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田闻一 ‖ 贾题韬闯棋城(一)

作者:田闻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24 15:35:51 浏览次数: 【字体:

当年,多才多艺,通览百家,在中国象棋和佛学尤其是在佛学的禅宗学方面有独到见树的蜀中奇才、全国政协委员贾题韬,在去北京公干后返藏途中,路经号称棋城的兰州,因公路不通,在等待路通之时,偶然外出流览,巧逢“兰园”有象棋高手对奕,观棋的人山人海,激发了他的兴趣,进去观棋。

贾题韬是中国象棋权威,是中国象棋理论奠基人之一;他的大作《象棋指归》,是中国古今象棋十大名著之一,也是任何一个职业棋手的必读物。而且他善于实战,出道以来从未输给过对手。

贾题韬以他盖世无双的棋艺,进入棋城,杀出棋城;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以高尚的人品,演出了一幕一波三折,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深长思之的人生话剧和喜剧。

隆冬走棋城

1959年隆冬时节。

强劲的西北风卷着西伯利亚寒流,在古城兰州上空搅起纷纷扬扬的雪花。这天,西藏宗教事务委员会委员兼西藏佛协秘书长贾题韬,从驻地一路饶有兴味地走来,打量着这座风情浓郁的古城。

贾题韬 (田闻一 供图)

大街上除偶尔驶过汽车、跑过马车外,行人寥寥,很是安静。

他深深吸了一口凛冽清新的空气,逶迤信步到了城外,站在黄河边极目远眺。

奔腾的黄河已冰封雪冻,银装素裏,天际间雾截横烟。看来,天气一时睛不了。

他在河畔久久伫立凝望,是在观景赏雪,还是在思索什么?雪原映照下的他,身材中等偏高,魁梧匀称,罩一件翻毛领的军大衣。他时年50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轻,也就是个中年人;皮肤白皙、五官端正的脸上,有双见微知著的眼睛。

他是山西洪洞县人,出生农家,靠克勤克俭,靠过人的韧性和聪颖,考上山西大学,23岁那年在山西大学法学系毕业。因成绩优异留校,先任助教,旋即升任讲师。很快写作出版了《逻辑学概论讲义》,旁及印度古老神秘的哲学——“因明学”。抗日战争中,山西大学南迁。一介书生的他激于爱国义愤,返籍毁家纾难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过后,他当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秘书,深受阎长官信任、器重。因战功卓著,当了少将。

1938年底,他因病到了大后方成都疗养,借住南郊近慈寺。暮鼓晨钟中,他先是研习佛学,后来一头扎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兴味盎然地畅游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里。在成都,他渐渐声名鹊起,先后作过光华、成华中学及由南京内迁来蓉的金陵大学的客座教授,讲授哲学,大受欢迎。同时,他无师自通,在中医、气功、中国象棋、宗教领域都卓有建树。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贾题韬塑像(田闻一 供图)

他与大画家、大书法家董寿平,还有中银第一任行长南汉宸同为洪洞县名人。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们,今天,在县城里为他们三人塑了像。

当代国画家、美术评论家、书画鉴赏家董寿平与当代佛学家、中国象棋理论的奠基人贾题韬(右)在一起(贾题韬女儿贾蓉茹供图,图片来源:临汾日报)

早在唐代就有“扬一益二”之称的成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文风很盛,棋风也很盛;这就为很早就有“棋王”之称的贾题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驰骋舞台、最好的想象空间。当时,客居成都的贾题韬,如果还不为成都人所了解的话,那么,他连斩全国三大棋王的故事,经成都多家报刊连续绘声绘色的的描写、报道,让他大出风头;让很多的成都人在津津乐道的同时,第一次广泛地认识了他;也是他第一次在成都很光彩地亮相。

贾题韬与职业棋手对弈,他伸出2根手指说,我让你一炮一车或两个车(刘光甫 摄,田闻一 供图)

