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人其然印象‖郑光福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是这样描绘如诗如画的成都的。而对于从小就生长在成都的其然来说,他心中和笔下的成都又是怎么样的呢?前不久,在一次文友会上他找到我,说他准备出一本关于成都的诗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看我有什么感觉。在随传来的文稿中,我便走进了他的《原版成都》。
《原版成都》其然 著 四川民族出版社 出版(图片来源:成都晚报)
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原版成都》《成都往事》《东郊记忆》《成都写意》。其中,《成都往事》《走在成都》《成都的桥》《记忆东郊》《东郊旧事》《成都写意》《33层高楼上写成都》很有意思,特别是写成都美食的《天府吃典》,几乎囊括了我们小时候关于美食的记忆。
民以食为天,我们喜欢吃成都的美食美味,我曾用散文笔调写过十多篇美食记忆。他写的《麻婆豆腐》诗是:
从传说的挑担中,传说成传奇
一小碗供脚夫充饥,垫酒的热豆腐
在麻脸老娘的吆喝下
闪闪悠悠地跨进海洋
红油闪亮的词根并不辣
想象力拉长的前缀,更多的
只是一种装饰
麻辣鲜香酥嫩烫
他的这首诗,胜过我的《麻婆豆腐三家店》,而他写的成都人的玩耍,又是另一种场景。
青羊宫的锣鼓是出了名的
每年的社火都很闹热
打金章的拳头,随便一个比划
茶馆里就有了故事
一对青羊在这里站了很久
那双期待的眼神
绝对不是敬仰
府河边的那把老铜壶
会把很多的掌故者煮熟
小吃、龙灯、焰火、杂耍,还有
穿着黑色斗篷的传教士
都是路过的标志
每年三月的花会,送仙桥上
风筝牵动的人群
能扯红大半个成都
四州五县的轿子,滑杆
像一枚枚遥远的文字
聚集在青羊宫这幅雅俗皆宜的风景里。
这些叙事诗歌通俗易懂,生活在成都的任何人读后都感到十分亲切。
其然先生还写有许多精彩的成都老街、老桥、老地名由来及典故,读后也觉得十分形象,十分精彩。
《原版成都》发布会(图片来源:行脚成都百家号)
笔者生长在成都东郊建设路农村,他生长在成都东郊厂矿区域,同在东郊圣灯乡辖地。他众多的诗既写实,又有思想有意境,笔者有很多同感,读后更觉十分亲切。
笔者曾参加过成都市金牛区的地名普查、民间文学普查、文物普查工作,算得对成都地方知根知底的“老成都”了,今生一路走来,也写过不少成都地名趣闻,美食美味,出版过《川西风情》《巴蜀留韵》,主笔过《中国民俗志·成都市金牛区卷》等地方志书,写过《麻婆豆腐三家店》《洞子口凉粉“坐”飞机》《邛崃奶汤面》《带江草堂邹鲢鱼》《青羊区名因青羊而来》等地情文章。对于成都来说,相对还是比较了解。这些是否与其然先生的诗歌叙事、描写成都有异曲同工呢?因此,笔者对他这本《原版成都》很有些冲动,想写点赞美的文字。
然而,笔者还真的不了解其然的具体身世。2023年1月24日,我在电话上约他到我住家的府河边茶叙,问他是否有时间?他说:“我是早在原单位下岗了的人,现找的工作是做一天耍一天,有的是时间。”不到半小时,这位熟悉成都大街小巷的诗人便应约茶叙。我们不谈诗歌谈成都。整个下午,我们都在浓烈的回忆中度过。交流中,笔者得知20世纪50年代他就出生在这府河的岸边,后来随单位迁居到东郊十里店。尽管如此,每逢节假日他还是不断地出入于成都市内的亲戚家中。所以,他熟悉老成都的大街小巷,熟悉东郊的内迁人群与毗邻的客家人。
下过乡、干过各种工作、失过业的他,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20世纪80年代走入诗歌的。他说,这是他首次结集出版自己的诗歌。相对于众多的题材,他把选题放在成都,主要是想唤起大家对成都这座古老的人文都市的重新认识,他用诗歌带你逛成都,带你走进成都这座诗歌重镇。为此,他还与朋友自费编辑了一本名叫《诗领地》的民间诗歌刊物,并准备适时出版记录成都诗歌盛况的摄影集。
诗人其然(图片来源:四川广播电视台筑梦四川栏目百家号)
其然先生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好诗佳句,主要与他的经历有关。他的诗,叙事大多放在历史与现实的真实中,乡情乡愁浓郁,字句夸张又不过度,想象力丰富,形象而且生动,每首诗都朗朗上口,且充满成都地方风情味儿。
这眼前这位从艰苦环境中走来的诗人,应该说他的人生是幸运的,丰满的,生活经历是丰富多彩多姿的,是富有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