路、灯盏路,拼接成向阳新区完整的版图。它的顺势就位,也很自然地把人气指数带到了虚席以待的这一片街区,使得这方街区的房主们拥铺自重,铺高店贵,还一铺难求。因为中医院门诊、住院部迁到新地,使得向阳大道原来依赖医院“风水”经营的一些饭店、旅店生意开始秋了起来,或者干脆打烊和转租。李老板早就看准了这梢水的流向,又在灯盏路出手几万元一年的房租盘了一家店,还不算让店铺上档次装修的花费。但他相信自己随机应变的选择,也对经营充满信心。像他这类随中医院搬到灯盏路美食文化街的不在少数。美得这片街区的房主们甜在心头,嘴巴笑得合不拢嘴。
从孤立的个象来看,灯盏路的“一夜窜红”名气指数倍增,是因了有着“植物活化石”美誉的银杏叶燃烧出的季节丰姿,且焰火袭人的情愫,给了城市园林化和生态化作了溢美的注脚和文化的加码。往时间的顺序上想,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载体,与它被打造成县城美食文化街区,给当地住户、商家们搭建起施展一技之长的平台,使之烟火气燃烧兴旺,让一条街道被人流连,且点亮在心;住户、商家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从此有了自信人生的密不可分的哲理意味。再深里究,是向阳新区的开发,城市化的进程先期铺垫的结果,更是时代大师的改革力作,使他后来发力,完成上档的提升。所以,当我们在为一个美景、一种美食、一条街道唱颂赞美的时候,饮水思源,最该记住的是一切的一切从何而来?将去何处?更该感恩的是你脚下踩着的能让你站得踏实稳当的热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梁志友(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星星诗刊》《四川作家报》《新闻视野》《散文诗》《雅安日报》《青衣江》《二郎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等报刊及“方志四川”等新媒体平台)
图片来源:指尖天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