中国象棋复杂多变,变幻莫测,让从小聪明的贾题韬很早就爱上了这个国粹;16岁时,他就是太原市象棋冠军。

到成都后,他自然而然地在这方面日渐露峥嵘,到了无人能敌的地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引起全国三大棋王之一的福建林奕仙、扬州王浩然对他的注意,先后闻名而来,却都被他砍翻、大败而去。

消息传到南京,震动了有第一棋王之称的谢侠逊。

谢侠逊(图片来自网络)

谢是国民党宣传部参议,善诗文,特别是象棋著述甚多;理论既高,又数与南北名手较量,从未有过败绩。

咦!这就引起“棋王” 谢侠逊的震惊!贾题韬?这是从哪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从手边收集到的蜀中报纸来看,借四川人一句话说,这个贾题韬还是个“青勾子娃娃”嘛,未必能把我这个第一棋王“砍翻”?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谢侠逊不顾山高水远,一头闯进四川盆地,来到处于“盆底”的省会成都找贾题韬挑战。

矗立着辛亥秋死事纪念碑的人民公园里人山人海。在这个著名公园的棋园里,谢侠逊同贾题韬连着下了三天棋,谢侠逊输多胜少。第一棋王输了也服了。他很大气地拉着年轻有为的贾题韬的手,无限欣慰地说:“贾君实乃奇才,中国象棋界有君幸甚。”临别又对贾题韬作了多方嘱托。

以后,贾题韬棋艺日臻精进,并且很快上升到理论高度――1941年,他著的《象棋指归》和后来著的《象棋残局新论》,被棋界中权威人士誉为“我国象棋的经典著作”。

贾题韬著《象棋残局新论》(图片来自网络)

因多方面的贡献,众望所归,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当过“国大代表”。但是国民党进攻延安的炮声击碎了他的幻想。他开始认真思索,中国该向何处去?今后的脚步该向何处迈,路该向何处走?他开始把同情、向往的目光投向共产党。

成都解放前夕,他将国民党送给他让他去台湾的飞机票付之一炬,留在了成都。

成都解放了。

西南军政委员会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司令员派人来,说是贾题韬思想进步,精通藏传佛教,希望他进藏专事宗教工作。

刚过不惑之年的贾题韬欣然从命,毅然丢下家中年轻的妻子和3个幼小的女儿,随十八军束装进藏。

西行千里,道险途长。

1950年,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开始从四川进入西藏,途经雪山冰河,穿越原始森林和沼泽草原,被形容为“第二次长征”(图片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1951年秋,他到了拉萨。

当时川藏公路未通,生活困难,特别是历史上留下来的民族矛盾、汉藏隔阂和国民党敌特的挑拨离间,使工作无法开展,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首先得尽快学会藏语,宣传党的宗教政策。贾题韬入乡随俗,出入八角街、罗布林卡……同当地人交朋友,学习藏语。

他本身有藏语基础,又聪明颖悟好学,很快学会并精通了藏文和藏语,取得了西藏高僧密悟格西的信任和尊重。他们密切合作,很快译出了几种来自印度的深奥的“因明学”。

当时,百万农奴虽然在政治上得到了解放,但长期封建农奴制留下的惊人的贫困、疾病,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观和根治。

从事宗教上层工作的贾题韬,决定把他早年学到的医学知识贡献出来。他开始在业余时间挂牌免费行医。他的医术很好,态度也好,又通藏语,病人络绎不绝,己经应付不下了。于是,他百般筹备经费,组织医务人员,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办起了“江阳医学院”。

已经担任西藏宗教事务委员会委员兼西藏佛协副秘书长的他,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命为江阳医学院院长。

贾题韬在拉萨布达拉宫前留影(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多才多能的他,走了一条将藏医学挖掘、研究、治疗和培养人才集合起来的路子。

