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美丽中国】敖包对唱‖杨成儒

作者:杨成儒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31 14:10:48 浏览次数: 【字体:

敖包对唱

杨成儒

我的中学时代,老师曾对我们讲,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因有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这儿是个美丽、神奇、令人神往的好地方。一到夏天,牧草茂盛,如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草原上放牧的羊群,就像天上浮动的片片白云。草原上牧民居住的蒙古包,就像镶嵌在无边无涯的绿毯上的颗颗明珠。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往来如风,异常猛勇彪悍。草原上的敕勒车不紧不慢地行走,发出咕咕声响,就像牧民不紧不慢地哼着古老而悠扬的蒙古族歌谣。那儿的蓝天是那么清澈,那么的透明,那么地一尘不染。那蓝天上翱翔的一只只苍鹰,或快速地扇动着矫健的翅膀,箭一样地向远处飞去,消失在天地的尽头。那头顶上盘旋的只只金雕,又显得多么悠闲自得,一旦发现了猎物,便闪电一般地俯冲而下……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处处充满勃勃生机。

呼伦贝尔大草原(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从此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我发誓,将来一定要去领略她的无瑕美丽,去体会她给人的无比乐趣,去感受她带给人们的无尽诗意。

2012年,我的美好愿望终于梦想成真,我们3个70岁多志同道合的老同学,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劳,相约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去了一趟呼伦贝尔大草原,去亲眼看看有名的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的敖包究竟是什么样子,亲耳听听蒙古族牧民唱《敖包相会》究竟是何感觉,去亲身体念马头琴伴奏下的《敖包相会》与我们在歌厅中唱的《敖包相会》究竟有何不同。

我们3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奇想突发,奇趣难收,奇志难改,真是不可思议啊!

在满洲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还未亮,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后,与同乘夕阳红专列的四川游客,分乘十几辆旅游大巴车,向大草原深处的巴尔虎部落驰去。

在车上,导游给游客们讲了蒙古族巴尔虎部落的风俗习惯。他们接待珍贵的客人,在下马时要给客人献下马酒(虽然现在的客人都是乘车而来,不再骑马,但献给客人的酒仍习惯地叫下马酒)。客人应怎么接,无论喝酒与否都要接受。喝过下马酒,蒙古族姑娘会给客人献哈达等注意事项。

汽车疾驰了一些时间,约9点钟,便来到了巴尔虎部落。

下车后,导游带着我们向部落走去。门口的蒙古族青年男女见客人到了,便敲锣打鼓热情地迎接我们。说是部落门,实际上并不是门,只是用一些树干搭成的门框,并没有门。门框上方有通红的“巴尔虎部落”几个大字,也有蒙文的“巴尔虎部落”,处于汉字下方。

来到大门口,一些蒙古族青年男女面带笑容,用蒙古语唱起了歌,我虽听不懂唱的什么,但我猜想,歌词内容一定是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吧。歌声带有草原牧民那种特有的韵味,让人感受到蒙古民族的亲切、热情和好客。

门框下,蒙古族青年男子双手举到前额处,盛情向我递来盛着酒的酒杯。我按导游在车上的指点,用双手接过酒杯。酒杯是银白色的金属杯,大约相当于一两酒的酒杯般大,里面盛了半杯酒。我换左手端着怀,用右手中指沾了点酒,食指、无名指和小指微翘,拇指与中指圈在一处,中间便形成了圆形,再将中指上沾的酒弹向空中,又用同样的动作沾上酒,将酒弹在地上,再用同样的动作沾上酒,将酒弹向自己的额头,然后双手端着酒杯,尽管我不会喝酒,仍将半杯酒一饮而尽。这酒不像我们的烈性酒,度数不高,也不刺喉,似乎有点像我们吃的醪糟酒,但又没有它甜。蒙古族汉子见我豪爽地将酒一饮而尽,竟高兴地鼓起掌来。

