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论苑】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申福建

作者:申福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28 13:52:00 浏览次数: 【字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申福建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作为史志工作者,我们应自觉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用于指导实践,切实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弘扬。

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包括新的文化使命、九个坚持、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部署、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等重要内容,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绘制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蓝图和实践方法,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为在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准确理解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理念,又加强系统性、整体性把握,吃透基本精神,领会核心要义,明确实践要求,做到学有所悟、融会贯通,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史志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我们要深入思考史志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履行好“存史、育人、资政”的光荣职责,担当起“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时代重任,扎实做好史志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史志贡献。

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表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

资料显示,16世纪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中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表明,我国发展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对世界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文学艺术领域,我国为世界奉献了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人类文明宝库里的瑰宝。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第二个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根”“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里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要认识到,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样,我们就有充分的证据、充足的底气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意气风发地迈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

挖掘史志文化教育资源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让我们知道一个地方创造的辉煌、经历的苦难、独特的风俗,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资料显示,我国保存有旧志上万种。

如果仅仅让这些旧志躺在书库里,只能起到保存历史的作用。但要让大众去读旧志,难以产生兴趣,也难以读懂。因此,要组织专家对旧志进行点校释意。把旧志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就、民风民俗、文学艺术等内容挖掘出来,分专题编纂成现代版的方志教育读本,让大众感兴趣,读得懂,有收获。如《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汉安县,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物产丰富、山川秀美、人人富足的人间仙境,这就是历史上的内江。把这短短文字的内涵解读清楚,就能让内江人产生自豪感,让外地人对内江历史产生敬仰之情。

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的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人民踔厉前行、创新奋进,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成就,其中涌现出许多时代楷模和先进典型。各地可利用丰富的地方党史资源,编写地方红色教育读本,把一个个英烈劳模、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建设成就,一个个平凡人的点滴感受,变成生动鲜活的教材,让大众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丰富史志文化传播方式

构建立体史志资料网络。主动谋划对接,让地区所辖的大专院校史志分馆全覆盖,史志阅览室(图书角)镇(街道)、中小学校全覆盖,方便每个人查阅史志资料。开通网上史志阅览室,把已出版的地方史志书籍上网,打破地方史志书籍传播的“地域限制”。

创建史志教育基地。帮助挖掘史料,提高展陈水平,推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创建全国、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红色资源争创省、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以具有地方特色、代表工业发展成就的工业遗址为基础,建设工业博物馆或纪念馆,积极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课程和线路,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研学基地。

抓实“史志进校园”。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将地方历史文化纳入思政课内容,联合制定教学计划,联合编写地方历史文化教材,联合制作一批关于地方历史沿革、红色故事、历史人物、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内容的思政课课件,在中小学推广使用。引导各级各类学校上好史志文化课,拓展研学、文体活动等形式,让地方历史文化根植于学生心里。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史志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绝不能像倒洗澡水同时倒掉婴儿那样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是要不断传承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欢迎宴会上致辞时指出:“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街头巷尾代表的是人间烟火,既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现代科技的嵌入,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让大运会各国运动员和官员感受到变脸、盖碗茶、看耳、美食等传统文化的神秘和亲切,也感受到高楼大厦下现代科技的魅力和成都地铁的快捷、快递的便捷,从而认识到成都是一座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大都市。因此,传统与现代没有隔阂,顺应时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成为现代文化。

在成都平原眺望远山,蓝天映衬下,美轮美奂(李向雨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作为史志工作者,要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发掘适合现代文明的基因,使之得到传承弘扬,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志中关于天下为公的深入思考、精忠报国的典型人物、“仁义礼智信”的正能量故事……应该挖掘传播,使之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正能量;旧志中关于物产、特产可以为当地种植、养殖提供历史参考,为申报三品一标创造条件;旧志中的文学艺术,现代人一样可以品味它的美,对当今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来启迪;民风民俗中的优秀部分,是历史的记忆,应该保护利用……因此,要把旧志用活用好,让它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肥沃土壤,并转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作为史志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更大的史志力量。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申福建(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