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教师节特辑】罗学娅 ‖ 听妈妈讲她老师的故事

作者:罗学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10 15:15:23 浏览次数: 【字体:

听妈妈讲她老师的故事

罗学娅

  妈妈今年90岁,当了一辈子老师,却从来没忘记过自己的老师。一讲起她老师的故事,就滔滔不绝,两眼炯炯有神,思维格外清晰,仿佛那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这不,妈妈又给我们讲起了她老师的故事:

 我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4年考进隆昌简易师范学校的,不到14岁的我,满怀对知识的渴望走进校园,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特别幸运的是遇到了蒋启予、刘作先、沈寄踪等几位好老师。他们不但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还引导我们积极向上地生活、诚信正直地做人。(后来很久,才知道他们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蒋启予老师给我们上地理课,他结合地图知识,给我们讲述抗日战争的形势,宣传抗战思想,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国,什么是家,懂得了爱国和抗日。

 刘作先老师给我们上农业课,他结合当时农民和地主的人口比例以及土地占有的比例,揭露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让我们懂得了反对剥削,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他还带领我们开荒种地,自力更生,改善生活。还教我们勤俭节约,用省下来的生活费支援抗日前线。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沈寄踪老师,他给我们上国文和中外历史课,给我们最初的印象就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知心大哥哥,他关心我们,爱护我们,体谅我们贫困学生的难处。凡是他上的课,都叫我们不用买书,只要认真做好笔记就行了。

 沈老师讲课,既不受课本所限,又不离教学提纲,每一堂课都讲得激情四射,常常是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不舍得离开教室,总想再听他多讲讲。

 沈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谈吐,把我们引进知识的海洋。他深入浅出,引古涉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纯洁朴质的心灵,让我们这些来自闭塞农村的学生娃娃在学习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产生出了追求光明、憎恨黑暗、向往新社会的新思想。

 为了把我们引向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沈老师努力争取到校长的支持,在学校成立了“海燕读书社”。他担任读书社的辅导教师,并通过重庆的朋友,邮购了很多进步文艺杂志,充分利用由学校出面创办的这块课外读书阵地,引导和辅导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籍。

 “海燕社”创建之初,只在每个班挑选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参加。让我们这些没能参加的同学非常羡慕,千方百计借他们的书来看,就这样,进步书刊在同学之间广泛地传阅了起来。

 在沈老师辅导下,“海燕社”的同学开始写心得体会,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统治,表达向往自由和平的愿望。为了让更多师生接受到这些进步的、爱国的思想,沈老师带领大家办了个《海雁》壁报,把“海燕社”同学的体会文章披露出去。

 “海燕社”的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读书心得,很快写出稿子来。我在这个群体中,年龄最小,幸好写得一手好字,就积极主动地争取抄写稿子。

 就这样,在沈老师引导下,学校阅读课外书籍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学校风貌日益改观,同学们在师范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一个个健康地成长。

 老师们当年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令我没齿难忘,直到现在,我都坚持每天看书,做笔记,有时候,还要写一点读书体会……

 妈妈讲她老师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她讲的故事,鞭策我们永远不忘尊师重教,不忘感谢师恩。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四川省蓬安县人,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