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文化】我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长大的孩子
我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长大的孩子
摄影师吴为,199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吴为是和外公外婆一起长大的孩子。外公外婆过世后,她回到老屋,探访亲友,整理遗物,拍下照片,整理成《芬芳一生》画册和《家族小事》口述史文本。她发现,爱没有被强化,也没有被弱化,爱其实没有变化,爱一直在那里。
以下是吴为的自述。
我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长大的孩子
我的妈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1992年,外公外婆从重庆来到成都照顾妈妈,守护我的出生。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五口就一直在一起生活,直到外公外婆先后离开我们。
一家五口的合影,下面是吴为用粉笔写的“我爱我家,外公外婆也爱我”
小的时候,外公外婆好像就是我身边最好玩得“玩具”,只要和他们待在一起,我就会很开心。
我喜欢在外婆的怀里窜来窜去,玩外公长长的胡子。他们会带着我去菜市场买我喜欢吃的咪咪虾条,遇到街边的书摊也会买上一本我爱看的故事集或者小人书。
过4岁生日的吴为,和外公外婆及小伙伴的合影
上小学那会儿,外公经常骑着三轮车接送我上下学。
到了初高中,我开始一个人去上学,每次出门,外公外婆都会站在窗台上朝我挥手告别。那个画面直到现在还能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中。
外公教吴为拉二胡
外公外婆房间的窗口
在写书过程中,我和爸爸聊到了这件事。爸爸说,在外公外婆生命后期的阶段,他每每看到我和他们打招呼告别时,总是会在心里想:不知道哪一次就是最后一次了。
但那时候的我还没有这个意识,我没有发现这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是会消失结束的。
外公外婆是非常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
昨天晚上我翻到了外公的一个小本子,在本子里他写了19座中华名山的高度,应该是他不知道从哪儿摘抄下来的:
泰山:1532.7米
华山:2154.9米
……
外公不仅抄这些,还会摘抄各种有的没的的东西,比如说明书,报纸上的段落等等,他还很喜欢在照片背后写字,他会在每一张照片的背后标注时间、事件、地点、人物。他关心生活中所有的细枝末节。
外公的书桌
外公在家里的生活很丰富,要弹电子琴,拉二胡,养鸟养鱼,还自己亲手给鸟儿做手工鸟笼。
外公的鸟笼
在时代和科技的进步面前,外公也总能保持着热忱去追逐一切他感兴趣的新鲜事物,每次出了什么新的收音机、手机、电动三轮车,他都会非常兴奋地研究和尝试。
妈妈说,我们家没有任何一个人像外公这样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大家都会有选择,有取舍,但外公对什么都感兴趣,觉得一切都很好玩。
我的外婆则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
每次出去吃饭,外婆一定会打包,还会把没用过的餐巾纸叠起来揣回家,并且要求我把我面前的也揣回来。
整理东西时,我看到有一整个袋子里装着各种一次性的沐浴露、洗发露、牙膏、牙刷、梳子等东西,都好好地存在她的柜子里面。
现在我的很多生活习惯其实都有受到外婆的影响。比如只要看到房间里没有人灯还是亮着的,我就会立刻去关上。仔细想想,在这个奢侈浪费的时代,外婆的节约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
小时候,每天回到家,餐桌上都会有一条特别香的鲫鱼在等着我。但因为刺太多了我不怎么爱吃,外婆就一点点地把肉分离开,将那些甚至看不太到的小刺儿都理了下来,再让我吃挑完刺的鱼肉。
外婆还很喜欢给我做蛋炒饭,每次炒完蛋炒饭,她会跟我一一数里面放了多少种材料:火腿肠、青椒、玉米、红辣椒……满满当当的一碗蛋炒饭。
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这辈子都再也不可能吃到这么好吃的蛋炒饭了。
外公外婆都是特别喜欢过生日的人。每到他们生日的那天,亲戚们都会聚在一起,我和姐姐妹妹就会搞点花样,给他们送点什么。小的时候送他们的礼物大多都是什么册子,相册之类,用图片和文字配在一起,在纸上涂涂写写画画。