为了让广大穷苦的藏族同胞尽可能少花钱,或不花钱也能治病、治好病,他决定施展自己的针灸绝技,并尽快为藏区培养一批针灸人才。

第一批学针灸的学员二、三十人,都是有学问的青年喇嘛。一根长长细细的银针能治病吗?看得出年轻喇嘛们心中的疑惑。课堂上,贾题韬开始示范,他将厚厚一叠草纸摆在桌上,再举起一根长长的银针,说是他一针下去,要扎穿草纸……

可能吗?这简直难以置信!学员们全都屏着呼吸,瞪大眼睛看他表演。贾题韬善气功,他开始运气,然后一针扎下去,果然,一根长长细细的银针直透纸背。就在学员们惊讶不已时,他举着银针,说要将银针扎进人体内治病,让学生们更是惊骇不已,不解地问:一根小牛骨笺扎进肉里都疼,那么长一根银针扎进体内不疼吗?

这是扎穴位。贾题韬解说,只要扎得对,扎进去不是疼,而是麻酥酥的。为了对这些年轻喇嘛们说明,他用了一句佛学常用语,说银针扎进穴位有种飞升的感觉。因为没有人愿意试,贾院长就试自己。他一针扎进了自己腿上,说舒服得很。终于,一位找他治好了病现在又牙梗发炎、腮帮子肿起多高的牧民鼓起勇气愿意让他试。他一针下去,那个牧民立刻就不痛了……

“神针能治病!”就这样,因为他屡扎成功,很快,被贾题韬扎针扎好了的病人们现身说法。消息像长上翅膀,很快传遍了日光城拉萨,再传遍了整个雪域高原、西藏地区。

班禅大师到拉萨来了,他的翻译李佐民因为水土不服,突然左腿提不动了。班禅大师听说贾题韬会扎“神针”,便要人请贾院长去给他的翻译扎针。

十世班禅大师(图片来源:中国佛学院网)

见到院长带了两个藏族学生来,药箱都没有背一个,大师不胜惊讶,问贾题韬:“院长,你带的神针呢?”

“这不是。”贾题韬随手从身上摸出一个巴掌大的精致的黑皮盒,打开,里面是一排排大小不一的闪闪发光的银针。

“佐民同志,你左腿哪里痛?”贾题韬问。

“都痛。”李翻译痛苦得皱了皱眉,“痛得站都站不起来了。”

贾题韬蹲下身去,替李佐民卷起裤管,摸摸捏捏,找准穴位,连扎三针后,李佐民站了起来,笑吟吟地说:“好了。”

一直站在旁边看贾题韬扎针的班禅大师眼晴忽地亮了,居然向贾院长施了一礼,慌得贾题韬赶紧向班禅大师还礼。

大师说:“感谢贾院长将神针带到了我们西藏,施福于藏族人民。”接着唤过跟贾题韬来的两名年轻学员――成勤、泽仁喇嘛,语重心长地嘱咐:“你们要好好跟贾院长学习......”

贾题韬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将中医的瑰宝、闪闪发光的神奇的银针运用自如,造福于广大藏族人民。

这次,他去北京开完会返回西藏,因川藏线不通,改走青藏线,到兰州后,因路线一时不通,已在兰州羁留两日。

(未完待续)

作家简介

田闻一,男,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连续三届特聘创作员 ,著名历史小说、战争小说作家,特别擅长以近百年巴蜀大地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进行创作。代表作有《成都残梦》《赵尔丰――雪域将星梦》《张献忠――大西皇帝梦》《辛亥大都督尹昌衡》《成都巷战》《争霸四川》《川军出峡》《老帅与少帅》等多部;另有散文随笔集《梦中流过的珍珠河》。作品获四川文学奖、巴金文学院获、全国首届“大红鹰”杯征文奖、首届黄河口杯奖等。作品先后入选《四川五十年文学作品精选》(长篇卷)《四川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作品精选》(长篇卷)。有的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部分长篇为台湾汉湘文化公司和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繁体版,在港澳台和世界华人地区广为发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田闻一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