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吉祥寺记

作者:李存刚 来源:20210702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02 10:14:24 浏览次数: 【字体:

□李存刚

一条不长的石梯路,偏偏还在其中间部分筑起了一个长方形的水泥坝子,石梯路因此被断成了两节:九龙路通往坝子的一节从左侧与之相连,而通往高处的一节则起自坝子的正中点上,笔直地往高处延伸。两段路加起来顶多不过百步,却也显而易见地有那么一点曲折蜿蜒的意思。

石梯路尽头是一座院子。赭红色的围墙,顶端擎着飞檐,院门高大,门楣上也擎着飞檐。站在水泥坝子上,抬眼就能看见大门的飞檐下挂着的匾额,写着三个大字:吉祥寺。字是金色的,在墨黑的匾额上格外醒目。

院子是一座长方形的四合院。前殿和后殿处于中轴线上,南北厢房对称。总的建筑面积,不过七百平方左右。这种古老的建筑样式,在中国建筑史上并不鲜见,区别在于,吉祥寺构成四合院的四座建筑,并不处在同一平面上。跨进前殿大门,平视过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过膝高的石板铺就的方形内院坝,之后是一堵过肩的石坎。个矮的人,只能看到长满青苔的斑驳石坎;个高的,可以越过石坎,看到后面房屋的石柱与板壁。后殿就建在石坎之上。石坎中间砌了一道石梯,爬上去,一步便可迈进后殿。

院子里种了四棵树,分别种在院子的四个角落。靠前殿的两棵紫荆的枝丫高过前殿的屋瓦一大截。夏天时,茂盛的枝叶,遮盖了大半个院子与半个瓦屋顶。邻近后殿的两棵,西侧是枇杷,东边是桂花。树都不高,又紧挨着高高的墙垣,因此更显出娇弱,仿佛是两个矜持的侍女,怯怯地静立在那里。

古语说,深山藏古寺。这话反过来说似乎也是没错的。大凡叫得响的古寺名刹,大都和它背靠的名山大川一起闻名于世。而吉祥寺却别出心裁地耸立在县城边上,不得不说是一件奇特的事情。但若换个角度来看,一切就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深山藏古寺的所谓“深”,大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世世代代的天全人而言,吉祥寺的所在自然近切,但对于外面世界的人来说,身处川西二郎山南麓的天全,深山之名就毫无疑问了。甚至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理解,万丈深渊是深,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是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深,地老天荒、幽谧如斯同样是深。或许,吉祥寺紧挨着县城,背靠着大岗山,为的就是闹中取静。无扰即静,幽静即深。

站在院门口,我抬眼就能看到院子的两尊雕塑。一个是张爱萍将军,另一个是彭雪枫将军。雕塑取材自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1935年6月,红军攻克天全后,身为先遣团十三团政委的张爱萍听说天全县有个图书馆,很想去看看近期的报纸,便约团长彭雪枫一道前往……

原来,1927年,为纪念死于军阀之手的儿子,由当地人高之圃捐建的永慎图书馆在吉祥寺内开馆;1929年,这里又改名天全图书馆。图书馆的创办对于地处川康山地、交通不便的天全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为天全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

在绿树成荫的院子里,张爱萍将军雕塑手里举着摊开的报纸,看不清报纸具体的出版日期,但可以肯定,张将军读到的不会是他们对坐当日的报纸。那时候不像现在,一个小角落发生的事情,只要被人注意到,一眨眼就可能传遍全世界。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此地也交通闭塞,传媒更是不发达,外面世界发生的新闻被写进报纸,再传播到这里时,早已变成了旧事。

在吉祥寺纪念二位将军的陈列室里,珍贵的照片配上详实的文字,将红军在天全的事迹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对红军长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而近两年,县里还在这里举办了“上巳雅集”,邀请省里和本地的画家在此聚会,我想,对于文化传承发扬,吉祥寺的存在将有另一番意义。

来源: 20210702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