可能过去的表达形式就是写张卡片写封信,所以留下了特别多这样的东西。在整理遗物时,我发现他们把这些卡片都放在一个袋子里面,保存得特别好。
送给外公外婆的礼物,他们都好好珍藏着
在我的记忆中,外公外婆很少对我有说教或者要求,就连吃饭也不会催着让我多吃点,而是默默地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
他们总是更加关心我成长过程中的生活和心情,他们觉得我就是他们心中最棒的小朋友。这种温暖,是外公外婆的爱比起其他的爱更特别的地方。
他们的离开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去重庆上大学,是我和外公外婆的第一次分别。
重庆和成都离得比较近,我基本上2—3个月就会回去一趟。但凡听到电话那头外公外婆说一句想我了,或稍微听到了一点儿哭腔,我就会立刻买票回成都。
上大学那会儿,外公几乎每天都会给我发短信。
他有一个老年机,不太好用,他的眼睛也不是很好,手还会发抖。但他会花几个小时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我,短信里有很多错别字,我大概能够读懂,然后回复他。
4月6日 15:08
天天能见乖孙心里快活 一日看不到乖孙就像失去了一个宝物
4月8日 11:34
降温了要多加衣服严防感冒
4月22日 18:56
今天周末爸妈打麻将去了 你又不在家唯独只有外公外婆俩人孤独地冷冷清清地留守这个家 好寂寞哟
5月5日 16:16
清早起未见乖孙的面 外婆和我都说心里怪难受空空的 为了乖孙完成学业奔前程只有把思念之痛埋在心底
5月10日 10:39
成都今天下雨了降温了 我们要穿衬衣和棉被背心 重庆呢 你要勤于增减衣服严防感冒或中暑
5月14日 10:25
记古云: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有准备的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 注意爱护身体
5月14日 10:31
前两天感冒了头叫得狠心脏也不好 这两天就好了不用担心
5月14日 19:50
累了吧好好休息 甜甜的睡一觉
5月19日 15:48
乖孙我好想你 何止一次在美梦里与你相逢 在脑海里的烙印是抹不去的
5月25日 16:04
我老盼着你的短信 午觉起来才看到 感谢你送给我喜欢的礼物 又来盼哪天能拿到手哈哈
6月8日 10:03
起床不见乖孙面心里空空洞洞的实在难受 幸好打开手机看到了你的短信才平静多了
6月9日 8:30
今天又看到你的短信了 作息时间要特别留神控制好 因为你自己管理自己没别的人提醒你
6月10日 13:38
看完短信高兴极了 晚上又要看到乖孙了
6月12日 10:35
乖孙心里把外公外婆随时都放在心里的 太让人感动了谢谢你了
(外公的短信)
我们的联系还算频繁,经常会打电话或者QQ视频聊天。他们都会问我一些很日常的问题,比如吃得好不好,重庆冷不冷,今天去了哪儿,干了些什么等等。
2013年6月8日清晨,外公去世了。他临终时,我在重庆,没能见到外公最后一面。
外公的去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好像一直都没有缓过来。
我在外公留下来的物品中,看到了他对生命强烈的渴望和不舍,感觉他都还没来得及准备,生命就突然结束了。每当我回想起过去的事情,就觉得外公有好多话还没讲完,有好多事情还没有体验过,这种遗憾的后劲到现在还在。
外公去世后,我才开始思考,去想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给我留下了什么。
也是这件事情,教会了我要更好地爱外婆,陪伴外婆,所以我才有了想要给外婆多拍一些照片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最早的《外婆的日常》。
刚开始拍《外婆的日常》,是用姐姐送的一台胶片相机。那会儿我每天都在家里面准备留学考试,就没有什么目的性地去拍摄一些外婆的照片。
拍摄外婆时,不需要去引导她做什么,都是简简单单地通过自然的感情流淌去记录下来的一些瞬间。不用特地和她说,外婆,你对着我笑一下,反而是她一看见镜头后面的我就很开心,自然而然就笑了。
后来,我出国去了伦敦留学。离开之前,外婆是能够生活自理的,但我第一次回来时,她就已经躺在床上无法自理了。那个时候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外婆的身体已经和过去不太一样了。
我在伦敦读完研究生,回国到北影读第二个研究生的时候,我问导师,我现在可以拍点什么?导师说,要不要再拍一下你的外婆?
