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清明特辑】梨花风起正清明(外一章)‖罗学娅

作者:罗学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04 13:35:08 浏览次数: 【字体:

梨花风起正清明

(外一章)

罗学娅

丹林的梨花开了,10万株梨树,在这片叫着深湾大山的地方,错落挺立,起伏连绵。每一株梨树,都根深杆壮,树冠苍劲。每一朵梨花,都俏丽娇美,洁白纯净。

阳光透过梨树苍劲的枝枝丫丫,星星点点撒落在花朵上,洁白的花瓣更加晶莹剔透。一袭带着梨花芬芳的春风吹来,梨树林里,顿时下起了梨花雨。我和如织的游人,兴奋地仰起脖子,任凭雪花样的花瓣撒落脸上,感觉是那样的温润清爽。过滤了的阳光,柔柔地照射着我,亦是那样的温和明亮。一句最恰当的诗词,落入我思绪:“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节,太阳黄经达15度,万物蓬勃生长,清新繁茂,大地气象万千,景色明朗。徜徉在白花花的梨园里,“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整个世界,生机勃勃,在视野里飘飞着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清”和“明”。单凭这两个字,就特别让人身心愉悦,难怪大家都推开家门,走出喧嚣的城池,追逐明媚的春光,徜徉洁白的花海。

我们的先祖,给这个梨花飘飞的最美时节,赋予祭祖的内涵,形成肃穆的礼俗:扫墓祭祖、慎终追远,在梨花雨中里缅怀那些已经故去的亲人,回忆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清明。

丹林梨花(图片来源: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网)

远处的梨树下,我仿佛看到了佝偻着身子的外婆,她粗造的手,握着一截干枯的梨树枝,低着头拨弄着沾满花瓣的泥土,她不是在学林黛玉悲情葬花,而是在寻找被风吹雨打掉落地的小梨儿。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般的家庭很难见得到梨子这样的水果,更何况不是它的成熟季节。妹妹身体不好,经常咳嗽,老是在春夏之交发病,外婆想方设法给她弄梨儿蒸贝母的糖水喝。

我们学校的后山就是一个梨儿园,梨花飘飞后,满树的枝丫就挂满了青色的小梨儿,经不住风雨考验的就会掉落下地。梨儿园的泥土上,沾满了已经变色的梨花瓣,青色的小果掉在上面,焉焉儿的。外婆捡起一个,在围裙上擦几下,看看还行,就放进提蔸。

回家后,外婆将一个个捡来的小梨儿清洗干净,仔细削去有虫眼或腐烂的部分,然后挑几个放进碗里,加上几粒川贝和冰糖,放在铁锅里蒸出水来,给妹妹喝了几天后,她的咳嗽果然好了很多。

转眼,外婆离开我们已半个世纪,我也因下乡、求学和工作离开家乡几十年,但每在梨花飘飞时,我都会想起外婆,想起她捡梨儿的情景。

外婆就安埋在梨儿园旁边的山上,每当梨花盛开,春风吹起,洁白的花瓣就会飘落在她的坟茔上,她会闻到梨花的芳香,会感受到梨花雪的温暖。但她再也不用去捡梨儿了,妹妹的身体早长好了,即便偶尔咳嗽,也能买到润肺止咳的雪梨膏、梨膏糖,要吃新鲜的梨子,水果市场也都能买得到。

我们几姊妹,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梨花盛开了,就会相约回老家,在清明节去祭拜外婆,不会忘记给她供上几个上好的大雪梨。

年年春风起,岁岁梨花开。在万物复苏、生命勃发的春天里,在如雪般圣洁的梨花飘飞中,我们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虔诚地祭奠已故亲人和先烈,感悟生命的真谛,亦是对春天最神圣的礼赞。

丹林梨花(图片来源: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网)

海棠独醉故枝情

明媚的春光里,我在郊外与一树娇嫩欲滴的红海棠相遇,火一样的灿烂,瞬间热烈了我的视野,温暖了乍暖还寒的山山水水,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我,驻足树下,细细观赏。

海棠花,原本是要比桃花李花开得晚一些的,就因葵卯年的春天来得太着急,那只活蹦欢跳的金兔,才在农历二月初,就跳到了20℃多度的气温高台。如此温暖的大气层,令那些还是坯胎组织的海棠花芽包,突飞猛长,冲破了孕育常规,一个个争先恐后从干涸的树干裂缝中凸了出来,睁开好奇的眼睛,提前看见了色彩缤纷的早春世界。

此时的海棠树,还没有长出层层叠叠的新生绿叶,海棠的花苞和初开的花朵,就站在或伸或举的褐色树干树枝上,毫无惧怕,非常自信地吐露出火一样的鲜红,骄傲地张扬着生命的绚丽。

西府海棠(图片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

这份鲜红,比那珍贵如油的春雨还要珍贵,因为它只存在于海棠花含苞初绽的瞬间,待到盛开怒放时,鲜红的色彩便会渐渐褪去,逐显出海棠花淡雅高洁的本真。到那时,绿叶才会茂密,海棠树则会成为一把绿色的大伞,为树干、为花朵遮挡着仲春的骄阳,一朵朵、一簇簇粉红粉白的海棠花,掩藏在深深浅浅的苍绿之中,更显出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高贵品格,深得文人墨客青睐。

眼前这一树红海棠,在万紫千红的春景里,虽火红热烈,但却略显色彩单调,伴陪它们的没有生机勃勃的绿叶,只是干裂得皱皱巴巴的老树故枝。褐色的树干,粗糙皱裂,但却坚实强壮,它是海棠花生命延续的支柱,它给了海棠花绽放生命的十足底气。火一样的鲜红和厚重的黑褐,构成一幅独具特色的和谐壮美图——海棠独醉故枝情。

西府海棠(图片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

难怪有人说:“海棠花开时,最是思故人。”沉浸此景,跃入脑海的首先就是那位十分喜欢海棠花而又令我无比敬重的故人,“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是的,这位看花的主人离开我们已快半个世纪了,但他留下的一句话,则令我至今难忘,不仅勉励我一生,还代代相传,勉励子孙后代也能铭记于心,付诸于行。那就是周总理少年时代的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在上小学时,当老师的妈妈就教给了我,后来,我又教给了我的儿子,再后来,我的儿子又教给了他的儿子。这不正是眼前这一树红海棠立在故枝上绽放的一个深刻意境吗?

陶醉之中,遐想之时,忽听“呜——”一声笛鸣,打破了我心中的宁静,只见一列小火车从远山深处缓缓驰来,车头虽然作了些现代装饰,“和谐”二字格外耀眼,但它还是我熟悉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运送煤炭的小火车。今天,它的车身穿着绿色的外衣,载的却不是煤炭,而是笑逐颜开的游客。小火车轰隆轰隆地给游客们讲着不朽的老故事,它没有忘记来路,连同它身后的不墨青山,和我一起融入火红的海棠故枝图。

END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