进了大门,一位蒙古族姑娘来到我面前。这姑娘穿着红色的蒙古族旗袍,头上戴着蒙古族姑娘特有的蓝色高帽子,腰上扎着一条三寸来宽的黄腰带,显得健壮丰满。这姑娘微笑着来到我面前,双手捧着一条蓝色的哈达,从我的后颈部将哈达搭在我的双肩上,哈达两侧便垂在我胸前,然后双手合在一起,微笑着向我敬了个礼。我也面带笑容,向她道了声谢谢,也双手合在一起向她还了个礼,以表示我的感谢之情。蒙古族的哈达与藏族的哈达不同,一个是蓝色,一个是白色。同是哈达,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呢?我猜想,除民族不同外,大概一个象征蓝天草原,一个象征纯洁的雪山的缘故吧。

进到大门里面,有大大小小几十个蒙古包,四周既无围墙,也无栅栏之类做隔离带,无论你站在何处,都可以走向四周的草原。这并不像川西平原上的农舍,用一人多高的砖墙围着,在外面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里面的。几个蒙古族汉子带我们首先去祭拜敖包。来到一个大石堆前,我们便停了下来。这石头堆大约有3米高,圆形,周长估计有十多米。石堆顶部竖了一根小碗口粗的树干,树干顶端系了一条约两米长的红布,在蓝天下格外地耀眼,老远就能看到。敖包前摆放着羊头、牛头等祭品。一个蒙古族小伙告诉我们,草原上真正的敖包比这个要小得多,也没有这么高。这个敖包是旅游的需要才垒得如此高大。

这就是敖包吗?这只不过是一大堆石头,怎么会是敖包呢?我感到很愕然。我心目中的敖包,应该是蒙古包中最漂亮的住人的毡房,只有在美丽的敖包内,才会产生美丽的歌《敖包相会》,敖包怎么会是一大堆石头呢?我向蒙古族汉子提出了我的疑问。他肯定地回答我,这就是敖包。我的怀疑仍未解除,仍不相信这就是我心目中漂亮的敖包,仍不相信这就是我心目中那充满诗意、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敖包。

敖包(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祭拜敖包仪式的主持人,是一位戴着皮帽的50多岁的中年人。他叫我们在祭品面前站好,人人双手合十举在胸前,不要讲话,然后用蒙语高声朗诵起来。大约2分钟后便停止朗诵。他说了些什么,我们谁也听不懂。我猜想,大概是一些祝福的吉利性语言,或是一些歌颂祖先、尊敬祖先的话吧。接着,他叫我们围着敖包顺时针方向转三圈,来到祭品前面,行三个鞠躬礼后,每人再捡一块不论大小的石头,放在这堆大石头上,祭拜仪式便告结束,人人就可自由活动了。

我想浏览这大草原的美景,便急匆匆地离开了敖包,向远处的蒙古包奔去。沿途竖有一些一米来高的木牌,上面是一些介绍蒙古族历史、风俗习惯等类的文字。其中有一块木牌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文字的标题就叫“敖包”。大意是说敖包是草原上常常见到的石堆,上面竖立一高高的树干,系着红布,老远就能看到。敖包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草原上的牧民老远看见敖包,就提示那儿已有人放牧,你就不要再把牛羊赶过去争草场了;二是如果你在草原上迷了路,看见敖包,提示你敖包附近会有人,你可去找他们问路;三是放牧归来,吃过晚饭后,未婚的蒙古族青年男女便邀约到敖包边来谈情说爱,敖包也就成了他们谈情说爱的场所。看到这块木牌,我的疑问顿时消失,原来那石头堆的敖包在草原上还有这么多、这么大的作用。

来到这草原上,天空一尘不染,显得格外的蓝,格外的深邃,空气特别清新,人也感到特别爽朗,特别有精神。远处和近处,散落着一些蒙古包,就像天上的神仙随手抛洒在草原上的颗颗白色珍珠。草原上,有些羊群在悠闲自得地吃草,并没有人看管,也偶有牧民骑着快马从面前疾驰而过。在蒙古包旁,有几个蒙古族青年光着膀子,你掰着我的双肩,我掰着你的双肩,正在摔跤斗玩。

好一派草原美丽的风光,好一派草原独特的景象!这儿处处充满着诗意,这儿处处充满着生机,这儿处处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这儿处处吸引着你让你产生无尽遐想,这儿处处都让你爱得不忍离去!

