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间】高高的洛茸村
陈应松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25日 01版)
【烟火人间】
从洛茸村看去,周围全是皑皑雪山,可以看到白马雪山、玉龙雪山甚至梅里雪山。这儿海拔3600米。在“人间天堂”普达措,它是唯一有人居住的藏族村落,也是有名的松茸之乡。
藏语中“洛茸”的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确太远了,车一直往上开,开到了白云生起的高高的山梁。
在洛茸村的宽阔草场里,洛茸河带着响声逶迤流向远方,漱石溅玉,森林茂密,云杉高耸,牦牛成群。刚下了一场阵雨,河水流淌的声音格外清亮,大树上长满了松萝、苍苔和菌子,一些自然衰老死亡的树木倒在溪边。云雾往上蔓延,一会儿就冲腾至山巅,形成天空喷泉般的白云。散落在山坡上的三十多栋藏式楼房,雕梁画栋,色彩艳丽,这里的藏式民居其构件装饰异常精美,体形雄阔庄严,称为密肋梁柱排架结构,外观的雄伟靠的是数十根巨木支撑,具有庙宇式的恢宏,这也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吧。
益西长着一张高原红的圆脸,皮肤有点黑,普通话很流利。他带我来到他出生和成长的洛茸村。六月,因为海拔高,这里的夏天似乎才刚刚开始,到处盛开着锡金报春花、高山海棠花、灰背杜鹃花、狼毒花、黄连花、灯笼果花(果实是极酸的醋栗,就是茶藨子)、绣球藤花。除了满地的牦牛,还有小巧玲珑的藏香猪钻在灌木丛里。藏獒静卧在路口,却并不咬人。
益西在普达措国家公园上班,是洛茸村出的大学生,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香格里拉职业技术学院。他的妻子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在普达措实习时与他相识相恋,毕业后两人就结了婚。
路上益西给我介绍,他们村全是藏族人,他家以前主要是靠养殖,七八月份采松茸,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松茸以出口为主,迪庆一年出口八百吨,普达措就有四百吨,占一半。
这个寂静淳朴的美丽村落,坐落在雪山和河谷的怀抱里。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村子虽然也养殖牦牛和藏香猪,却没有惯常的畜便气味。一问,才知他们的猪和牦牛都养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建有圈栏。过去藏式民居一楼主要用于圈养牲畜,但现在的房子一般不会如此了。
益西家的房子实在令人震惊。在围墙外的车库里,有一辆面包车,一辆手扶拖拉机,一辆小型厢式拖拉机。进入院子里,我面对的是一座宏伟的民居,用宏伟二字没有任何夸张。我不禁连连赞叹,益西谦虚地说,他们家的房子在村里还不算是最好的。益西家的院子很大,两边的耳房是平房,无论是楼房还是平房,都是藏式的雕花风格,斑斓绚烂,富丽堂皇。他带着我参观他的房子,一楼全是房间,他说他家正在搞民宿和农家乐。普达措名气大,来村里的人却不多,只因为山高路远。
我细细看他的那些房间,里面的装饰全是用的木头。他的婚房就在一楼,他说,因为妻子在香格里拉上班,他住城里,很少回来。平时是父母居住,父母现在去草场放牧了。他向我展示他们全家的照片,一家三代七口人,都在开心地笑着。
我们上了二楼,这里更加气派华丽,全是木地板,木头墙壁雕饰有龙和各种花纹,其精致程度、繁杂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二楼房子阔大,完全可以成为两百人的会议室。我说,如果民宿住满了客人,将是一个欢聚的场所,他说正是这么设计的。
我们在二楼的平台上俯瞰整个洛茸村,一个个藏式院落相隔较远,鸡犬之声不闻。河谷里有成千上万的牦牛,洛茸河优美地从草甸流过,亮晶晶的,像一条被风吹起的哈达。他指着对面的山上,说那里是栎树、云南松、杜鹃等组成的混交林,是生长松茸的地方,他们过去就是在里面捡松茸,因为二十多年不砍树了,里面的松茸很多。
我们再上到阁楼,即暗三楼,这里面琳琅满目,挂满了腌制的藏香猪肉、香肠、猪皮,估计有几百斤。他说猪是自家养的,也是为了搞农家乐。有来这儿的游客,加了微信后,每年都让给他们邮寄这些猪肉制品,以及牦牛肉干、松茸和其他野生菌。
在阁楼里还存放有大量的马具:木马鞍、铁马镫、马辔、笼头、衔铁等,都很有些年头了。他说过去他家里有十几匹马,普达措有了些名气后,益西的父母和其他村民一样,将自家的牧马配上了马鞍,让游客骑行。他说他不到十岁时,就牵着马载着游客在这一带湿地、草甸、森林里游玩,一天能挣一百元。有些村民还在草地上摆摊卖烧烤、零食和土特产。村民是富了,但草甸被践踏得乱七八糟,湖水被污染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也跑走了。后来普达措建起了国家公园,这一带是公园核心区,受到严格的保护,村民们退出了烧烤、摆摊、骑马等经营活动,由国家公园投入资金对村民进行生态反哺。
益西带着我去村主任边玛家,他家的房子有些旧,但也很气派,只是他家的一楼还养着些牦牛。他正在准备吃午饭,见我们来了,非要让我们一起吃,我们告诉他已经在客栈订好了午饭,就想与他聊一会儿。我们便出了院子,让他先吃饭,他一再说“不好意思”。
过了一会儿,边玛来到我们歇息的小屋,坐在木条椅上,他谈了一些村里的事。“现在富啦!”他说,“过去穷得没鞋穿,现在呢,每年家家都有上十万元的收入。”他说他的一个女儿现在云南财经大学读书,去年村里还有个孩子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公园的“教育反哺”让村里的孩子都有出息了。边玛说:“这里是高寒山区,过去半农半牧,种青稞、洋芋和蔓菁等作物,现在种地的人不多了,都在国家公园打工、护林。每年从五户村民中抽出五人组成专职护林队,人员每年轮换,目的就是更有效地保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我问他房子没打算盖新的吗?他说,现在不准随便建房了,如果房龄没有达到三十年,不得私自拆旧建新。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节能取暖炉和太阳能热水器,柴火用量减少到每人每年不得超过一立方米,而且都是到山上捡拾的枯枝朽木。过去藏马鸡不多见,现在只要下雪,到处都是。还有黑熊和各种动物,都能看得到。
村子不远就是我们吃饭的客栈,藏式建筑的四合院。洛茸河在这周围形成了一片很大的湿地,湿地上有步道、木亭、小桥。白色的高山海棠花满树开放,河边一丛丛灰背杜鹃如紫色的花海,一头吃草的白牦牛仰头望着我。
洛茸村是太高太远了,但这里真的是天堂般的存在。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在洛茸村三个小时,感觉肺洗干净了。
(作者:陈应松,系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