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刘蔼岚
父 亲
刘蔼岚
一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已快一年了。以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总会被字里行间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爱深深感动。现在读《背影》,总是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枕着父亲的臂弯入睡,梦很香很甜。父亲工作的单位在沱江边,离镇上有五六公里路程。那时,交通不便,出门只能靠双腿翻山越岭。每次父亲带着我去镇上赶集,走累了,我就蹲在地上,装脚痛、肚子痛,脸上还带着夸张痛苦的表情。此时,父亲总会走过来,满脸怜爱地看着我,然后转过身蹲下来。此时,我便“蹭”地一下扑到父亲背上,两只小手紧紧搂着父亲的脖子,把头靠在父亲肩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很是陶醉的样子。山路很远,我常常在父亲背上睡着了,记忆中父亲的背很宽厚很温暖。
小时候,我是调皮倒蛋的熊孩子。有一次,我正在偷摘老乡的桂圆,哥哥姐姐远远看见父亲手里拿着棍子走过来,使劲喊:“三妹,快点下来!快点下来!爸爸来了,爸爸来了!”仗着平时父亲的宠爱,我根本没把哥哥姐姐的话放在心上,继续掂着脚尖摘桂圆。当我转过头时,只见父亲的右手高高举起,手里还握着一根木棍。我的心立刻紧了起来,暗暗叫苦:“这下要遭收拾惨!”没想到,木棍只是轻轻地落在我的膝盖窝上,无丝毫疼痛感。巨大的反差,让我顿时窃喜。多年后,我才明白,这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的小木棍,其实是父亲对女儿淘气的宽容和深深的宠爱。
泸州张坝桂圆林(图片来源:文旅泸州)
在我五六岁时,因工厂附近没有幼儿园,父亲自已制作识字卡片,一张张贴在墙上,教我拼音、识字、数数,开启了我的启蒙教育。小时候,物质和文化生活都非常贫乏,而父亲总是从不多的工资里挤出钱,买回来很多书。家里的简易书柜上摆放着《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唐诗》《宋词》等书籍。而两本发黄的外国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和《格林童话选》几乎被我翻烂。有了书籍的陪伴,我们的童年、少年时光过得充实且快乐。那时,父亲常常给我们讲秦皇汉武、诸子百家等历史知识,让我们从小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为了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亲又经常给我们进行生活常识的科普。比如,饭前饭后要洗手,晚上不能吃糖,早晚要刷牙,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我们小小的心里,父亲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父亲常说,要多读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总是不遗余力、想尽办法让我们兄妹三人多读书。对于那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无论相识与否,他也常常伸出援手给予资助。这种大爱,也影响着我们像他那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并从中体会到什么是“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记忆中,父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五个字是:“仁、义、礼、智、信。”他说,这是为人处世之根本,在家要孝顺父母,与朋友相处要讲究诚信,为人处事要忠厚、仁爱。如今,仁义礼智信已成为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做人一定要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蔼岚(四川泸州人,资深媒体人,曾在攀枝花日报社、四川省招生考试报刊社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有30多篇文章获全国、省、市级好新闻奖)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