呼伦贝尔大草原以草肥水美、天高地阔、风光壮丽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美的四大草原之一。在阳光照耀下,天空是那么蔚蓝,草原是那么碧绿,蒙古包是那么雪白,羊群是那么耀眼,敖包是那么醒目,人是那么精神爽朗。在这美丽如画的草原上徜徉,会使人陶醉,会令人心旷神怡,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在草原上奔跑,高声呼喊,放声高歌,甚至无拘无束地在草地上任意地打滚。

呼伦贝尔大草原(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我在草原上漫不经心地四处游荡,一阵悠扬的马头琴声和歌声传进我的耳中。循着歌声,我来到一座蒙古包前,近处有一个敖包。蒙古包旁围了不少游客。我挤了进去,见蒙古包旁的地上坐了十几个蒙古族男女。这是一支乐队,大约有七八只马头琴,还有竹笛等乐器,他们正在为一个唱歌的蒙古族小伙子伴奏。这位蒙古族小伙手拿话筒,正面对围观的游人,声情并茂地唱着蒙古族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声婉转、深情、高亢,深深地打动了听众。一曲唱完,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姑娘来到场地中央。这姑娘穿着一件玫瑰红的长袍,脚穿蒙古族靴子,腰间扎着一条三寸来宽的黄色腰带,一头黑发披在背后,长至背心,既显得开朗,又显得健壮、漂亮。她微笑着面对观众道:“我为叔叔阿姨们唱一首蒙古族歌曲《鸿雁》。”乐队的乐声响起,姑娘深情、舒缓地唱了起来: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这时正好有一对鸿雁从空中飞过,姑娘悠扬婉转的歌声伴着这队鸿雁的声声啼鸣,真是情景交融,让我陷入了如痴如醉之中。姑娘的歌声停了,我却还在陶醉之中,直到观众的热烈掌声响起,才把我惊醒过来。

姑娘唱完后向观众问道:“请你们哪位叔叔或阿姨到场中来唱一首歌好吗?”

同行的旅伴极力怂恿我上去唱一支,并把我推向了场中。

我来到姑娘身边,她微笑着把话筒递给了我。唱什么呢?面对这位美丽的蒙古族姑娘,与她对唱一支《敖包相会》是再恰当不过了。我微笑着大方地对姑娘说:“姑娘,我和你对唱《敖包相会》行吗?”姑娘爽快地答应了我,回头示意乐队伴奏。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敖包前与蒙古族姑娘唱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真是太有情趣,太有风味,太使人触景生情,太恰到好处,怎不令人激动!因蒙古族小伙和姑娘的歌深深地感染了我,打动了我,激励了我,鼓舞了我,待乐队将这首歌的过门奏完后,我便很投入地充满激情地引吭高歌起来: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我把第一段唱完,蒙古族姑娘用她那银铃般的、草原人特有的爽音接着唱了起来: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哟,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接着我们又齐声合唱了第二段。在此时此刻唱这首歌,真是情景交融,韵味无穷。我们的歌声刚停,观众便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乐器伴奏的牧民也放下乐器对我们鼓起掌来。观众中还有人发出“再来一支”“再来一支”的喊声。姑娘拿着话筒面对观众说:

“这位大叔头发都花白了,年岁这么大了,没想到歌还唱得这么好。我们欢迎这位大叔再唱一支好不好?”

观众齐声鼓掌、呐喊,要求我再来一支,再来一支。

在观众的热烈要求和热情鼓励下,我又唱了一支大家熟悉的蒙古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的歌声一停,照样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这时太阳已当顶,时间已近中午,我离开了唱歌场地。

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登上旅游车,离开了呼伦贝尔草原。

再见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再见了,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在草原最美的季节,我一定会再来。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成儒(81岁,眉山市彭山区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