当时外婆的状态就是每天都在卧床,拍出来的都是她卧床跟人互动的状态,以及大家照顾她的状态,直面这些画面会让我特别难受。后来我开始渐渐接受,习惯了待在相机后面,相机能够帮助我抽离,站在事情外面一些。
2018年12月21日晚,外婆走了。当时我在北京,也没能见到外婆的最后一面。
外公外婆走了后,我回到原来的房子里拍摄《芬芳一生》。
当时一进房间,就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受。家里的所有东西虽然都还和以前一样摆放在原位,但是人已经不在了,房间里也没有那种活泼的气息了。
整理东西时,我发现了一张外婆的病危说明书,上面列了很多她身体快要不行了的原因,每一个字都在谈论死亡,每一个字都在说她有多痛苦。这是让我情绪受到很大冲击的一个物件。
2020年,做《家族小事》的时候,我回到了外公外婆过去生活的地方。
我采访了30多位亲友,他们帮我构建起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看见了两个很完整的人。
我听到了很多关于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他们当老师的故事、他们是爸爸妈妈身份时候的故事……他们不只是我的外公外婆,也有别的身份。
在老家,经常会遇到一些很意外、很惊喜的事情,听到一些不可能会在成都的熟人和生活圈中听到的故事。
那会儿我比较拘谨,不知道该如何下口,不知道上哪儿找曾经和外公外婆有过交集的人,就在山路上逢人便问“你认不认识温美芬”,特别直接。但很多人都没什么反应。
温家沟的竹林
后来有一天,我在温家沟(外婆的老家)遇到了一个90多岁的婆婆,我也问了她同样的问题。她回答我说:“怎么会不认识呢?小的时候我就和温美芬一起在那个院子里头跑来跑去。”然后指了一下远方的一个院子。
我顺着老婆婆的手看过去,感觉我已经看到了那个迷你版,瘦瘦小小,扎着辫子的外婆。
还有一次,我跟外婆的一个学生做电话采访,那位阿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提起温老师(外婆),我的眼泪就要掉出来了。”听到这句话,我一下就哭了。
当时就觉得,外婆不仅是我的外婆,还是一个特别尽职尽责、关爱学生的老师。
妈妈也跟我讲过一些以前的故事。那会儿外公当校长,她也是外公的学生,外公经常在台上说着说着话突然断片儿了,学生们哄堂大笑,台下的妈妈就特别想打个地洞钻进去。
但比如需要表演节目时,多才多艺的外公会上台表演拉二胡、唱歌之类的才艺,那时妈妈就会把腰板挺得特别直,很骄傲,满脸写着“这是我的爸爸”。
23岁的外公,师生合影
外公外婆年轻时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是不存在的,因为从我有记忆开始,他们就已经是老人家了。
这些家族小事和其他人的叙述帮我补足了这一部分,所以最后落回到拍摄的时候,作品就会变得更丰满。
因为故事跟这个东西的主人有了更多元的链接,当你再看到很老的物件,你就会产生很多的回忆,这个回忆不仅是你的回忆,还有其他人给到你的回忆。
其实现在倒回来看,我最喜欢的部分反而不是影像,而是家族小事的内容。
爱其实没有变化,爱一直在那里
外公叫杜芳耀,外婆叫温美芬,我从他们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成了《芬芳一生》献给他们。
如果未来有机会,我还是想要继续展出这些作品。但我想把放在美术馆里面展览的照片都放回到原来的空间里面。
大家可以很真实随意地进入那个空间,但那个空间又被重新架构了。可以去打他们之前打的“玛丽医生”游戏,可以真实地看到那些拍摄的物件和场景,可以发生一些交流和讨论。
它一定不是一场白盒子的美术馆的展览,因为那个空间不会被永久保留。
我是一个普通人,《芬芳一生》是一个普通的项目,它并没有多么的了不起,它就是一个存在的事件。
但《芬芳一生》有几个让我觉得很有价值的瞬间。
在展览上,我有遇到很年轻的小朋友跟我说,他们看完《芬芳一生》之后,立刻订了票要回去带家里的老人旅行;有人说他们想要做类似的事情,或者很想去整理家族的族谱;还有一些人在看过作品之后,会想给家人打一个电话;也有人因为这个项目开始拍自己家里的老人。
或许观看的人们也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但是他们因为《芬芳一生》回忆起了很多被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大的温馨瞬间,这就足够了。
除了这些,大家还看见了一个可能性:如果你的亲人还在身边,还能很鲜活地跟你交流,你不用去拍他的遗物,不用去探访那些认识他的人,你只用跟他们好好地在一起,也就是更加懂得珍惜当下。
“北京重游”系列,在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利用了后期合成技术,“穿越”时空与外公外婆合影。
以前,我觉得死亡是一件特别悲痛的事情。这件事就像脱离了人生的正常轨道一样,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现在,我觉得死亡是一场庆祝。它里面既有悲伤、遗憾、悔恨、不舍,但也是一场新的旅程。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就没有那么多的悲痛了。
因为我们的生命中会不断地遇到这件事。
经历了《芬芳一生》这个项目后,我和死亡的关系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我也有了无数次的机会去和别人讨论这件事情。
我很感谢这些宝贵的经历 ,它就像是上天给我的一份礼物。让我体验到了在摄影这个行业领域那些我曾经向往的东西,也带我体会到了这条路上的各种风景,听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最后,我发现,爱没有被强化,也没有被弱化,爱其实没有变化,爱一直在那里。
来源:WeLens
口述/摄影 :吴为
整理:yun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