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芭茅花思 ‖ 许政

作者:许 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8-27 14:58:09 浏览次数: 【字体:

芭茅花思

许 政

一、芭茅思辩

今天是酷热二十多天后久违的雨来了,比起前些日天天38—40度的高温来,人清气爽多了。晚饭后和几小侣漫步于城北滨江河畔,刹时被一片白茫茫的“雪海”迷住了双眼。

或赞叹,或惊呼,或小跑,或疯野,这是好动的一拨。另一族则或曰:“涪江上下,惟余莽莽”;或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或曰:“涪江上头陪贵客,狄花茫茫数里白”。

我不敢吱声,也不敢评价诗文妙与不妙,因为我随手拍了张照片,想回家去问下度娘,我的确不知这究竟是什么植物,在这涪江中游洪城的上河滩长得这样茂,开得这么盛,分布这么广,超出了我惊人的想象力。

晚上回来,迫不及待一搜,殊不知度娘说法千般有理。

一曰禾植科,芦苇;二曰芦狄;三曰蒲苇;四曰甜根子草,矮小,多生于河沟边;五日芭茅,生于南方各省。

细一思忖,都觉不妥,芦苇吧,电影电视中见过,高大粗壮,叶宽杆粗,节多花穗长。甜根子草,生长环境像,但形态不像,花也不像。芦荻就更不消说了。芭茅虽有几分相似,但生长环境和花形又差之甚远。无奈则只好存疑,静待大方之家明示。

二、芭茅思难

在老家,芭茅是比较常见的植物,它大多生长在高坡地坎的显眼位置。高度次于树而又高于草。更令人惊愕的是抱团生长,形似灌木丛。叶绿而细长,初生鲜嫩而后灰绿,夏秋时拔节开花,节在根部且少。十冬腊月就变灰白而叶枯杆干,花随风走,久而杆折。来年春近,又蓬勃向上,傲指上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缺衣少食、饥荒难耐的时候,它的命运也很惨。

因为家家户户缺柴禾,每至归学时,它们就会和草植一起被抄挖,分解运回晒干,然后当柴火烧,长在斜坡地坎的先会被大人闲暇时用快刀砍伐。后被我们用锄头连兜挖起,去掉泥土分解,所以芭茅就越来越少。

长在陡崖边坎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我们会三五一群,分工合作,挖根刨兜,均分一份。不断地扩大战果,铲除它们的命运。

最惨的是逃到悬崖上躲起来生长的芭茅,我们会仔细观察地形,然后用绳系在腰间从崖上挖梯或吊近靠拢,一锄一铲一刀地将它连根挖掉,然后一边喊下边的伴,“滚滚滚来了”,一边拍手欢呼,心情愉悦,最后小心翼翼地下崖或上崖,才算大功告成。

但有时摧毁芭茅也有让我们难过的事,如它那锋利的叶边一不留神划了手指,鲜血直流,让人难过或伤心很久,或遭大人们训骂一顿,但这之后,这丛芭茅命运就会更惨,甚至连它生长的这块地盘也要被盯上一两年或很久。只要有新生长出来的,一定会是难逃厄运。

就这样一来,那时芭茅就只有如此了。要么隐藏于地下,不出来,要么远远地逃出这“不毛之地”,只好如俗话“惹不起,躲得起”了。多少年后,我们都难见一丛,它就只好在我们梦里和记忆中去了。

三、芭茅忆趣

到了80年代初,改革开放成就明显,百姓生活富裕了,不再为食而忧,随后就植树造林。芭茅如雨后春笋般长于山坡地坎之上。一年一茬地收割,不再连根拔掉了。

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后,它们便有了保护伞,简直是“无论平地与山川,无限风光尽被占”,迎来了时节的春天,也迎上了生命的春天。

年年茬茬,潜滋暗长,自在自乐。

唯有那些长得粗而壮的芭茅草,被大人们割下来晒干后用竹块夹成栅栏围菜园子,防止鸡鸭啄食菜叶或编成茅排搭棚来关鸡鸭等。

小孩们则用工具掰下粗长芭茅杆来做各式各样的玩具。

如用来做钓杆,到渠塘堰井中去钓鱼虾黄鳝或青蛙玩,但少不了被大人们驯骂,可仍然自得其乐。

还有掰下细长的编成芭茅马。将杆对剖,留花束作马尾,编成高大的独马或二三一起母子马,更有编成父子四个的,在同伴中传观互学,切磋技艺,令人羡慕。

还有编成手枪或冲锋枪的,插在腰间,头上顶个茅花做的环。扮成游击队或武工队,到学校显摆或晚上玩战斗游戏!乐得翻天。

还有用三四根茅杆绑在一起,编成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六边形的漏斗,用来装零食呀,泥沙石子玩的,乐此不疲。

更带艺术型的是编成菱形或柱形的用具来盛东西,放在桌上让人渴慕,垂涎欲滴。

这就是芭茅给我的思趣。

我似乎已经对它的称呼、形态、分类等不在乎了,但我还是留恋它带给我的童年记忆。到现在,我都还一直仰慕它倔强坚强、百折不挠的性格,据说它还是可以清热除湿的中药,我就更加仰慕它对我们人类的疗救作用了。

它是如我一样的草芥,如我一样的生,如我一样的知足常乐!

写于2021年8月10日

作者简介

许政,1967年11月生,四川省射洪中学校语文学科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理事,全国中语会首届“教改新星”,四川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四川省中小学名师,四川省级赛课专家级评委,射洪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十大名师”。

致力于教法学法、教材探精、作文教学研究,《我的数教、诗教法》《优化课堂教学的“锤纳谈唱”法》《农村学生作文“高原明象”重在于“导”》《说课研究的在伸》《作文训练优化的“三阶六步”体系》等160多篇学术论文在《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报教师版》《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等十多家刊物发表,20多篇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合著合编书籍6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许 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